西古德范村

簡介

西古德范村位於萊城東北23公里,萊城區苗山鎮東北6公里處。地處山區,北靠北古德范村,南臨南古德范村,東面與東古德范村只隔一條小河,西面與石灣村接壤。全村198戶,575口人。耕地821畝。
據韓氏家譜和村碑記載:明朝初期,淄川珂王莊(現淄博市淄川區後來村)韓氏祖韓有德,因其弟被老虎傷害,怒不可忍,發誓殺死老虎給弟弟報仇,尋虎直追至黃谷山下,手拔一棵棗樹將老虎打死(因此後來該地被後人稱為“酸棗峪”)。給弟弟報仇後,覺得飢困難耐,見東不很遠處有一燈火,便前去投宿,宅主人趙氏盛情款待。晚上有惡棍孫某持斧登門跳罵詐財,趙宅老幼不敢言喘,韓有德以理勸之不聽,遂以武力趕跑孫某。趙宅主人既是為了報恩,也是怕惡棍再來報復,就把韓有德留下來,並把女兒許配給他,韓有德便在此處定居下來。從此,惡棍再也不敢來侵犯了,所以當時村名叫“不得犯”。時間一長就演變成了現在的“古德范”。該村位置居西,故叫西古德范村。現有韓、張、祝、趙、馬五姓,韓姓人口居多,占總人口的95%。

歷史淵源

古村起源

說起西古德范村的來歷,要先從“古德范”說起,古德范是山東省萊蕪市苗山鎮的一片村莊,之所以說是一片,是因為有東西南北四個村,都叫古德范。綜合各種資料,“古德范”來歷要先從起源最早的東古德范村說起:
據東古德范村趙氏墓碑記載,東古德范村始建於元朝末年,由趙姓從淄博趙家後門遷此建村。建村吃水是關鍵,所以村里人打了一口水井,水量大還不深,很理想。大旱之年,張家台等十幾里路外的村都來取水吃,當時把村名定為北井莊。
明朝初,村里人口較少。當時在南文字村西的一個村莊,有一個人無理霸道,經常到周圍的小村里掠奪財產,村裡的人都很怕他。傳說有一年的一天晚上,姓韓的二兄弟為追一隻虎經過此地,天晚了看到有燈影,就入村投宿。次日正好趕上行霸人到村里騷擾。韓姓二兄弟看後十分氣憤,其中一人就隨手拔了一棵小棗樹趕走了行霸人。當時村里人都很害怕,怕事後此人再來變本加厲地作惡。韓老大為解除村民的後顧之憂,就自願留下來給村里當護衛。行霸人再也不敢去騷擾。村裡的老老少少覺著腰桿子硬了,有一長者便將村名改為“不得犯”,意思是不得侵犯。
事隔半年,村裡的祖人覺得韓老大為人厚道,也肯下莊稼力,就把本家的女兒許配給韓老大,並在河西南給他們蓋了房子,並把吃水的水井與井旁一碾作嫁妝陪送,讓他們開荒種地單獨生活,後發展壯大,就是現在的西古德范,因此村里姓韓的多。後人有詩讚曰:

三山四村居其問,

村名皆為古德范。

古德遺風今猶在,

打虎英雄美名傳。

到了明朝中葉,村里人口逐漸增多,就不斷向周圍開發土地,由河東開發到河西。河西的土地開發多了,有一兄弟就自願到河西建房居住,後發展壯大,就是現在的北古德范村。
前邊說到北井莊改名為“不得犯”。後來村上人厭其不雅,恰有一讀書人外出做了官,回村大家商議改村名。因此村自搬到此地,一代代人都忠實厚道,便更名為古德范村,意思是自古到今此村講道德講文明的模範。清朝末年,為區分相鄰四個自然村的村名,就根據地理位置定四村分別名為東古德范村、西古德范村、南古德范村、被古德范村。

