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愛梅[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

1998年10月4、小麥新品種GS豫麥10號 1990年10月6、小麥新品種豫麥46號的選育 1997年10月7、小麥新品種豫麥10號的選育

人物簡介

袁愛梅,女,漢族,1949年12月生,河南省尉氏縣人。1975年畢業於河南農學院農學系農學專業,現任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生物統計學》的教學和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工作。教學上治學態度嚴謹,堅持教書育人,勇於改革,教學效果優秀,多次獲校教學質量一、二等獎。1994年被評為洛陽市優秀教師,1998年被評為河南省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1998年被國家教育部、人事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並授予全國模範教師稱號。先後主持和參加多項省級科研項目,作為主要培育者,培育出國審小麥品種“GS豫麥10號”、省審小麥品種“豫麥46號”以及“金豐三號”。

研究領域

多年來一直主要從事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工作,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麥作雜交工具,採用輪迴選擇、穿梭育種的方法,進行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從雜交親本的選配、雜交後代單株的選擇以及新品系的比較均採用多因素綜合評價法來客觀、合理地進行量化評價,克服了育種工作的盲目性。並對小麥數量性狀的遺傳進行了研究,掌握了主要性狀的遺傳規律。。

工作簡歷

1972.05-1975.05 河南農學院,農學專業,大學畢業;

1975.05-1978.05 河南省尉氏縣良種示範場做技術員與教員;

1978.05-1987.10 豫西農業專科學校,助教;

1987.10-1992.12 豫西農業專科學校,講師;

1992.12-2001.05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

2001.05-2002.08 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教授;

2002.08-至今 河南科技大學, 教授。

科研成果

(一)著作

1.設施農業 中原農民出版社, 2000.09 主編

2.套用統計方法 中原農民出版社,1994.12 參編

3.抗蟲棉栽培管理技術金盾出版社 1994.11 參編

4.作物繁育的理論與技術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4.09 參編

(二)論文

1.冬小麥區試資料的非參數度量 種子 2006/01 .第1名

2.冬小麥區試品種的多因素綜合評價 湖北農業科學 2006/02 第1名

3.利用AMMI模型分析冬小麥品種區試數據的穩定性 種子 2005/05 第1名

4.用非參數度量玉米雜交種區試資料的高產穩定性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農學版) 2004/03 第1名

5.用同異分析法評價不同栽培條件下的大豆新品種(系) 河南農業科學 2003/11

第1名

6.灰色系統理論在小麥超高產育種中的套用麥類作物學報2000/03 第1名

7.高產多抗小麥良種——GS豫麥10號 麥類作物學報 2000/01 第1名

8.大面積豐產小麥新品種——豫麥46號 麥類作物學報 2000/01 第1名

9.冬小麥一些數量性狀的加性相關和顯性相關分析 華北農學報 1999/04 第1名

10.1995~1998年河南省冬小麥高水肥組區域試驗聯合分析 麥類作物 1999/05 第1名

11.小麥一些數量性狀的狹義相關遺傳力分析 麥類作物 1998/05 第1名

12.用高穩係數法評價小麥新品種(系)的高產穩產性 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0/1 第1名

13.灰色評價雜交組合,提高小麥育種效率 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0/3

第1名

14.1995~1997年河南省超高產小麥品種區域試驗聯合分析 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9/04 第1名

15.小麥主莖穗長的遺傳模型和適宜的選擇世代分析 全國兩高一優農業及農業產業化論文集1998/06 第1名

16.小麥新品種(系)一些數量形狀的灰色關聯度分析 全國兩高一優農業及農業產業化論文集 1998/06 第1名

17.小麥主莖穗長的遺傳模型分析 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7/03第1名

18.小麥產量和產量構成因素的配合力分析 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6/3

第1名

19.不同管理方式棉花產量的比較 河南農業 1997年 2期 第1名

20.棉花新品種“石選14”的栽培措施初探 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4/01

第1名

21.掌握五個環節,提高教學質量 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9年19卷3期

第1名

22.玉米雜交種醇溶蛋白RP-HPLC指紋圖譜建立方法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農學版)

2004年 24卷1期 第二名

23.黃淮麥區冬小麥再高產育種途徑的探討 麥類作物學報 1999/01 第二名

24.鎘對小麥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極其膜脂過氧化的影響 華北農學報1997年增刊

第二名

25. 優質、高產小麥育種 麥類文摘 1998/04 第二名

26.六個小麥品種連年種植種群和原始種群遺傳變異性比較 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03 第二名

27. 豫麥10號的產量表現及其構成因素分析 河南農業科學 1989年 7期 第二名

(三)科研成果

1、豫審小麥新品種“金豐3號”的選育

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成果貳等獎,第2名(共15名); 豫教[2006]01743號 2006年8月

2、大穗型豐產穩產豫麥10號及其開發利用研究

河南省星火獎評審委員會河南省星火獎貳等獎,第6名(共15名);9927 1999年10月

3、玉米自交系選育和改良策略的研究

河南省科技廳鑑定,第3名(共11人) 1998年10月

4、小麥新品種GS豫麥10號 1991年5月被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GS豫麥10號 審定編號GS02010-1990

5、小麥新品種豫麥10號的選育 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第4名(共7名);90235 1990年10月

6、小麥新品種豫麥46號的選育 1997年10月通過河南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第三名 1997年10月

7、小麥新品種豫麥10號的選育 河南省教委科學成果貳等獎,第4名 9000201 1990年10月

(四)承擔課題

1 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 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攻關項目 2002-2007 主持

2超級小麥新品種選育 洛陽市科技攻關項目 2004-2010 主持

江西袁愛梅

簡介

袁愛梅,女,中學一級教師,計算機教研組長,新余市教育學會常任理事,新餘四中信息學奧賽主教練,新餘四中骨幹教師。近三年輔導學生有三名學生獲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江西省賽區一等獎,2006年輔導陳慶鵬同學獲得江西省第八名,入選省隊準備參加全國比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