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蠟染藝術

蠟染藝術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

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防染劑主要是黃蠟(即蜂蠟),有時也摻和白蠟使用。

蠟染藝術介紹

一、蠟染和蠟染藝術:

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古稱“蠟纈”,與絞纈、夾結一起被稱為我國古代染纈工藝的三種基本類型。蠟染工藝品的魅力除了圖案精美外,還在於蠟冷卻後在織物上產生龜裂,色料滲入裂縫,得到變化多樣的色紋,俗稱“冰紋”。同一圖案設計,做成蠟染後可得到不同的“冰紋”。

蠟染工藝,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的蠟染工藝,而且流行很廣,已成為少數民族婦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 。這裡的少數民族以蠟染作主要裝飾的有黃平、重安江一帶和丹寨縣的苗族婦女,她們頭巾、圍腰、衣服、裙子、綁腿,都是蠟染製成,其它如傘套、枕巾,飯籃蓋帕、包袱、書包、背帶等也都使用蠟染;安順、普定一帶的苗族婦女把蠟染花紋裝飾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後擺的邊緣,她們背孩子的蠟染背帶,點染得精巧細緻,除藍白二色外,有的還加染上紅、黃、綠等色,成為明快富麗的多色蠟染。貴州各少數民族的蠟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蠟染圖案有的還沿用古代銅鼓的花紋和民間傳說中的題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花、鳥、蟲、魚;而布依族則喜用幾何圖案。各民族的蠟染都有獨特的風格。

蠟染藝術在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

二、蠟染的種類:

目前的蠟染,大體可以分三大類:—類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民間藝人和農村婦女自給自繪自用的蠟染製品,這一類產品應屬於民間工藝品。另—類是工廠、作坊面向市場生產的蠟染產品,這一類產品應屬於工藝美術品。第三類是以藝術家為中心製作的純觀賞型的藝術品,也就是“蠟染畫”。這三大類蠟染同時並存,互相影響,爭奇鬥豔。這種複雜的,多元化的現象,在藝術界是少見的。

三、蠟染的方法
貴州蠟染一般都是藍白兩色。製作彩色蠟染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在白布上畫出彩色圖案,然後把它“蠟封”起來,浸染後便現出彩色圖案;另一種方法是按一般蠟染的方法漂淨晾乾以後,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民間蠟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楊梅汁染紅色,黃梔子染黃色。

還應提到一種叫做“蠟片”的工藝品。在一些民族地區,把未經浸染的蠟花當作裝飾品。她們把這種“蠟片”裝飾在頭上或服裝上。這種工藝品是白色和黃褐色花紋,色彩諧調,別具一格。“蠟片”的缺點是蠟花容易脫落,所以在服裝上只能局部採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