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紅外報警探測器

我們之所以稱為被動紅外,即探測器本身不發射任何能量而只被動接收、探測來自環境的紅外輻射。 被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形成的警戒線一般可以達到數十米。 下邊透鏡較少,一是因為人體下部紅外輻射較弱,二是為防止地面小動物紅外輻射干擾。

在室溫條件下,任何物品均有輻射。溫度越高的物體,紅外輻射越強。人是恆溫動物,紅外輻射也最為穩定。我們之所以稱為被動紅外,即探測器本身不發射任何能量而只被動接收、探測來自環境的紅外輻射。探測器安裝後數秒種已適應環境,在無人或動物進入探測區域時,現場的紅外輻射穩定不變,一旦有人體紅外線輻射進來,經光學系統聚焦就使熱釋電器件產生突變電信號,而發出警報。被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形成的警戒線一般可以達到數十米。
被動式紅外探測器主要由光學系統、熱感測器(或稱為紅外感測器)及報警控制器等部分組成。其核心是不見是紅外探測器件,通過關學系統的配合作用可以探測到某個立體防範空間內的熱輻射的變化。紅外感測器的探測波長範圍是8~14μm,人體輻射的紅外峰值波長約為10μm,正好在範圍以內
被動式紅外探測器(Passive Infared Detector,PIR)根據其結構不同、警戒範圍及探測距離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單波束型和多波束型兩種。單波束PIR採用反射聚焦式光學系統,利用曲面反射鏡將來自目標的紅外輻射匯聚在紅外感測器上。這種方式的探測器境界視場角較窄,一般在5°以下,但作用距離較遠,可長達百米。因此又稱為直線遠距離控制型被動紅探測器,適合保護狹長的走廊、通道以及封鎖門窗和圍牆。多波束型採用透鏡聚焦式光學系統,目前大都採用紅外塑膠透鏡——多層光束結構的菲涅爾透鏡。這種透鏡是用特殊塑膠一次成型,若干個小透鏡排列在一個弧面上。警戒範圍在不同方向呈多個單波束狀態,組成立體扇形感熱區域,構成立體警戒。菲涅爾透鏡自上而下分為幾排,上面透鏡較多,下邊較少。因為人臉部、膝部、手臂紅外輻射較強,正好對著上邊的透鏡。下邊透鏡較少,一是因為人體下部紅外輻射較弱,二是為防止地面小動物紅外輻射干擾。多波束型PIR的警戒視場角比單波束型大得多,水平可以大於90°,垂直視場角最大也可以達到90°,但作用距離較近。所有透鏡都向內部設定的熱釋電器件聚焦,因此靈敏度較高,只要有人在透鏡視場內走動就會報警。
紅外光穿透力差,在防範區內不應有高大物體,否則陰影部分有人走動將不能報警,不要正對熱源和強光源,特別是空調和暖氣。否則不斷變化的熱氣流將引起誤報警。為了解決物品遮擋問題,又發明了吸頂式被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安裝在頂棚上向下360°範圍內進行警戒,只要在防護範圍內,無論從哪個方向入侵都會觸發報警,在銀行營業大廳,商場的公共活動區等空間較大的地方得到廣泛使用。
被動式報警探測器由於探測性能好、易於布防、價格便宜而被廣泛套用。其缺點是相對於主動式探測誤報率較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