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鏡

血管鏡(Angioscopy) 是一種套用於診斷和治療血管疾病的內鏡,可通過微創手段進入血管內以獲得血管內膜和血流情況的實時彩色圖像,並且可以在直視下進行血管腔內治療。血管鏡檢查是用於檢查血壓是否正常的一項輔助檢查方法。

概述

血管鏡是內鏡技術套用的新領域,可以通過微創手術甚至經皮穿刺較淺表的血管,而獲得全身其他部位、管徑3 mm以上血管的內膜面和血流情況的實時彩色圖像。1983年,Spear等首次將本技術成功地套用於觀察冠狀動脈開口處的內腔。近年來,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和血管鏡的不斷改進,使其功能更合理和更全面,不但外徑更加纖細,操作更為靈便,圖像也更清晰,所能涉及的血管也更廣泛。除了用於觀察外,血管鏡還可配置工作系統,進行腔內手術,從而極大地豐富了腔內血管外科的內容。

血管鏡的組成

血管鏡由導光纖維、光源,攝像系統,灌注沖洗泵,工作系統等組成。血管鏡外徑為0.7~3.0mm。導光纖維4000~8000束,由直徑在3~10μm的光纖集束而成,集束光纖的總外徑僅0.3mm。光源多採用氙弧光,經透鏡增強後進人直徑25~100μm的照明光纖。攝像機鏡頭採用GRIN,直徑僅0.3 mm,與其他光學鏡頭不同,不是以增加鏡頭的曲面和厚度來增加光線的通過量,而是在光纖玻璃中摻入多種離子成分,改變光線的折射比來增加光線的通過量。灌注沖洗泵以穩定的壓力和50~70ml/min的沖洗量,保持觀察的清晰。

臨床套用

血管鏡在臨床主要用於冠狀動脈和外周動脈。冠狀動脈系統套用血管鏡的價值,主要在於研究和教學。有些學者在研究冠狀動脈缺血時,發現臨床症狀和冠狀動脈內膜、特別是其開口處形態學的變化有密切關係。在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中,冠狀動脈內膜光滑,紅黃相間,並有光澤;而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冠狀動脈內膜面則可見潰瘍、血小板附著和表面不光整等變化。
血管鏡在外周動脈的套用越來越多,範圍也更廣泛。除了研究和教學外,更多的是臨床套用。可用於評估腔內外科手術的效果,如PTA、腔內粥樣斑塊切除、腔內支架置人術等;在原位大隱靜脈旁路轉流時,可做靜脈瓣膜切除、確定靜脈分支的位置以便準確地結紮;在各種旁路轉流術後觀察吻合口的情況,以及血管碎片摘除等;直接觀察動靜脈瘺的瘺口,以便準確地進行栓堵;特別有價值的是,可以通過血管鏡做血栓切除或取栓術。

併發症

主要的併發症是血管內膜的機械損傷和體內液體負荷過重。早期製作的多種血管鏡(目前有許多仍在臨床套用),其鏡頭頂端邊緣較銳利,易損傷管壁內膜甚至活瓣形成:近年來已對血管鏡做了許多改進,但是操作粗暴或經較大管徑的血管鏡強行進入較小管徑的血管時,都能造成血管的長斷裂傷。一般認為,選用外徑為所要進入血管內徑的1/2的血管鏡較為理想、血管鏡的外徑不應大於所進入血管內徑的2/3。
液體過多、過快地注入患者體內,極易使得液體負荷過重。這對有心力衰竭或腎病史的患者尤為有害。液體過多和過快地注入冠狀動脈,可能造成心臟停搏c外周血管行血管鏡操作時,每次晶體液的總量應限於400~600 ml以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