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形象

行為形象,概念詞,是一個組織的特徵、理念的外化和表現,是組織制度對所有員工的要求及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再現等。

日常生活上的“行為”也是行動,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出來的外表活動。
生物學意義的“行為”(behavior),指生物進行的從外部可察覺到的有適應意義的活動。
哲學意義上的“行為”action,指一個主體作了什麼。強調行為的合理性和目的。
形象宣傳專家孫嘉先認為,管理科學上的“行為”主要具有目的性、程式性、能動性、可度性。“行為”是有目標的、有計畫的、可以加以組織、控制的行動、是一種有意識的、自覺的、能動、可以評價、測度的活動。
行為形象是一個組織所有工作者行為表現的綜合,是組織制度對所有員工的要求及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再現等。
行為形象是一個組織的特徵、理念的外化和表現。它通過各種行為或活動將組織的理念加以貫徹、執行、實施。
行為形象的構成:
組織內部——環境、員工教育及員工行為規範;
組織外部——公共關係、服務活動、宣傳活動
組織內部和外部的一切行為都是這個組織形象宣傳的符號,這些動態的行為因素傳達組織的特色、理念和品位,塑造著組織的形象。
因此,行為形象建立的途徑主要是:
通過組織內部的制度、管理與教育訓練,使員工行為規範化、習慣化;
在處理對內、對外關係的活動中,體現出一定的準則和規範。
通過有利於社會大眾認知、識別的有特色的活動,塑造組織的行為形象,並與理念形象、視覺形象統一,構成良好的整體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