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風情

西北風情

這在記者行中,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20世紀80年代以來,張虎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大展和國際性書法大展。 《歙硯歌》中還收錄了歙硯名品的精彩圖片,頗具收藏價值。

基本信息

書名:西北風情

張虎書法作品

作者: 張虎 著
出版者:中國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40831
頁碼:19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08-10-1
印刷時間:2008-10-1
字數:200000字
定價:30.00元
推薦:劉先銀

內容簡介

情之於人,勝於貌之於人。張虎雖近中年,但青春熱情不減。朋友們都叫他“虎子”。人如其名,他確實虎虎有生氣。就是憑著這股“虎”勁,他從一個業餘文學作者經過艱辛努力,自學成才。二十年前,他已是參加全國青年業餘文學創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作者。1982年,他的小說《分房》獲得全國職工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小說《笑容滿面》還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戲劇;他的酣暢灑脫的少字數書法,自成一格,頗得老一輩書家賞識,多次參加中日書法交流。最近,他還被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博的知識,多面的藝術修養,造就了他誠樸淳厚、聰穎深邃而又豁達開朗的氣質。這在記者行中,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作者簡介

書法家 張虎
張虎(1941—),男,漢族,河北定興人。中共黨員。現任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藝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編審。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 中國生態書畫院院長。曾出訪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進行書法交流和講學。其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並選入作品選集。
1959年開始發表作品。2001年5月榮獲中國書法藝術特別貢獻獎。20世紀80年代以來,張虎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大展和國際性書法大展。1985年曾在京舉辦“張虎西北行攝影書法展覽”、1997年在台灣舉辦“沈鵬、張虎書法觀摩展”等,其書法作品被多家博物館收藏並被選入多家報刊和書法作品集。編輯《龍虎字書法》《書畫家格言薈萃》《北京的今天》等,出版著作有《西北風情》《張虎小說散文選》《休閒漫筆》《張虎書月牙灣詩卷》《歙硯歌》《中小學生書法入門》《張虎書法集》等。

目錄

大西北是我的故鄉大西北的禮讚再版序我對寧夏知多少黃河水駱駝草·沙棗樹列車上的清真席銀川的標誌尋找消失的西夏乇國枸杞樹樹紅賀蘭硯曾經大海知深淺北京明月落銀川綠色染上騰格里剛剛起床的“姑娘”感受天水甘谷行敦煌舞姿河西走廊詩箋“花兒”情黃河的色彩高原之舟藏醫學,願你騰飛日月山下年過半百赴青海新疆的“老鄉”“巴扎”一條街“地下大運河”吐魯番之夜烤饢的思念喀什遺風哈麗丹從前的眷戀十二木卡姆新疆一瞥長安行三章我讀延安附錄圖文並茂的《西北風情》追到春深處採得百花歸後記。

