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心丸[《醫方大成》]

補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大成》卷五引《濟生》。具有益氣養血,安神定志之功效。主治憂愁思慮過度,心血耗散,故多驚恐,遺精盜汗。

組成

紫石英(煅,研)、熟地黃(洗)、菖蒲、茯神(去木)、當歸(去蘆)、附子(炮,去皮臍)、黃耆(去蘆)、遠志(去心,炒)、川芎、桂心(不見火)、龍齒各一兩(30g),人參半兩(15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1次3~5g,1日3次,不拘吃飯與否,都可用棗子湯送服。

2、古代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功用

益氣養血,安神定志。

主治

憂愁思慮過度,心血耗散,故多驚恐,遺精盜汗。

方義

嚴用和認為心“主宰一身,統攝諸髒血脈,灌溉溪谷,內潤五臟,外衛腠理”,心是人體生命活動中占有支配地位的臟器,功能廣泛,但情志所傷,心血虛寒,可以引起健忘。他說:“若憂愁思慮傷之,因其虛實,由是寒熱見焉。方其虛也,虛則生寒,寒則血脈虛少,時多恐畏,情緒不樂,心腹暴痛,時唾清涎,心膈脹滿,好忘多驚,夢寐飛揚,精神離散,其脈浮而虛者,是虛寒之候也。”治之之法,自然是虛則補之,寒則溫之。補心丸即具有溫養心血、寧神強記的功效。方中附子、桂心溫通散寒,人參、黃芪、當歸益氣養血,熟地黃、川芎補陰養血,紫石英、龍齒溫斂鎮心。菖蒲、茯神、遠志寧神益智。

附方

名稱:人參補心丸

組成:人參、玄參、丹參、酸棗仁、石菖蒲、遠志、五味子、生地黃、當歸、茯苓

用法:口服。日服2次,每7次1丸(每丸重9g),溫開水送服,或用溫開水溶化後服

主治:心血不足,心煩不安,心悸失眠,多夢健忘等症

出處:《壯陽回春新招818》

功用:養血安神

名稱:補心丸

組成:丹參、石菖蒲、黨參、茯苓、玄參、遠志(制)、桔梗、甘草各25g,當歸、五味子、麥冬、天冬、酸棗仁(炒)、柏子仁各50g,地黃200g,硃砂10g

用法:蜜丸,每丸重9g。口服,每次1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主治:陰虛火旺所引起的心慌

出處:《家庭常用中成藥》

功用:滋陰清熱,補心安神

名稱:安神補心丸

組成:丹參、五味子、石菖蒲、合歡皮、菟絲子、旱蓮草、女貞子、首烏藤、地黃、珍珠母

主治:心悸失眠、頭暈耳鳴、思慮過度、健忘

出處:《中藥不良反應與合理用藥》

功用:養血滋陰,安神鎮驚

名稱:天王補心丸

組成:當歸、丹參、石菖蒲、黨參、茯苓、五味子、麥門冬、天門冬、地黃、玄參、遠志(制)、酸棗仁(炒)、柏子仁、桔梗、甘草、硃砂

用法: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每日2~3次

主治:心陰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大便乾燥,口舌生瘡。凡神經衰弱、心臟神經官能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更年期綜合徵等,屬心陰不足,陰虛水旺者均可用本品治療

出處:《攝生秘剖》

功用:滋陰養血、補心安神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名方類證醫書大全》:“補心丸,治憂愁思慮過度,心血耗散,故多驚恐、遺精、盜汗。紫石英煅,研、熟地黃洗、菖蒲、茯神去木、當歸去蘆、附子炮,去皮,臍、黃芪去蘆、遠志去心,炒、川芎、桂心不見火、龍齒各一兩,人參半兩。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每服七十丸,棗湯下,不拘時。”

注意事項

方中附子有毒,宜慎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