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畜牧獸醫學院

西南大學畜牧獸醫學院

西南大學畜牧獸醫學院(西南大學榮昌校區),前身為始建於1938年的建華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中央畜牧實驗所、農業實驗所和血清研究所所在地,解放後為國內著名的四川省榮昌畜牧獸醫學校,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升建為四川畜牧獸醫學院。2001年經教育部批准,與原西南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合併組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設立榮昌校區。2005年7月,西南農業大學與西南師範大學合併組建西南大學,校區更名為西南大學榮昌校區即“西南大學畜牧獸醫學院”。

辦學規模

學院位於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鐵路中段的“中國畜牧科技城”、重慶國家現代畜牧業示範區核心區——榮昌縣城,是重慶市園林式單位,占地462畝、校舍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5221萬元,圖書館藏書32萬餘冊,數字資源48.72萬冊,並與本部實現VPN連結。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4100餘人,碩士研究生60人;各類成人教育、函授教育、校外辦學點學生1500餘人。在職教職工近5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107人,講師等中級職稱174人;具有博士學位22人,碩士學位123人;農業部獸藥審評審員會委員1人,重慶市學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2人,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2人,重慶市322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省部級中青年突貢專家1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人員8人,重慶市優秀教師3人;碩士生導師24人。

學院設有中國畜牧科技城獸藥研發檢測技術中心、動物疾病快速診斷防治中心、畜禽健康養殖技術中心、名優魚類養殖技術中心、牧醫漁業管理軟體研發中心、牧醫漁業經濟研究中心、牧醫漁業信息諮詢司法鑑定中心、牧醫漁業人才培訓中心。擁有川牧飼料總廠、科信動物藥品廠、實習牧場、實習漁場、動物醫院、標本廠、計算機中心、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物流市場等設施齊全的教學實習場所。2004年與榮昌8家大型GMP獸藥企業建立了“8+1”校企聯合體,實現資源共享,互利雙贏。還與川渝兩地多家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開闢了師生校外教學實驗實習基地。

學院設有動物科學系、動物醫學系、水產系、商貿系、信息管理系、基礎部和成教部等教學單位。有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產養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行銷、公共事業管理等7個普通本科專業。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為省部級重點學科;淡水魚類養殖學、中獸醫藥物學、畜產品加工學、動物傳染病學、動物遺傳學為省部級重點課程;畜產品加工學為市級精品課程。畜牧學、獸醫學、水產、化學、管理學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初步形成了以畜牧、獸醫、水產為主,覆蓋牧漁業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農、管、工多學科、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格局。

科研工作

學院承擔了一批國家、省市重大科研、技術推廣課題,2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其中小鵝瘟、豬丹毒、豬偽狂犬病檢測方法等被農業部列為全國動物疫病檢測規程;王永才教授主持的“植根西部畜牧業沃土,培養高素質創業人才”成果榮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左福元教授主持的國家科技部十五重大專項“肉牛養殖與草場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通過鑑定驗收,以他為首席科學家的重慶市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草食畜牧良種繁育與健康養殖”獲1000萬元資助;黃偉博士研製的雞傳染病法氏囊精製卵黃抗體獲國家生物製品二類新獸藥證書;鄭曙明教授等發現並命名了魚類新物種——武隆麗條鰍;尹華貴副教授牽頭的課題組成功培育了重慶市第一個家禽地方品種——渝西烏雞。

學院發展

學院在72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堅持以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宗旨,走出了一條立足川渝、輻射西南、放眼全國的特色辦學之路。共為社會輸送人才60000餘名,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充分發揮專業基礎紮實、能吃苦耐勞、實踐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在較短時間內就成為單位的骨幹力量或行業領軍人物,有國際知名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也有全國青年科學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知名企業家,有的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2006年,動物科學系、動物醫學系在校學生鄧費建、鄧波兄弟倆,因學以致用、自立自強被評為“2006中國教育年度十大新聞人物”和“2006感動重慶十大人物”,並榮獲“重慶青年五四獎章”,受到國家教育部和重慶市領導的接見。

學院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法國、俄羅斯、日本、荷蘭、澳大利亞、吉爾吉斯、泰國等20多個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了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長年聘請外籍教師任教,加強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促進了科技的交流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