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氏並殖吸蟲四川亞種

衛氏並殖吸蟲四川亞種

蟲卵較小,大小平均為74.4×46.4微米。 a)。 尾蚴也較小,大小平均為191.9×105.2微米。

外形特徵

成蟲形態與典型衛氏並殖吸蟲極相似。輕壓標本為橢圓形,兩端鈍圓,寬長比例約為1:2左右,卵巢初分4,5枝,每一分枝上有瘤樣凸起十數個,睪丸手指樣,有4,5個分枝。體棘為尖刀樣,單生排列。蟲卵較小,大小平均為74.4×46.4微米。

生活習性

終末宿主 家貓Felis libyca domestica自然感染及人工感染皆可獲。第一中間宿主為色帶短溝蜷(Semisulcospira mandarina)。
線描圖

第二中間宿主為鋸齒華溪蟹、雅安華溪蟹、灌縣華溪蟹、陝西華溪蟹。
生活史 於實驗室條件下,1963年用人工感染衛氏並殖吸蟲四川亞種囊蚴家貓糞便蟲卵所孵化出的毛蚴,感染北京的陰性方格短溝蜷(S.cancellata Benson,1883),6個多月後陸續剖驗到大量二代雷蚴和尾蚴。二代雷蚴為長腸管型,原腸管一般占體長1/2以上,大小平均為881.8×182.4微米,體內含尾蚴10—17個。尾蚴也較小,大小平均為191.9×105.2微米。體後部未見細刺,但尾端有細刺十多根。腹吸盤後部腹面有一三角形凹陷。排泄囊為長袋型。
由天然感染本吸蟲鋸齒華溪蟹體內所查見的囊蚴較典型衛氏者小得多,大小平均為 280×262微米。囊壁有三層(包括反應層)囊壁總厚度12微米。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四川省雅安市、成都市、溫江縣。

物種研究

本蟲發現過程大致與四川肺吸蟲者相同1962年報告為新種。1963年發現色帶短溝蜷為衛氏並殖四川亞種的第一中間宿主,1964年在實驗室內用衛氏並殖四川亞種毛蚴感染北京的方格短溝蜷也獲得雷、尾蚴。上述結果於1977年報導(賀聯印,鍾惠瀾等,1977)。

主要價值

危害性:對人致病,臨床表現與典型衛氏並殖引起不同,而與四川並殖引起者近似。防治:基本同於衛氏並殖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