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投資理財

複利投資理財

原理就是每年提利,把利潤再投在本金里,這樣每年都重複投入和取出,雖然看似和一直存著沒有什麼很大的差別,但是時間一久就會發現其中的好處了。在投資理財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往往被忽視,即“時間的複利”。複利投資每年都要提現和儲存,這其中比較複雜。複利的計算是考慮前一期利息再生利息的問題,要計入本金重複計息,即“利生利”“利滾利”。複利現值是指在計算複利的情況下,要達到未來某一特定的資金金額,必須投入的本金。所謂複利也稱利上加利,是指一筆存款或者投資獲得回報之後,再連本帶利進行新一輪投資的方法。複利終值是指本金在約定的期限內獲得利息後,將利息加入本金再計利息,逐期滾算到約定期末的本金之和。

計算公式

F=P*(1+i)^n
F=A((1+i)^n-1)/i
P=F/(1+i)^n
P=A((1+i)^n-1)/(i(1+i)^n)
A=Fi/((1+i)^n-1)
A=P(i(1+i)^n)/((1+i)^n-1)
F:終值(FutureValue),或叫未來值,即期末本利和的價值。
P:現值(PresentValue),或叫期初金額。
A:年金(Annuity),或叫等額值。
i:利率或折現率
N:計息期數
複利計算的特點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複利的本息計算公式是:F=P(1+i)^n
複利計算有間斷複利和連續複利之分。按期(如按年、半年、季、月或日等)計算複利的方法為間斷複利;按瞬時計算複利的方法為連續複利。在實際套用中一般採用間斷複利的計算方法。

原理

第一個理財方案是:從20歲開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30歲,在60歲時取出作為養老金;第二個方案是:從30歲開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60歲,然後在60歲時取出作為養老金。
對此,相信絕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地選擇後者————畢竟到60歲時,第一個理財方案的本金只有10萬元,而第二個方案卻有30萬元之多。然而,據專業理財公司的計算數據顯示,在年理財收益率為7%的情況下,從20歲開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30歲,那么60歲時可以拿到的金額為70多萬元,而從30歲開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60歲,最終能夠拿到的金額卻只有60多萬元————儘管後者的本金是前者的3倍。這就是被理財行業內稱之為“時間的複利”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