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正式成立於1962年,是一個以社會公益性研究為主的綜合型研究所,現有職工137人,其中科技人員96人,其中博士13人,碩士12人,學士34人。其科研工作涵蓋基礎理論、套用基礎與開發研究。建所初期,主要從事高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及其綜合利用、高原水生生物資源及漁業生產、農業豐產技術、青藏高原草地資源調查及合理利用、高原動植物生長發育及生理學等方面的初步研究。

成績

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開始進行高原動植物資源分類區系及系統演化、高原生物資源開發利用、農牧業主 要動植物敵害發生規律及其防治、高原動植物個體與種群生態學、高原湖泊漁業 生物生態學、春小麥育種及遺傳規律和農業抗性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代,率先開展了以草地為重點的陸地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生物 生產力研究,加強了作物遺傳育種及小麥高產栽培農田生態學、鼠害綜合防治技術、青藏高原藥用植物化學及藥用植物資源開發、高原動植物生理生化適應機制 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八十年代末期以來,又陸續開展了青藏高原環境演變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的關係、青海湖地區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 可持續發展、柴達木盆地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與全球變化及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關 的研究課題,部分工作取得較高水平的成果。
九十年代以來,在深化原有主體研 究工作並大量引入新技術手段(特別是微觀技術)的基礎上,投入力量開展了高 寒草甸草地畜牧業最佳化模式及可持續發展、全球變化、保護生物學、高原典型區 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現任所長趙新全博士
根據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的要求和我所學科定位認定方案,我所確定的三個研究方向:高寒草地生態學、高原生物資源持續高 效利用和高原生態農業。我所的發展目標:圍繞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青藏 高原生態安全的國家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在高原主要生 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回響、高原極端生境下生物的適應與進化、典型區域退化生 態系統的恢復重建等研究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藏藥現代化研究方面處於國領先行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