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太陽能發電站

衛星太陽能發電站

衛星太陽能發電站是利用衛星技術,在太空把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然後以某種方式傳回地球供人類使用的系統。1968年,美國工程師格拉舍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來自太陽的能源:它的未來》,首次提出了衛星太陽能電站的構想。作用是解決地球能源危機問題。

簡介

他在文章中對衛星太陽能電站的設計提出了以下原則:運行軌道應保證接受面能始終對準太陽,傳輸裝置能把能量向任何希望點發射;光電轉換元件應能達到最大的理論效率;傳輸裝置能將電能轉換後送回地面,而傳輸頻率滿足大氣吸收量最小;地球接受器能夠以需要的能量密度接收,並且能夠傳輸到用戶那裡。他選擇的是地球同步軌道,並且為保證24小時工作,應當在同步軌道上布置兩個衛星太陽能電站。

元件

光電轉換元件選擇比較成熟的矽光電池,其理論上的最大效率為24%,並把太陽能轉化成電能供地球使用。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反響,一些著名公司開始研究建造衛星太陽能電站的可能性。經過大量研究,得出的結果是樂觀的。無論是通過大型太陽能電池,還是利用地面上常見的發電機,都是有可能在太空建造的。電能在傳回地球之前,先轉化成微波,然後向地球發射;地面再將微波能轉化成電能。

作用

建造大型衛星太陽能電站並不存在很大的技術問題,只是初期建設成本很高,建成以後的運行成本很低。這一構想,無疑對於解決地球能源危機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