韓氏家譜記載

前面關於打虎英雄的記載也與韓氏家譜和村碑記載不謀而合:據韓氏家譜和村北記載,明朝末年,淄川珂王莊韓氏祖韓有德,因其弟被老虎傷害,怒不可忍,發誓殺死老虎給弟弟報仇,尋虎直追至黃谷山下,手拔一棵棗樹將老虎打死。給弟弟報仇後,覺得飢困投宿山下趙宅,主人盛情款待。晚上有惡棍孫某持斧登門跳罵詐財,趙宅老幼不敢言喘,韓有德以理勸之不聽,遂以武力趕跑孫某。趙宅主人既是為了報恩,也是怕惡棍再來報復,就把韓有德留下來,並把女兒許配給他,韓有德便在此處定居下來。從此,惡棍再也不敢來侵犯了,所以當時村名叫“不得犯”。時間一長就演變成了現在的“古德范”。該村位置居西,故叫西古德范村。現有韓、張、祝、趙、馬五姓,韓姓人口居多,占總人口的95%。

五古德范村戰萊東

古德范村位於泰山山脈的最東側,也是革命老區山東萊蕪的軍事重地,在抗戰時期自然也少不了古德范村人民的英勇事跡,由由萊蕪市委宣傳部、萊蕪市廣播電視台共同拍攝的《口述歷史-萊蕪紀念-五古德范村戰萊東》連續三集,詳細介紹了抗戰時間五古德范村民與日本侵略者抵抗周旋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

行政區劃變革

據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北文字鄉·西古德范”。據《常莊鄉組織史資料》記載:1937年,萊蕪時轄10個區,西古德范村隸屬萊蕪縣六區文字鄉;1941年5月,萊蕪縣劃為三縣,以區轄村,西古德范村隸屬萊東縣常莊區;1945年10月,萊蕪恢復原建制,西古德范村隸屬萊蕪縣常莊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西古德范村隸屬常莊公社文字管區;1984年撤銷公社建立常莊辦事處,該村隸屬常莊辦事處文字鄉;1985年撤處並鄉,該村屬常莊鄉管轄;2001年合併鄉鎮後,西古德范村與其他“五古德范村”共同併入苗山鎮管轄。

新農村建設

教育

北古德范村重視教育。村中歷來有私塾,新中國成立後後,更有西古德范村育紅班(幼稚園)、國小,不止接納本村適齡兒童上學,還有附近的東古德范、北古德范、南古德范、欒家莊適齡兒童前來上學。1997年西古德范村國小併入常莊共青希望國小。恢復高考制度以前西古德范村考取大專學生8名。恢復高考制度至2016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學生76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文化村。

道德文化傳承

“古德范”之命名,本就有著古德范村先民“以德為先、立德為范”的良好祈願,也是對後人的基本道德要求。2007年9月底,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專程到苗山鎮北古德范村為韓玉珍老人演出。韓玉珍就是西古德范村人,韓玉珍老人23歲時,丈夫因為抗日死在了日本人手裡,年輕的她沒有再嫁,守寡60餘載把革命的後代撫養成人,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韓玉珍拿起武器參加到革命鬥爭中去,為趕走日寇和贏得解放做出了突出貢獻。村中有“善行義舉四德榜”,不時為“古德范”之村樹立新標桿。
該村新中國成立前就有兄弟班子劇團,抗戰時期作為宣傳隊在周邊曾一度紅火!而今,村里更是重視精神文化的發展,村里重建了關帝廟,現有村民自罰組織的“廟委會”負責關帝廟的日常事務,2016年11月7日,西古德范村第十屆關帝廟廟會盛大開幕,鑼鼓隊、秧歌隊還有廣場舞,吸引了不少遊客不辭辛苦前來參加。
從民眾們熱情參與的積極性和她們熱情洋溢的笑臉上,可以知道西古德范村村民們現如今的生活是幸福和富足的。老區的人民,一直遵循著老區的傳統,在這裡幸福地生活。敬天、敬地、敬人和愛家。這就是西古德范村一群普通人的文化追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