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文化

表情包文化

表情包文化,是隨著網路社交溝通的增多出現的一種主流文化。一個人的表情包是其隱藏起來的真我,一個國家的表情包里能看到這個國家的表情。有時候,表情包表達的是不能道破的真實想法和感受,語言和文字的盡頭,就是表情包施展的空間。

基本信息

簡介

表情包文化表情包文化
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表情包憑藉其新穎的創意和幽默的畫風,迅速占領各大網路社交平台,成為人們在社交軟體上聊天時離不開的新寵。不知不覺間,中文表情包已然成為一套通用、流行的網路話語表達體系,“表情包文化”也逐漸進入主流文化視野,成為一種無法忽視的網路文化現象。

雖然網路表情不是中國人的發明,但表情包文化在中國非但已經成為一種文化,還隨之產生了表情包文化產業,甚至有人說如今沒有表情包甚至都不能好好聊天了。

表情包

兔斯基兔斯基
聊天表情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抽象化的字母或標點符號的組合,也就是“顏文字”,如表示笑臉的“∶)”、表示傷心的“T_T”、“QAQ”、表示跪下的“Orz”等;

二是社交軟體中的各種人臉表情;

三是文字和圖片相結合的圖片表情。

第三類聊天表情常以時下流行的明星、語錄、動漫、影視截圖為素材,配上簡短幽默的文字,製作成靜態或動態圖片,用以在聊天過程中表達特定的情感。

由於這類圖片表情常以成對或成組的形式出現,因此也被稱作“表情包”。不同風格的聊天表情亦能體現不同年齡段人們的審美趣味。

流行原因

表情包是網路語言的一種進化,它的產生和流行與其特定的“生存環境”有關。其追求醒目、新奇、諧謔等效果的特點,與年輕人張揚個性和搞怪的心理相符。

表情包之所以能夠大範圍地傳播,是因為其彌補了文字交流的枯燥和態度表達不準確的弱點,有效地提高了溝通效率。部分表情包具有替代文字的功能,還可以節省打字時間。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全面普及和社交套用軟體的大量使用,表情包已經高頻率地出現在人們的網路聊天對話當中。

1、搞笑的表情包宣洩了被壓抑的情緒訴求

傅園慧表情包傅園慧表情包
與網路聊天中豐富、誇張的表情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在日常聊天中嚴肅的表情,一直以來的親職教育和傳統文化里都推崇沉著穩重,“喜形於色”在中國是一個貶義詞,甚至在整個大中華文化區,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比起西方人都不善於運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表達內心世界。東方人羞澀內斂,崇尚所謂“哀而不淫”、“樂而不傷”,“會心一笑”、“笑不露齒”等都是誇人的話。

但是現代社會裡,生活節奏很快,喜怒哀樂來得都比較容易。被壓抑的內心情緒總得有個表達空間——在網路聊天中,豐富的內心戲終於找到了舞台。國內最早的表情包形象大概要算當年的兔斯基。兔斯基的形象是國人用網路表情表達內心世界的絕好隱喻,一隻兔子的一張大臉上,除了畫成兩條黑線的眼睛和小小的耳朵,沒有別的五官,看不出任何表情,但手舞足蹈的動作幅度卻很大,一言不合就誇張地表達內心豐富的感受。靜若處子,動如癲癇的強烈反差,與國人的文化心理暗暗相合。

有媒體報導,兔斯基創作者王卯卯平時沉默寡,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不擅長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達內心世界,最初創作兔斯基就是因為她在生活當中情緒激動的時候總想用誇張的動作表示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這么做,才創作了這樣一個表情形象。

有趣的是,動輒用親吻擁抱來表達內心喜悅和親切感的西方人,卻基本上只用蘋果自帶的emoji表情就足夠了,很少製作和使用表情包,更不必說暴走漫畫那種風格又誇張又狂野的表情。而在中國、韓國以及日本這樣傳統文化中以收斂感情為道德的國家,網路表情包的運用率卻出奇的高。以日本聊天軟體Line為例,有數據顯示在Line每10條傳送的訊息中,就有一條是表情。而僅僅2014年一年,QQ用戶表情傳送量超過5338億次。可見現實世界越嚴肅,虛擬世界裡就越需要表情包。

