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淚山

基本信息

簡介

血淚山血淚山

血淚山位於吉林省江源縣大石人鎮光環街北。時期為1945年。1983年11月24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人血淚山原名“浴淋塔山”面積約50萬平方米,因日偽時期石人礦死難礦工1萬餘人埋葬於此,故稱“血淚山”。1963年在此建階級教育展覽館一處,並建參觀紀念址8處,總建築面積約1300平方米,正中有高15米的紀念碑一座,上書“日偽統治時期死難礦工紀念碑”。向下有百級台階,入口處有三個跪伏的罪魁生鐵鑄像,現部分建築已受破壞。 血淚山歷史

日偽時期,日本侵略者在白山市石人鎮開煤礦,並僱傭大批漢奸、打手專門看管從各地騙來的礦工。死了或病了的礦工被扔在煤礦附近的山上,是為“血淚山”。山上原有一條200多米長、3米深的自然沖刷溝,死難礦工的屍體就一層層地填滿了這條溝,此為“填人溝”。每到下雨時,屍體就被衝到下面的山坡,形成白骨遍地的“白骨坡”。山坡中央一個起伏不平的土包的下面都是白骨,稱作“萬人坑”。“萬人坑”由幾十處組成,解放後曾挖掘出一個長約39米、寬6.6米、深2.6米的坑,當時挖了10米就發現了38具屍骨……

1964年,通化礦務局在白山市石人鎮“血淚山”、“萬人坑”下建成一座教育展覽館,向後人展示當年日本侵略者奴役中國礦工的血淚歷史。而39年後的今天, “血淚山”原有的部分實物遺址已蕩然無存,展覽館也變得破落不堪

名稱的由來

在吉林省白山市大石人鎮光環節街對面有一座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300米、高約100米的山丘,在“九一八”事變前它叫浴淋塔山,山上樹木蔥蔥,是當地人春日踏青冬季賞雪的去處。自從1937年日寇在石人地區強行開採煤礦以後,這裡就變成了人間地獄。無數中國礦工在日偽警察、漢奸把頭慘無人道的壓榨下悲慘地死去,屍骨拋滿山上山下,礦工們給它改名血淚山。

參觀景點

石人血淚山位於江源縣石人鎮光環街對面的山上,隸屬通化礦務局。血淚山原名“浴淋塔山”,是一座景致秀麗的山。自從日本帝國主義強行在石人開礦以來,被奴役含恨死去的勞苦礦工,均被日寇扔在了浴淋塔山,從此這座美麗誘人的浴淋塔山變成了白骨滿山坡,血淚流成河的“血淚山”。“日偽統治時期死難礦工紀念碑”就矗立在血淚山山頂,長達百米的階梯路可直達紀念碑。入口處有三個鐵鑄罪魁面向紀念碑跪著,紀念碑周圍以欄桿,兩側配以磚瓦結構的花圈長廊。從山下到山上均鋪有甬路連線著各處的參觀地點,血淚山可供參觀的景點除紀念碑外共有八處,分別是老君廟、父子墳、夫妻墳、萬人坑、填人溝、屍骨重疊、白骨坡、遺骨館。但現在的典型建築逐年被人為破壞或拆除。山上除紀念碑和碑東的花圈長廊以及父子墳、夫妻墳外,其它典型建築均已蕩然無存。血淚山遺址急待於重新修建,以負起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使命。

慘痛歷史

1964年,血淚山上建成通化礦務局階級教育展覽館,1984年改建為通化礦務局礦史陳列館,1988年因為籌建手套廠,陳列館遭到破壞。其間,前來參觀的中國人、日本人及國際友人達300多萬。如今,陳列館雖然破敗不堪,白山市很多中國小的少先隊員入隊儀式還是在這裡進行,清明前後前來憑弔的人群依然絡繹不絕。

“估計山上埋了3萬多人”

血淚山血淚山

據在陳列館工作多年的前館長邱立平估計,血淚山0.4平方公里範圍內大約有3萬多具遇難者的屍骨。他說:“當年給陳列館發掘展品的時候,隨處翻開一層地皮就會看到人的骨頭,骨頭的下面還是骨頭,附近的野草長得特別茂盛。”

當年礦工們究竟遭受日寇怎樣慘無人道的迫害?隨著最後一名倖存礦工鄭明山(86歲)在2003年離世,今天,我們只能到一堆堆資料中去解讀血淚山座座墓碑上泣血的文字了:

父子墳:埋藏著礦工楊宅志一家6口。這一家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後遇難,先是12歲、14歲、16歲的3個兒子在井下活活累死,楊宅志含著眼淚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在日寇的皮鞭與刺刀下,他自己也很快被折磨而死。經受不住喪夫失子連連打擊的楊妻不久也發瘋致死,剩下一個8歲的女兒被漢奸把頭當成累贅活活摔死。

夫妻墳:埋葬著礦工喬永全夫婦。當年喬永全的妻子王桂枝從長春寬城到礦上來探望丈夫,不料被日本翻譯官看中,當眾調戲。喬永全怒不可遏上前理論,卻被安上偷吃大米的所謂經濟罪後活活打死,埋在了血淚山。王桂枝隨即遭到輪姦,悲憤交加的她將懷中的孩子送人後,吊死在丈夫的墳前。

萬人坑:是一大二小的三個集體墓穴,大的長40米、寬6.7米、深2.7米,小的兩個都是長16.7米、寬3.3米、深2.7米。裡面具體埋葬了多少人,無法查證。

填人溝:原本是山澗清泉沖刷而成的自然溝,200多米長2米多深。當年萬人坑屍滿為患,日寇便把這裡當成了天然的墓穴。

礦工們發動13次暴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