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季風

西南季風

風向為西南的夏季季風,主要盛行於南亞和東南亞一帶。 印度夏季季風為西南季風的典型代表

定義

在印度半島和中國南方夏季盛行的西南風。

套用學科

地理學(一級學科);氣候學(二級學科)

簡介

風向為西南的夏季季風,主要盛行於南亞和東南亞一帶。

基本內容

印度夏季季風為西南季風的典型代表

亞洲南部的季風,主要是由行星風帶的季節移動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以印度季風為例,冬季行星風帶南移,赤道低壓移到南半球,亞洲大陸冷高壓強大,高壓南部的東北風就成為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夏季行星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陸熱力因子的作用,低壓中心出現在印度半島。而此時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亞是一個低溫高壓區,氣壓梯度由南向北,南來氣流跨越赤道後,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風,這就是南亞的夏季風。

在季風的影響下,南亞也是冬乾夏濕,但是它和東亞季風有一個明顯差別,即南亞夏季風比冬季風強。這是因為冬季亞洲南部遠離蒙古-西伯利亞高壓中心,並有西藏高原的阻擋,再加上印度半島面積較小,緯度較低,海陸之間的氣壓梯度較弱,因此冬季風不強。相反,夏季印度半島氣溫特別高,是熱低壓中心所在,它與南半球副高之間的氣壓梯度大,因此南亞的夏季風強於冬季風。

簡單地說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

由於海陸熱力差異或行星風帶隨季節移動而引起的大範圍地區的、隨季節而改變風向的盛行風,叫季風。一般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由於風的轉變,天氣和氣候的特點也隨之發生變化。世界季風區域分布很廣,其中以亞洲季風最為強盛,範圍最大。以我國為例,冬季,亞洲大陸輻射冷卻強烈,溫度低,空氣密度大,形成高氣壓與它鄰近的太平洋、印度洋,由於水的熱容量大,輻射冷卻不如大陸強烈,相對而言,溫度較高,氣壓較低,氣壓梯度自大陸指向海洋,因而風從大陸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風。夏季,亞洲大陸輻射增溫強烈,溫度高,空氣密度小,形成低氣壓;而海洋吸熱散熱慢,輻射增溫緩和,相對而言,溫度較低,氣壓較高,氣壓梯度自海洋指向陸地,因而風從海洋吹向陸地,盛行偏南風。季風對我國的天氣和氣候影響很大,冬季風盛行時,氣候特徵為低溫、乾燥和少雨;夏季風盛行時,氣候特徵為高溫、濕潤和多雨。從形成原理上講,季風與海陸風的成因基本相同,但又有明顯的區別。海陸風是由海陸之間氣壓日變化而引起的,風向轉變以一日為周期,影響範圍僅在濱海地區,一般10千米左右。而季風是由海陸之間氣壓的季節變化而引起的,盛行風隨季節的轉變,以一年為周期,規模大,影響地區廣。

除了海陸之間熱力差異會造成季風以外,地球上大氣環流風帶的季節性南北移動也會在有些局部地區形成的季風現象,不過這類季風的冬夏風向,並不完全相反。

在我國全國大部分地區,冬季都吹偏北風,而夏季則多吹偏南風

西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

西南季風是由南半球的東南季風,隨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位移而跨越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右轉而形成的。主要影響印度、我國西南一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