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準則

行為準則

人類的行為看起來複雜多樣、變化莫測,似乎沒有什麼規律可循,但整個社會又井然有序、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複雜、不斷向前發展。這說明,任何一個社會都必然存在各種形式的具體約束規則來制約和控制個人和集體的行為,而且,這些不同具體形式的約束規則又服從同一個最高級別的約束規則。也就是說,人的行為受到具體眾多行為準則的約束,而眾多具體行為準則又服從同一個最高級別的行為準則。 雖然人類的行為具有高度的客觀複雜性和強烈的主觀隨意性,但是人類的行為並不是漫無目的的和毫無拘束的。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必須對每個人、每個集體或整個社會的各種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使其產生最大的價值效應。 行為準則:個人、集體或社會的行為所服從的約束條件。 行為準則可以分為兩大基本類型:一是“應該”型行為準則,二是“不能”型行為準則。 1.“應該”型行為準則。“應該”就是人類主體在眾多價值事物中選擇具有最大正向價值效應的事物的實際過程,“應該”型行為準則的價值本質就是選擇和實施能夠產生最大正向價值效應的行為準則,即主體行為所必須達到的價值高度。 2.“不能”型行為準則。“不能”就是人類主體在眾多價值事物中拒絕具有最大負向價值效應的事物的實際過程,“不能”型行為準則的價值本質就是逃避和拒絕能夠產生最大負向價值效應的行為準則,即主體行為所避免超越的價值界限。

基本信息

分類

從不同的觀察角度,人類的行為準則可以分為許多具體形式。

根據約束條件的不同,可分為限制性行為準則,提倡性行為準則。限制性行為準則就是你不能做什麼,提倡性行為準則就是你應該做什麼。

根據約束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剛性行為準則(或強制性行為準則),柔性行為準則(或非強制性行為準則)。

根據主體的不同,可分為個人行為準則與集體行為準則。

根據職業的不同,可分為企業(公司)職員行為準則、公務員行為準則、學生行為準則、軍人行為準則等。

根據社會領域的不同,可分為經濟類行為準則、政治類行為準則與文化類行為準則。

根據活動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生活類行為準則、工作類行為準則。

根據約束機制的不同,可分為法律法規行為準則、倫理道德行為準則。

行為準則的內容

行為準則具有豐富多彩的具體內容,總的歸納起來,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

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忠於職守,勤奮工作,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熱愛本職工作;忠實履行職責,講求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按時完成工作任務,不得擅離崗位、玩忽職守和貽誤工作。

嚴格遵守社會規則。

例如,公務員要遵紀守法,依法行政;提高遵紀守法和執行法律、政令的自覺性,嚴守紀律、嚴守機密;依法執行公務,不得以言代法、以權代法、徇私枉法。

充分兼顧他人利益。

例如,公務員要代表國家依法行政,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依法執行公務、服務民眾、奉獻社會;樹立良好的公僕形象,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要顧全大局,團結協作,樹立全局觀念,識大體,顧大局,確保政令暢通,不得各行其是;團結協作,敢於負責,不推諉和扯皮;從人民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反對特權思想和官僚主義。

高度認同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

例如,公務員要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有堅定的信念和理想,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

核心內容

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就是追求“美”。

任何一個集體的社會功能都是為了直接或間接地創造價值或增長財富,生產出各種各樣的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或者提供各種各樣的社會服務。統一價值論認為,經濟領域直接創造財富,政治領域是一種特殊的經濟領域,間接地創造財富,文化領域又是一種特殊的政治領域,更為間接地創造財富(詳見拙文“經濟、政治與文化的價值特徵”)。對於一般性財富的價值評價就是“美”與“醜”,即一般性財富的價值特徵可以用“美”與“醜”的標準來衡量,總之,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實際上就是為了使集體創造更多的財富,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就是了為追求“美”、拒絕“醜”。

嚴格遵守社會規則就是追求“善”。

任何財富或價值資源的創造都必須通過一定的人類行為來完成,為了使人的行為具有更高的效率性、更強的長遠性、更大的前瞻性和更好的協調性,就必須從不同的角度、通過不同的方式對人的行為進行規範。社會規則就是人類通過長期的歷史積累和實踐經驗不斷發展和完善起來的,用於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和引導的行為規範,它包括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倫理道德、技術標準等眾多具體形式。人的行為通過各種社會規則的制約和引導,可以更好地協調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更好地處理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更好地處理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之間的關係,更好地處理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之間的關係,可以更長遠、更持久、更廣泛、更效率地創造出社會所需要的財富。由於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因此人類勞動或人類行為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財富,對於人類行為的價值評價就是“美”與“醜”,即人類行為的價值特徵可以用“美”與“醜”的標準來衡量。總之,嚴格遵守社會規則實際上就是為了使自己的行為具有更高的效率性、更強的長遠性、更大的前瞻性和更好的協調性,就是了為追求“善”、拒絕“惡”。

充分兼顧他人利益就是追求“善”。

“統一價值論”認為,任何一個社會裡,人與人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利益相關性,即他人的利益關係一旦發生變化必然會或多或少使自己的利益關係發生變化,一個人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就會間接地幫助自己,利他行為是一種間接的利己行為,是一種更為長遠的、更為隱秘的、更為模糊的利己行為。集體的共同財富以及他人的財富是一種特殊的、間接的、長遠的自身財富,關心他人就是間接地關心自己,維護他人的利益就是為了間接地維護自己的利益。充分兼顧他人利益,實際上就是約束和引導自己的行為,更好地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之間的關係,因此也是為了追求“善”、拒絕“惡”。

認同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就是追求“真”。

任何人類行為都是在一定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的指導下完成的,要想使人的行為具有更高的價值效率性和目的性,更好地符合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人類通過長期的經驗總結與理性思考,對各種社會規則之間的邏輯聯繫進行歸納與抽象,總結出一系列有機統一的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並使其具有理論上的系統性、觀念上的認同性、意念上的連續性、數理邏輯上的相容性、自然法則上的和諧性和語義邏輯上的一致性等,從而使各種社會規則更好地符合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客觀要求。宗教信仰使社會的各種倫理規則符合統一的、科學的(或虛擬的)理論體系,科學技術使社會的各種技術規則符合自然規律。因此,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使人的行為具有更高價值針對性與效率性,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人類行為,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財富,對於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的價值評價就是“真”與“假”,即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的價值特徵可以用“真”與“假”的標準來衡量。總之,認同思想理念與價值觀念實際上就是為了使自己的行為更好地符合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就是了為追求“真”、拒絕“假”。

綜上所述,人類一切行為準則的核心內容可以集中體現為一點:“追求真善美,拒絕假惡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