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牢娃

衛牢娃

衛牢娃,號老凹,亦署行韋,1949年出生,山西臨猗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鐵路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創作委員會副主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衛牢娃,號老凹,亦署行韋,1949年出生,山西臨猗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鐵路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山西運城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作品多次入展全國展、全國中青展、中國書協會員優秀作品展、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中日書法交流展、中韓新書法交流展等,在全國職工書法展、全國鐵路書法展、中直書法展中獲獎,並為中、日多家博物館收藏。書法評介文章發表於《解放軍報》、《中國書法》、《書法報》等多家報刊,文學作品散見於《山西文學》、《河東文學》等期刊。2004年獲“職工藝術家”稱號。作品、辭條輯入《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名鑒》、《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名人評價

●老凹的字,幼習顏柳以築其基,涉獵魏晉以養其韻。習顏《祭侄》以厚其體,追米《蜀素》以得其趣,終擢章草之意而成自家家數。其書法藝術整體風格樸拙古茂,凝重渾穆,蕭散淡遠,簡約疏朗,古雅悠閒。

●2002年前,可視為老凹書法語言形成的臨界期。此期作品,多散逸灑脫、渾樸拙厚、臨創涇渭、浸染時風。這一時期,其將所研習書法經典的技能、技法,將古人的創作餘緒移至腕下重新拆解、嫁接、融合,重組成自己的面目,以極大的勇氣跳出時人千篇一律時風的圍剿,初步營造出自己的書法藝術“精神家園”。時人評此期書法作品“樸拙、靈動、簡約中透著自然意趣,猶如憨厚樸實、幽默的為人一樣耐讀”。

●此後八年,老凹對自己的書法藝術作了梳理和歸納,“躲進小樓成一統”,任憑時人“嘈嘈雜雜、擾擾攘攘”,如我者,真不明白。不明白耶?真耶?非耶?聰明耶?糊塗耶?從其詩句可覓到心理路徑。“案上紙墨無言語,任我禿筆賦性靈”,“不與群芳爭春艷,節令到時花自開。漫道山深無人賞,逐香蜂蝶款款來”,其借《題夫人楊林所作山菊圖》來表達、傳遞自己的審美理想與從藝志向,純粹舊式文人品格。文人品格的消失,是當下書法群體的集體失語。“夫人喜畫菊,小有所成,其優點在不拘小節,大膽落墨有丈夫氣,頗得稱道者”,老凹以這樣的方式梳理自己的創作思路。

●戊子秋,在牡丹江見老凹揮豪,凝神殺紙,拙巧相生,一片生機,鬱郁勃發,字如山林野老。看慣了江南風、書譜風、米顛風,再看老凹作書,真是滿紙生氣撲鼻而來,大有“盪胸生層雲”之感。

●是年冬至,於西安又見其揮毫,更為驚嘆。楊守敬嘗謂:“無一筆姿媚氣,亦無一筆粗獷氣,所以為高。”以之謂老凹書法,亦可謂真實寫照。從老凹的大字中,能體會到章草返樸歸真、尋根溯源的意趣。

●老凹的書法語言努力將今草之流暢、放宕同章草之頓挫、謹飭加以整合;將今草之牽連與章草之區別相嫁接,將今草如風雲雷雨、變化無窮同章草如日月江河循環一致相貫通。民國以來,努力探研今草、章草融合者,不乏其人,沈曾植、馬一浮、謝無量、呂鳳子、王蘧常、高二適皆有創穫。老凹是此道後繼者,其面目有別於前賢,我戲稱為“凹草”。看慣了“流行書風”,再欣賞“凹草”,猶如看慣了江南水鄉,再看草原、濕地、雪原、沙漠、荒丘一樣,是另一道風景,我對“凹草”作如是觀。(楊乃瑞中國書協會員、青島市書協副主席)

中國書畫家協會山西省會員名單

中國書畫家協會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