2、圖有盡意無窮,表情包的“魔性”文字難以達到

網路表情是從文字元號演化而來,快捷傳達複雜的含義,又成為了文字元號的補充。1982年9月19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電子公告板上,第一次輸入了這樣一串ASCII字元:“:-)”,看起來像個微笑的臉。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符號表情就此誕生。

QQ、MSN等即時通訊在20世紀末流行之後,軟體中表情使用越來越尋常,從QQ的小黃臉到蘋果系統的emoji,可以表達人們幾乎所有的心理狀態。日常生活中,一個“愛的抱抱”都羞於表達,但是卻可以通過噘嘴親親的表情來表達“么么噠”。嚴肅和緊張的聊天氣氛,可以因為一個表情被瞬間消解。

需要表達更豐富的情緒,就需要更多的表情包。經過十幾年網際網路的發展,受歡迎的表情包在走越來越“騷浪賤”的路線。於是,從2006年開始,網路上出現了小么雞、小純潔等在內的設計師表情包,一直到嗷大喵系列和暴走漫畫系列,到後來不斷被PS的咆哮帝馬景濤和“爾康”,表情包在走越來越粗野、狂放的路線,而且畫質越“渣”,越受追捧,最好能夠達到“魔性”的境界。而這部分情緒,恰好是我們在漢語語言系統中,不習慣直接表達和面對的。

圖有盡而意無窮,表情包比直接輸入文字或者語音更好用。藉助變形而模糊且陪著粗體漢字的表情包,人們真誠地袒露了不肯示人的內心欲求和喜怒哀樂。任何一個表情的走紅,都對應人們內心需求的一種發泄。例如被網友熟悉的“金館長”表情,兩根眉毛朝著不同的方向歪,一副誇張的哭笑不得的表情,很無奈也很喜感,高冷、嘲諷、蔑視的感覺似乎都可以表現,這樣一來傳送表情者就有自己在高處俯視的感覺,現實生活中礙於情面無法表達的“我已經看穿一切”,通過金館長那錯位的五官就可以躍然於螢幕之上了,一圖勝過千言萬語,能讓人少打許多字。

表情包越來越糙、越來越無節操,也把中國人習慣用潛規則和暗示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國民性反映出來。比如每年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時,很多表情包製作團隊都會製作關於索要紅包的表情,現實中張不開嘴的要求,一個表情就表達了真實的想法,而規避了用語言表達的冒失,粗糙的表情表達內心的壓抑和呼喊。表情包在有話不直說的中國,已經不能或缺。

表情包才是中國人內心真實想法的寫照,嘴上說不要,表情包卻很誠實。表情包突破了文化傳統的桎梏,也突破了表意的邊界。

傅園慧之所以被稱為“會游泳的表情包”,表面看來是因為她活潑的表情確實又魔性又好玩,而更深一層則是她的表情勇敢地表達了自己享受競技體育的喜悅之情,改變了代表國家的運動員們接受採訪時滴水不漏、鐵板一塊的外交辭令風格。即使決賽無法獲得金牌,也“已經很高興了”的率性一面,與其說是表情包的勝利,不如說是真誠的力量。

3、不同風格的表情包給不同群體身份認同感

表情包文化表情包文化
表情包根本上是一種分享型經濟的產物,社群化的使用區別了群體的身份,在分享和使用中,同一群體實現了接受和認同。

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發展,中國網民呈現出全年齡段的布局,作為一種表達方式,表情包刷出了不同年齡段、不同審美甚至不同階層的存在感。在對世界的理解和認知上,60後與80後、90後的分野是如此巨大,以至於表情包竟然可以成為不同群體的標籤,用什麼表情包,就能推算出螢幕背後的人是什麼性格、什麼年齡。

有人總結了老年人常用表情的風格,中老年表情包一般色彩鮮艷,喜歡用“紅配綠”、“藍配黃”等對比色,常用的圖案是舉杯、玫瑰花、小嬰兒等,表情的效果一定是閃閃發光的動圖。圖片上的文字字型花樣很多,字號也很大,通常是祝賀節日或者早晚的問候。

