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楷書習字帖

褚遂良楷書習字帖

《褚遂良楷書習字帖》是2008年7月1日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路振平。該帖是以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為藍本編寫的。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書風格的作品。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褚遂良楷書習字帖》是由路振平編著,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所出版的一本習字帖。該帖是以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為藍本編寫的。為褚遂良五十八歲時書,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書風格的作品,字型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進入了老年,至此他已為新型的唐楷創出了一整套規範。 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型。在運筆上則採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橫畫豎入,豎畫橫起,首尾之間皆有起伏頓挫,提按使轉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矩。

內容簡介

褚遂良楷書習字帖 褚遂良楷書習字帖

學習書法,臨習碑帖是登堂入室的必由之路。可是上下幾千年,碑帖數萬種,究竟從何學起,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縱觀書法名家的成才之路,有兩點是必須引起注意的。第一,他們都是臨古代碑帖,很少學當代書家的字。第二,古代碑帖中,他們又非常注重臨習名家、大家的名帖。

唐代楷書法度謹嚴,筆力道勁,名碑薈萃,名家輩出,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是唐代書法名家中的佼佼者,他們創造的歐體、顏體、柳體、褚體精炒絕倫,成為楷書藝術史上至今無人逾越的高峰。元代趙孟頫雖出世稍晚,但他所創造的趙體灑脫圓潤,道勁飄逸,元以後的楷書大家很少能望其項背。所以我們就以這5位楷書大師最有名的原帖為主,編寫了這套《中國書法教程》叢書,其中有《顏真卿楷書習字帖》、《柳公權楷書習字帖》、《歐陽詢楷書習字帖》、《褚遂良楷書習字帖》、《趙孟煩楷書習字帖》等5種。

《褚遂良楷書習字帖》是以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為藍本編寫的。

褚遂良(公元596—658年),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縣),曾官居中書令、河南郡公、左僕射,故人稱“褚中令”、“褚河南”、“河南公”、“褚僕射”。褚遂良年輕時,正值戰亂四起,曾為薛舉“通事舍人”,薛舉兵敗後,又追隨李世民,為秦王府鎧曹參軍。李世民登基後,由於他生性耿直,且在書法上造詣較深,故深得李世民的信任。李世民曾對魏徵說:“虞世南死後,無人可以論書。”魏徵答道:“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唐太宗李世民很快將他召為侍書。太宗臨終時,褚遂良成為李世民的託孤大臣,多次參與廢立太子、決定王儲的大事。高宗李治即位後,褚遂良與長孫無忌輔佐朝政,以天下安危為己任,故高宗十分尊重他。時隔不久,為冊立皇后的事,他堅持己見,結怨於武則天,令高宗震怒,於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被貶至桂州,不久又被貶為愛州刺史,在鬱郁不得志中含恨死去,享年63歲。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用筆

第一節 行筆法

一、順序

二、速度

三、走向

四、提按

第二節 起筆法與收筆法

一、藏與露

二、方與圓

三、轉與折

第三節 基本筆畫

一、橫畫

二、豎畫

三、撇畫

四、捺畫

五、點畫

六、鉤畫

七、挑畫

八、折畫

第四節 主筆法

一、突出橫畫

二、突出豎畫

三、突出撇畫

四、突出捺畫

五、突出鉤畫

第二章 結體

第一節 形式

第二節 原則

第三節 中心法

一、實心法

二、虛心法

第四節 部首法

一、部首在左

二、部首在右

三、部首在上

四、部首在下

五、部首在外

第五節 錯落法

一、左短右長

二、左長右短

三、左大右小

四、左小右大

五、左窄右寬

六、左密右疏

七、左高右低

八、上寬下窄

九、上窄下寬

十、中寬上下窄

十一、上小下大

十二、上大下小

第六節 盡態法

一、長

二、短

三、寬

四、窄

五、疏

六、密

七、小

八、大

九、偏

十、正

第七節 迎讓法

一、互讓

二、穿插

三、伸縮

第八節 呼應法

一、意連

二、形連

第九節 異形法

一、同畫異態

二、同體異形

三、同字異體

第三章 章法

第一節 原則

一、氣勢連貫

二、疏密虛實

三、變化有致

四、著眼全局

第二節 要素

一、正文

二、款識

三、印章

第四章 創作

第一節 內容

一、新穎

二、健康

三、協調

第二節 幅式

一、直式

二、橫式

三、小式

四、扇式

褚遂良楷書集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