書摘與插圖

我對寧夏知多少我開始認識寧夏,是在16年前,我隨北京記者團赴西北採訪。一踏上銀川的土地,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一條街,倆崗樓,一個警察看兩頭”,就是早年銀川的寫照。當時,人們領我去看了那條街,那座樓,已是變化很大,還留有一點遺蹟。可今天,當我又踏上這片土地,卻怎么也辨認不出那條街了。通暢的大道,縱橫交錯。過去幾分鐘走完的路,今天要個把小時;過去是荒郊野外,今天已是店門鱗次櫛比,一派商機了。著名作家張賢亮,他在鎮北堡搞了個影視基地,吸引了那么多海內外的大腕,拍了那么多電影電視,你說他多有本事!有全國“五大名硯”之一美稱的賀蘭硯,過去的硯廠只有十來個人。可今天,幾乎所有的商店都有硯田出售。過去承天寺塔周圍比較荒涼,而今已是文化一條街。除經營當地一些名家書畫和雜項以外,都有精美的硯田。我驚奇地發現,賀蘭硯這些雕刻與賀蘭硯的傳統風格不同,龍、鳳、雲、鶴的圖案與構圖,與易水硯極其相似。再一看石質,是賀蘭石,一問,原來是水人在這兒加工的。聽經營者的口音,是東北吉林人。在新辟的旅遊點沙湖,用賀蘭石做的硯田、十二生肖、印章,琳琅滿目。其間,我還碰見幾個挑著擔子賣各種紀念品的青年,一聽口音,竟是江浙人。真是改革開放了,四面八方的人都涌到了這“塞上江南”!一出門我最愛逛博物館。一是可以了解當地的歷史、風土人情;二是開闊你的視野,增長知識。16年前我來銀川,從那時起,我就對公元11世紀至13世紀的西夏王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他們參考漢字和藏文創造的楔形文字。然而,最早研究西夏文的卻是外國人。在博物館看到的西夏王陵的鴟吻,高1.5米,寬0.58米,可見當時的建築規模。還有鎏金牛,也是國家一級文物。當時我們還去看了號稱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而今天來到這裡,看到三號墓出土的石碑基座。突出的眼睛、扁平的面頰,口大露牙、乳垂過腹、雙膝過地,這一人物造型為研究西夏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還有一些陶罐、瓷器、銅錢、兵器、殘碑等等。這都是近些年出土的文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西夏——這個神秘王國的興盛與衰敗的歷史會進一步被揭開。

編輯推薦

1984年,張虎隨北京記者團赴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採訪。在圓滿完成採訪任務的同時,他遊目騁懷,以記者的敏銳為西部寫真,以作家的情懷為西部詠嘆,以詩人的激情為西部謳歌,以攝影家的視野為西部剪影,以書法家的筆墨為西部點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體現在當年舉辦的“張虎西北行攝影書法展”中,更體現在集散文、詩歌、攝影、書法於一身的文集《西北風情》中。漢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建家園的生動畫卷,以及他們共同創造的燦爛文化、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都在書中得到藝術的展示。賽福鼎·艾則孜曾為該書的出版賦詩致賀。
此次再版的《西北風情》在保留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20多年來作者多次西部之行的感懷之作,其中包括曾獲得“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年賽金獎”的《我讀延安》等佳作;增加了近年來作者參加重要書法採風活動的照片。在新與舊的對比中既展示了作者對西部的深厚情感和一個知識分子的人文情懷,更讓人對西部生出無限嚮往。同時,在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該書記錄的無數生動細節,更成為值得回味的歷史片段,具有珍貴的文獻價值。

編輯推介

 歙硯乃四大名硯之一,因其石質堅潤、紋理縝密、發墨如油、蓄墨不涸而深受歷代書家喜愛。張虎曾多次前往安徽屯溪觀賞歙硯,對歙硯情有獨鍾。品之思之念之,遂有五言長詩《歙硯歌》問世,並受到同道的稱許。此次出版的《歙硯歌》,收有詩歌原作和張虎自書全文,好詩好字好硯珠聯璧合,字生詩,詩生硯,硯生字,字、詩、硯三者相生相依、相映成趣。正如馮驥才在序中所說,張虎的書法清勁里有灑脫,平和中有大氣,充滿張力卻不張揚,有著一種超越筆墨功力的高超。《歙硯歌》這首古風體的如歌般的長詩,則又讓人看到張虎作為詩家的另一面。詩中有妙喻,有巧思;有富於靈性的徵象,也有充溢想像的比興;寫史,寫物,寫形,寫貌,寫質,寫聲,寫情,更寫其神與其魂。於是,這舉世無雙的天下名硯,奇光異彩地依韻而生;名硯的千姿百態,都給他隨口活脫脫唱了出來。總覽全書,可謂詩歌句句如書法,書法字字皆詩歌。詩自清雅,書亦瀟灑;書盡隨意,詩逞自由。
《歙硯歌》中還收錄了歙硯名品的精彩圖片,頗具收藏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