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生態學

行政生態學

佛雷德·里格斯(另有種譯法譯作雷格斯)(Fred Riggs) 1957年所著的《農業型與工業型行政模式》以及1961年發表的《行政生態學》被引為典範式的生態行政學論著。他認為,迄今為止人類的行政模式可以分為融合型的農業型行政模式、稜柱型的過渡型行政模式、繞射型的工業型行政模式三種模式。這三種模式反映不同社會形態的發展水平,因而能夠適用和解釋現代工業社會、傳統社會和開發中社會國家的行政現象。

行政生態觀

1、行政生態方法的必要性:

①“在現代過渡社會裡,一直有一種建立正式的政治行政制度的趨勢,但這些制度卻仍然只是一些形式主義的制度。有效的行為絕大部分仍取決於傳統的結構和壓力,如家族、宗教以及一些繼續存在的社會和經濟領域。因此,只有以生態學的觀點——亦即從非行政的因素去觀察,才能了解這些國家的政治與行政”。

②要了解一個國家的公共行政,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行政系統本身,而應跳出行政系統,從社會這個大系統來考察,即考察一個國家的行政與該國社會環境的關係;

2、行政生態學的含義:

研究“自然以及人類文化環境與公共政策運行之間的相互影響情形”的一門行政學分支學科;

3、行政生態學的研究範圍:

探討各國所特有的社會文化及歷史等諸因素是如何影響並塑造該國的公共行政;

研究各國的公共行政又如何影響該國的社會變遷與發展;

三種行政模式

1、農業社會的行政模式——融合型行政模式

特點:(1 )以農業生產力為經濟基礎;

(2 )土地的分配與管理是政府的最重要事務;

(3 )官僚的職位重於行政政策;

(4 )家族與親族主義的行政風範;

(5 )世卿世祿制度;

(6 )政治與行政不分,權力來源於君主,行政官吏在政治經濟上都是特權階層;

(7 )政府與民眾溝通少,同一階級間交往也受空間限制;

(8 )行政活動以地域或土地為基礎,行政的主要問題是維持行政的一致和統一。

2、工業社會的行政模式——衍射型行政模式

特點:(1 )自由經濟或前蘇聯式的管制經濟為經濟基礎;

(2 )民眾與政府關係密切,有影響政府決策的渠道;

(3 )平等主義的行政風範,成就導向與對事不對人的原則;

(4 )高度的社會流動,發達的溝通渠道;

(5 )政府職能明確,各行政機構分工精細,各司其職,講求行政效率與科學性;

(6 )行政的主要問題是謀求專業化基礎上的協調與統一;

3、過渡社會的行政模式——稜柱型行政模式

特點:

(1)異質性:

一個社會在同一時間裡,同時存在著不同的制度、行為與觀點,而多元社會、多元經濟、多元價值導致公共行政的多元性也即異質性特點;

(2)重疊性:

指行政機構的重疊現象,即行政機構不一定產生其應當功能,

行政行為往往受非行政標準所主宰,而非由行政標準決定;

行政任務往往由非行政機構來完成;

(3)形式主義:指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和法令不能付諸實施,形同虛設,徒有虛名。

危害:造成行政權威合法性危機;

損害行政行為的效率和品質;

行政政治化;

成就取向有限,專為文憑而考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