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葉堇菜[中藥]

裂葉堇菜[中藥]
裂葉堇菜[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裂葉堇菜,中藥名。為堇菜科植物裂葉堇菜Viola dissecta Ledeb.的全草。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消癰腫,散結之功效。常用於無名腫毒,癰瘡疔毒,淋濁腎炎。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脾、腎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癰腫,散結。

主治

無名腫毒,癰瘡疔毒,淋濁腎炎。

相關配伍

1、治各種瘡毒、癤腫:鮮裂葉堇菜適量,白礬少許,共搗如泥,敷患處。(《吉林中草藥》)

2、治麻疹熱毒:裂葉堇菜9g,金銀花9g。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3、治無名腫毒:鮮裂葉堇菜搗汁,每次一酒杯,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用法用量

15-25g,水煎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春、秋季採集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植株高度變化大,花期高3-17厘米,果期高4-34厘米。根狀莖垂直,縮短,長約5-12毫米,粗3-8毫米,節密,常自下部發出數條較肥厚的淡黃色根。基生葉葉片輪廓呈圓形、腎形或寬卵形,長1.2-9厘米,寬1.5-10厘米,通常3,稀5全裂,兩側裂片具短柄,常2深裂,中裂片3深裂,裂片線形、長圓形或狹卵狀披針形,寬0.2-3厘米,邊緣全緣或疏生不整齊缺刻狀鈍齒,亦或近羽狀淺裂,最終裂片全緣,通常有細緣毛,幼葉兩面被白色短柔毛,後變無毛或僅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葉脈明顯隆起並被短柔毛或無毛;葉柄長度、毛被物等常因植株個體不同變化較大,長1.5-24厘米,幼葉之柄常被短柔毛,後變禿淨無毛;托葉近膜質,蒼白色至淡綠色,約2/3以上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狹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疏生細齒。花較大,淡紫色至紫堇色;花梗通常與葉等長或稍超出於葉,果期通常比葉短,有毛或無毛;在花梗中部以下有2枚線形小苞片;萼片卵形,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長4-7毫米,先端稍尖,邊緣狹膜質,具3脈,基部附屬物短,長約1-1.5毫米,末端截形,全緣或具1-2個細齒;上方花瓣長倒卵形,長8-13毫米,寬6-9毫米,上部微向上反曲,側方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7-10毫米,寬約6毫米,裡面基部有長鬚毛或疏生鬚毛,下方花瓣連距長1.4-2.2厘米;距明顯,圓筒形,長4-8毫米,粗2-3毫米,末端鈍而稍膨脹;花葯長1.5-2毫米,藥隔頂端附屬物長1.5-2毫米,下方雄蕊之距細長,長3-5毫米,粗0.5-0.7毫米;子房卵球形,長約1.8毫米,無毛,花柱棍棒狀,長2-2.5毫米,基部稍細並微向前方膝曲,柱頭兩側及後方具稍增厚而直展的緣邊,前方具短喙,喙端具明顯的柱頭孔。蒴果長圓形或橢圓形,長7-18毫米,先端尖,果皮堅、硬,無毛。花期較長,自4月至9月,果期5-10月。2n=24。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雜木林緣、灌叢下及田邊、路旁等地。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南等地。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

相關論述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清熱解毒,消瘀散結。治癰瘡疔毒,淋濁腎炎。”

附註

根及根莖藏醫用於治療肺結核、肺炎及胸膜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