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刑與罪犯矯治:社會化研究

(二)行刑和行刑社會化 (六)行刑社會化 (二)行刑社會化的理論依據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民眾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3月1日)
平裝: 599頁
開本: 32開
ISBN: 9787501439881
條形碼: 9787501439881
尺寸: 21.4 x 14.8 x 3 cm
重量: 599 g

作者簡介

張峰,男,漢族,河南省南陽市人。1985年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分配於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任教;199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刑法專業研究生班。
先後出版的專著有《犯罪心理學教程》(合著)、《人文關懷下的罪犯心理矯治》(合著);主編和參加編寫有《社區矯正概論》(主編)、《法學概論》(主編)、《新編刑法教程》(副主編)、《新編刑事訴訟法教程》(參編)、《當代中外性犯罪研究》(參編)、《外國監獄概論》(參編)、《罪犯教育學》(參編)、《民法教程》(參編)等書;主持和參與省、部級及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人文社會科學課題10個;先後發表專業論文三十多篇。現為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副院長、教授,主要從事刑事法學研究
連春亮,男,漢族,河南省禹州市人。1987年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勞改管理系,同年分配於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任教;1991年考入中國政法大學教師本科班,1993年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2003年獲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學位。十幾年來,先後出版的專著有《罪犯心理矯治策論》(獨著)、《剖析罪犯心理的藝術》(合著)、《罪犯心理諮詢的理論與方法》(合著)、《犯罪心理學教程》(合著)、《人文關懷下的罪犯心理矯治》(合著)等。主持和參與省、部級及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人文社會科學課題14個;先後發表專業論文五十多篇。現為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行政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學報編輯部編輯、律師,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法學會法制心理學會秘書長,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會特邀研究員,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主要從事法制心理學、監獄學和刑事法學研究。

內容簡介

行刑社會化是我國監獄行刑科學化、法制化、社會化的“三化”之一,它的提出促進了我國行刑工作的發展、文明和進步,其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為了對這一問題深入研究,筆者在做了大量調查研究之後,以“行刑社會化研究”為題,於2005年申報了河南省軟科學普通科技攻關項目,並得以立項。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筆者對於行刑社會化的提法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就行刑社會化的本質意義而言,是要動用社會資源共同融入罪犯的矯治之中,體現的不僅是文明、進步和科學,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的體現,是社會公眾對於罪犯的關注和尊重。但是,從法律意義上而言,行刑即刑罰執行,它是以國家法律的制定為前提的刑事執行活動。對於行刑的主體,不僅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在程式上必須有法律的認可或授權。也就是說,未經法律認可或授權,任何人或任何組織、團體、政黨行使行刑權都是非法的。因此,從字面意義上看,行刑社會化,試圖使行刑權具有社會性,即社會公眾或社會相關團體或部門,擁有這一權力。這顯然是既不切實際,更不適合現代法治社會的要求。為此,筆者認為,行刑社會化,應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行刑的法定化,即只有擁有行刑權的法定部門才能行使行刑權。亦即只有監獄、看守所等刑罰執行機關才能對罪犯執行刑罰;二是罪犯矯治的社會化。也就是說,在行刑過程中,為了塑造罪犯健全的現代人格,為了提高罪犯的社會適應性,為了使罪犯回歸社會,對罪犯的矯治工作,提倡社會資源的廣泛參與性。所以在本研究課題成型時,將行刑社會化的應有之義表述為“行刑與罪犯矯治社會化”。
本書是河南省軟科學普通攻關項目,作者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從四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分別是導論、獄內摸式論、獄外模式論和改革與價值論,對行刑社會化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概括,具有較強理論水平和實踐指導意義。

目錄

第一章 行刑社會化概述
一、社會化、再社會化與行刑社會化
(一)社會化與再社會化
(二)行刑和行刑社會化
(三)關於行刑社會化內涵的分析
二、行刑社會化的人性化基礎
(一)人性化與刑罰的人性化
(二)刑罰正義與刑罰人性化
(三)刑罰人性化對刑罰理念的鉗制
三、行刑社會化的原則
(一)關於依法規範的原則
(二)關於積極穩妥的原則
(三)關於協調配合的原則
(四)關於改革創新的原則
(五)關於矯正為本的原則
(六)繼承與吸收原則
(七)矯正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
(八)獄內執行與獄外執行並重的原則
(九)價值無涉原則
四、行刑社會化的意義
(一)行刑社會化豐富和完善了我國刑罰執行制度
(二)行刑社會化提高了罪犯改造質量-
(三)行刑社會化是國際行刑制度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章 行刑社會化的動力基礎.
一、刑罰的發展趨勢
(一)非刑化
(二)輕緩化.
(三)自由刑的純化
(四)非監禁化
二、行刑的發展與變遷.
(一)從“報應刑”到“教育刑”
(二)從“教育刑”到“綜合刑”
三、行刑發展的主要特徵
(一)行刑個別化
(二)行刑合理化
(三)行刑人道化
(四)行刑法治化
(五)行刑專業化
(六)行刑社會化
四、行刑社會化的刑事理論基礎
(一)行刑社會化思想的演變過程
(二)行刑社會化的理論依據
(三)我國監獄行刑社會化的理論基礎
五、行刑社會化的心理學理論基礎
(一)經典的條件作用原理
(二)操作條件作用原理
(三)模仿學習原理
(四)行為矯正的基本原理
(五)精神分析理論
六、行刑社會化的社會學理論基礎
(一)標籤理論
(二)社會互動理論
(三)社會學習理論
……
第三章 國外行刑社會化的現狀
第四章 監獄行刑社會化的制度構建
第五章 罪兒心理健康教育與社會化
第六章 罪兒心理矯治與社會化
第七章 我國社區矯正的若干問題
第八章 我國社區矯正模式構建
第九章 社區矯正制度
第十章 出獄保護制度
第十一章 我國未成年犯處遇制度
第十二章 行刑社會化與監獄體制改革
第十三章 監獄體制改革的模式構建
第十四章 行刑社會化的價值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