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顧況詩作]

行路難[顧況詩作]

行路難出自《全唐詩·卷265》作者顧況。顧況(約727—約815),唐代詩人、畫家、鑑賞家。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蘇州海鹽恆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

作品信息

名稱《行路難三首》

年代 中唐

作者 顧況

題材 七言古詩

出處《全唐詩·卷265》

作品原文

行路難三首

行路難 行路難

君不見擔雪塞井空用力,炊砂作飯豈堪食。
一生肝膽向人盡,相識不如不相識。
冬青樹上掛凌霄,歲晏花凋樹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
行路難,行路難,何處是平道。
中心無事當富貴,今日看君顏色好。

君不見少年頭上如雲發,少壯如雲老如雪。
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呂梁之水掛飛流,黿鼉蛟蜃不敢游。
少年恃險若平地,獨倚長劍凌清秋。
行路難,行路難。
昔少年,今已老。
前朝竹帛事皆空,日暮牛羊占城草。
君不見古人燒水銀,變作北邙山上塵。
藕絲掛在虛空中,欲落不落愁殺人。
睢水英雄多血刃,建章宮闕成煨燼。
淮王身死桂樹折,徐福一去音書絕。
行路難,行路難,生死皆由天。
秦皇漢武遭不脫,汝獨何人學神仙。

作者

顧況(727—815),唐代詩人、畫家、鑑賞家。字逋翁,自號華陽真逸。漢族,蘇州人。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號“華陽真逸”。他是一個關心人民疾苦的現實主義詩人.
至德二載(757年)登進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貞元二年(786年)﹐韓滉為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時﹐曾召為幕府判官。貞元三年為李泌薦引﹐入朝任著作佐郎。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於此年三﹑四月間貶饒州司戶參軍。被貶的原因據說是“傲毀朝列”(李肇《唐國史補》)﹐“不能慕順﹐為眾所排”(皇甫湜《顧況詩集序》)。在貶途經蘇州時﹐與韋應物有詩酬唱。約於貞元十年離饒州﹐晚年定居茅山。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揚州見到過他(《顧況詩集序》)。大曆六年(771年),任永嘉監鹽官,曾著有《仙遊記》,描述飛雲江上游李庭尋上山砍樹,迷不知路,逢見祭水,內有農田、泉竹、果萊、連棟架險、300餘家。
顧況的生卒年﹐傳世的《瘞鶴銘》定為開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據宋代董逌﹑黃伯思和清人顧炎武考證﹐《瘞鶴銘》非顧況所作。今從顧況《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東都序》考訂﹐顧況於757年登第後約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後尚在人世。
顧況在《悲歌》序中說﹐詩乃“理亂之所經﹐王化之所興。信無逃於聲教﹐豈徒文采之麗耶”﹖強調詩歌的思想內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詩經》作《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並效法《詩經》“小序”﹐取詩中首句一二字為題﹐標明主題。如“囝﹐哀閩也”﹐“采蠟﹐怨奢也”﹐開白居易《新樂府》“首句標其目”的先例。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閩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閹奴﹐詩中揭發閩吏這一殘害人民的罪行﹐寫得極其沉痛。
顧況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難三首》﹐揭露貴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諷刺封建帝王追求長生的愚昧行為﹐頗有現實意義。又如《李供奉彈箜篌歌》﹑《劉禪奴彈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彈箏歌》等﹐通過豐富生動的比喻和環境氣氛的渲染﹐對音樂的描繪相當出色。這些詩想像豐富﹐意境奇特﹐色彩濃郁﹐是後來李賀歌行的灠觴。皇甫湜《顧況詩集序》稱其“偏於逸歌長句﹐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唐末詩僧貫休有《讀顧況歌行》一詩﹐對他的七言歌行也極為推崇。
顧況的七絕清新自然﹐饒有佳作。如《宿昭應》諷刺玄宗求仙。《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宮詞》寫出被禁閉深宮宮女的哀怨。《竹枝詞》是學習江南民歌之作。
顧況有《文論》一篇﹐立論與中唐時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可以看出當時文學思想的趨勢。他為當時詩人所撰的詩序﹐分別記述了陶翰﹑劉太真﹑朱放﹑儲光羲的事跡及詩文編集的情況﹐為後世提供了文學研究的資料。他的《戴氏廣異記序》﹐論述了唐人志怪傳奇作品如唐臨《冥報記》﹑王度《古鏡記》等﹐說明他對當時傳奇這一新體也很重視。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曾記述顧況善畫。《新唐書稠螂志》子部雜藝術類著錄有顧況《畫評》1卷﹐今佚。
有《顧逋翁詩集》4卷﹐輯入《唐詩百名家全集》﹐《華陽集》3卷﹐輯入《四庫全書》。《全唐詩》編錄其詩4卷﹐《全唐文》編錄其文3卷。事跡見《舊唐書》本傳﹑《唐詩紀事》和《唐才子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