而90後則特別熱衷像素很渣,有文字注釋的系列表情包,走又萌又賤又蠢的路線。最具代表性的是熊本部長、天線寶寶等。可愛而有點呆的形象,藉助於很渣的像素,給人很low、很自戀、很沒骨氣但同時熱情樂天的自嘲印象。而這些性格元素,恰好與泛90後群體是十分吻合的。

還有2016年才流行起來的“葛優癱”,也表達的是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下,人們多重的生活無奈感,“感覺身體被掏空”時的生無可戀。群體的共同情緒,藉助一個爆紅的表情得到傳播和表達。

每個人都有一個真我隱藏於表情包。反過來,表情包也重新規訓了我們的社會身份和群體坐標,讓表情包承擔了部分標籤功能,被更加廣泛地使用。這是為什麼老年人專屬表情即使千變萬化,也會一眼被識別,即使被年輕人嘲諷,老年人也不察覺地繼續使用的原因。表情包作為語言文字表達的延伸,呈現出了不同人群的差別,反向也固化了不同群體的身份認同,表情包用得越多,刷出的存在感就更強烈,這是表情包文化在中國獨有的特色。

文化影響

正面影響

表情包文化表情包文化
表情包有助於人們在網路聊天的過程中生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幫助外國漢語學習者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學習漢語。但是,在使用表情包時,我們也應注意其中的一些問題。

山東大學中文系韓國留學生許旨絢喜歡使用動態文字表情。“我在聊天時經常會用‘贊’‘帥’或者‘什麼鬼’這些比較簡單、誇張的動態文字表情來表達想法。通過使用文字表情,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寫這些漢字了。”她還補充道,剛來中國的時候,表情包調動起了她學習中文的興趣,與中國同學對話時也會用到表情包中的漢字,這樣同學就能很快理解她的意思。“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隻熊貓把手向上指著的表情,還配上了‘樓上是國小生’這幾個字,”許旨絢比劃著名說,“意思是如果我說過的話出現在這張圖之前,那么我就是國小生了,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在台灣大學讀書的馬來西亞華人楊靜逸則表達了他對表情包使用的看法:“表情包能在微信臉書等聊天平台上如此流行,是因為它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可以在無形中拉進對話雙方的距離。好友之間還可以通過表情包相互調侃。”

負面影響

表情包中的網路用語還是會有一些負面影響的。比如“難受”這個表情,就是一張藍色的憂傷的臉,並且配上文字“藍瘦”;“這樣子”的表情就是一瓶醬油,配上“醬紫”兩個字,這類表情包的用詞會對漢語初學者造成一定困惑,影響他們學習漢字時的發音。再者,外國漢語學習者在中文寫作練習時過多地使用網路流行語,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文表達的規範性。

規範建議

表情包中的文字可以體現當下網路語言發展的趨勢和狀況。部分表情包與社會生活熱點及網路流行語緊密相連,是漢語愛好者接觸漢語生活用語和口語表達的一個好方式,也能夠使漢語愛好者對中國文化有更加豐富的認識。表情包的使用語境,亦可以加深漢語學習者對漢字、詞語和語句的理解。學習者還可以利用表情包進行猜字、猜詞、猜句子遊戲等,增強漢語學習的趣味性。

在社交平台或軟體上使用中文表情包需要規範。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正大表示,對於表情包這種跟隨網際網路社交應運而生的新型語言符號,我們應該持積極和歡迎的態度。表情包的使用是建立在交流雙方關係友好和諧的基礎之上的,是積極的交際符號,多是“綠色環保”的。但部分表情包的圖畫或文字會出現色情、暴力或其他消極、不健康甚至觸碰道德和法律底線的內容,對於這一類內容必須堅決予以抵制。

中文表情包既可以激發漢語學習的樂趣,又能夠讓外國漢語學習者在一定程度上感知漢語發展的時代氣息。不過歸根結底,如果想學好漢語,表情包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外國漢語學習者在社交平台聊天時,適當運用一些中文表情包,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會贏得中國網友的認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