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式教學新論

孫冬梅本冊主編 孫冬梅策劃編輯 管軍偉版式設計

基本信息

複式教學新論
叢書主編 孫冬梅
本冊主編 孫冬梅
策劃編輯 陳紅升
責任編輯 馬繼萌
封面設計 管軍偉
版式設計 王曦瑩
出版發行 蘭州大學出版社
開 本 710*1020 1/16
版 次 2011年5月第1版
印 次 2011年5月第1次印刷
書 號 ISBN 978-7-311-03683-6
定 價 30.00元

總 序

複式教學作為一種世界範圍內客觀存在的、相對於單式教學而言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國內發展的百年歷程中,在基礎教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為農村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邊遠山區、牧區兒童就近入學起到了特殊的和較長時期內不可或缺的作用。當前,農村中國小布局結構調整和新一輪課程標準改革,使得複式教學的生存發展空間相對減小;同時,在農村現代化不斷推進以及適齡兒童逐漸減少的背景下,相對欠發達的西部農村地區複式教學不斷增加又是出現的新情況。一方面,國內教育行政和社會大眾主流普遍認為複式教學是落後的教學模式,應當被歷史淘汰;另一方面,西部農村地區的特殊地理環境又決定了複式教學在較長時期內不可或缺。複式教學學者也針對傳統複式教學的缺陷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研究,創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同動同靜”等新模式,不斷地適應著新教育教學改革的需求。複式教學是先進還是落後,是應該創新發展還是應該消亡淘汰,這種爭論仍然是複式教學工作者與強大社會偏見之間激辯的關鍵論題。如何讓社會大眾與教育決策層關注與了解複式教學的內在優勢及其存在的必要性,進而爭取他們對複式教學發展創新的理解與支持,是當前複式教學工作者面臨的新挑戰。
教育部《關於實事求是地做好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立足本地實際,充分考慮教育發展狀況、人口變動狀況和人民民眾的承受能力,按照實事求是、穩步推進、方便就學的原則實施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確保適齡兒童少年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但事實上,在中國小布局調整中,“不願承認,不敢承認”複式教學存在的做法並非個別現象,複式教學在“一刀切”的布局調整中逐漸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孤獨地等待著自然消亡,得不到應有的關注與支持。關注複式教學,支持複式教學發展,讓學生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已成為新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環,直接關係到我中素質教育能否全面、深入地推進,關係到各地區教育能否均衡發展等現實問題。我們期望保留農村必要的校點,實現兒童就近入學校;在複式教學普遍存在的西部邊遠地區,以新課改理念和方法為依據,因地制宜探索新模式,提升複式教學質量;建立縣、鄉級複式教學支持系統和教師培訓機制,建設一支穩定的教師隊伍; 加大資金投入,改善教學條件和師資待遇,扶持邊遠地區村校複式教學,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國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複式教學不是一項臨時的措施,它關係到全民教育政策的貫徹落實,也與整個民族的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複式教學在已開發國家(例如,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加拿大、挪威等)、開發中國家(例如,秘魯、印度、斯里蘭卡等)都普遍存在,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人際交流的發展有很大優勢。國內新課程改革要求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複式教學也應當順應新課程的改革要求,不斷地進行變革和創新。廣大複式教學工作者,包括學者和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借鑑國內外先進的複式教學研究成果,主動加強複式教學改革與創新,求得可持續發展,促進複式教學在新形勢下不斷取得突破。
近年來,樂施會一直關注複式教學,蘭州大學西部基礎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的課題組成員也一直在研究、探索著。在2003—2005年,由成長希望基金會資助的“甘肅省貧困山區複式教師培訓計畫”項目中“垂直組合模式”的改革,顛覆了傳統的“動靜結合”的教學模式,代之以“一個主題,兩個打破”(打破動靜組合,打破年級界線)。2007年,樂施會資助的“甘肅農村地區複式教學實踐創新與理論研究”項目,在傳承原有複式課堂教學模式優點的基礎上,針對“動靜搭配”模式存在的不足,通過對複式教學調研、在職教師培訓、教學支持活動、教師自主探索等一系列理論與實踐的教育行動研究,逐漸總結探索出了複式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同動同靜”。這一模式堅持“以兒童的發展為中心,以活動為主,平等參與”的理念,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培養的重點,將“小組合合作、探究學習”確立為教學方法的核心和基礎,改變傳統的“動靜搭配”為“同動同靜”的課堂組織形式。“同動同靜”複式教學新模式,成功克服了年級間的聲浪干擾,便於教師對複式課堂的組織與管理,有利於調動複式教學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在甘肅省會寧縣和西和縣4所實驗學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了使一線的複式教學教師能夠更好地掌握“同動同靜”複式教學新模式,在複式教學中更好地體現國家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課題組成員結合項目地的實驗經驗與研究成果,開發出了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複式教學實踐創新與理論研究系列叢書,即《複式教學新論》、《複式教學支持策略》、《國小語文複式教學指南》、《國小教學複式教學指南》。該系列叢書的撰寫是站在複式教學教師的視角上,緊扣國家課程標準,抓住“同動同靜”複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在理論上作了言簡意賅的闡述,在實踐上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案例。它不僅可以讓複式教學教師模仿系列叢書的案例進行自己的教學設計。同時,系列叢書的開發避免了因項目關閉而導致項目學校又恢復到以前的狀態,保證了項目的後續性和長效性。更重要的是通過系列叢書,一些非項目學校的複式教學教師和沒有接受過培訓的複式教學教師都可以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同動同靜”教學模式。這套系列叢書的構想構思很好,打破了傳統複式教學的模式,教學設計不僅可行,而且不同年級的兒童“同動同靜”,既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將小組學習的合力發揮出來,同時又體現了“以大(高年級的兒童)幫小(低年級的兒童)”、“以小仿大”的學習互動狀態,這裡面的積極因素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這套系列叢書對複式教學的新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香港樂施會中國部副總監 李念先
2010年5月18日於香港

目 錄

單元1 複式教學概述
單元2 複式教學的課堂結構
單元3 複式教學的組合形式
單元4 複式教學方案的設計
單元5 複式教學的教學手段
單元6 複式教學組織形式的管理
單元7 複式教學中兒童的學習需求
單元8 複式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單元9 複式班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技巧
單元10 再識課堂管理
單元11 複式課堂中的師生角色
單元12 複式班的課堂教學規則
單元13 複式班教室環境的設計
單元14 複式班課堂管理技巧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