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恐怖症

血液恐怖症,是指病人由於見到血液而產生的暈厥現象,主要表現為頭暈,噁心,目眩,心悸,繼而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壓降低,脈搏細弱,甚至突然意識喪失。

簡介

血液恐怖症又叫“暈血症”,是指病人由於見到血液而產生的暈厥現象,主要表現為頭暈,噁心,目眩,心悸,繼而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壓降低,脈搏細弱,甚至突然意識喪失。施救時應首先將患者平臥,餵飲溫開水或糖水,休息10-15分鐘,一般可以恢復,必要時需給予藥物搶救治療。
暈血症非器質性疾病,而是一種心理疾病,屬於恐懼症中的一種。
恐懼是人類最原始的情緒之一,與焦慮不同,恐懼是對於真實存在的威脅的一種適應性反應。 凡是能夠對人構成危險或威脅的客觀事物,都能夠引發恐懼。當人們在通常不應該引起恐懼的情景或場合,產生了與實際危險不相協調的恐懼感時,就可能患上了恐懼性神經症,簡稱恐懼症。恐懼症主要有場所恐懼、社交恐懼、特異恐懼三種。
暈血症屬於特異恐懼。特異恐懼患者不近情理地害怕某個具體的情境或事物,一旦暴露於這種情境或正視這種事物時,就會產生嚴重的壓抑感和恐懼感。比如恐高症、恐水症、動物恐懼等,即便沒有威脅,也會產生恐懼。特異恐懼還有恐懼嘔吐、恐懼窒息,乃至恐懼感染愛滋病等。此症通常在幼年就起病,多見女性,很少有其他症狀或綜合徵。此症與怕見蛇、怕見毛毛蟲的“物體恐怖”,以及怕見陌生人、怕見異性的“交際恐怖”同屬恐懼症,與膽小無必然聯繫。暈血症與暈車暈船也不同,前者與恐高症類似,是心理問題;後者是內耳平衡器官的生理問題。雖然目前尚未弄清暈血症的發病原因,但這種精神障礙肯定不是俗稱“神經病”的那一類精神病。除了不能見血以外,暈血者與常人無異。
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但是暈血症不是不治之症。
治療暈血症主要從消除恐懼入手,而克服恐懼的方式主要是認知———行為治療。這種方法是矯治恐懼症的基本療法。心理治療師通常讓患者直接面對所恐懼的物品或場所,用暴露法消除恐懼體驗,或者運用系統脫敏法(如在心理醫生指導下反覆、逐步地由弱變強地見血),逐步降低對所恐懼的事物或情境的敏感程度,使患者漸進地從容面對所恐懼的對象,克服恐懼。通過識別恐懼的根源,進行自信心訓練也可以起到客觀的效果。抗焦慮藥作為輔助性或應急性措施,可以有效地預防或阻止因恐懼產生的生理反映,如臉紅、心跳、出汗、發抖等,但應遵從醫囑,少用或者慎用,以免形成依賴。
此症多見於女性,很少有其他症狀或綜合徵。在人群中大約有3%—4%的比例。據美國《大眾科學》雜誌報導,對每一個人來說,看到鮮血都會有點不好過,但對有一些人,這可能是個大問題。據倫敦精神病學學院艾薩克·馬克斯的一項相關研究,有30%以上的兒童害怕見血,而且成年人中也普遍存在這一現象。該研究還揭示了有近15%的成年人在獻血時會昏倒。

成因分析

見血昏倒一般是由於血管迷走神經反應過於活躍導致的,這是一種進化的恐懼反射。這種反應能減緩你的心率,降低你的血壓,導致血液流向你的腿部。這意味著含氧不夠多的血液進入你的大腦,導致你覺得頭昏眼花,甚至昏倒。當患有恐懼症的人面對他們恐懼的物體時,他們並非單純地心跳增加與血壓上升,因為這些人最初呈現心跳與血壓上升之後卻戲劇性地下降,且通常伴隨著嘔吐、頭昏眼花與暈倒。的確,暈血受傷型恐懼症的人有75%在這些情境中有昏倒的病史。 
暈血是一種癔症,也就是由於接觸到或看見到嗅到血液而產生的一種意識及軀體的一種過激反應。意識上有驚恐、心悸、眩暈等反應,生理及軀體上表現為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反胃,肢體無力等。暈血實際上都發源於大腦皮層中的意識活動。大腦發出指令,促使相關激素的分泌,產生生理及軀體的反應。
在癔覺方面,女性強於男性,兒童強於成人。所以她們更易受到心理暗示。 在心理上,兒童會把他們的幼時的恐懼體驗產生的癔覺帶到成年,形成一種潛意識,於是一遇到血,就產生恐怖氣氛,出現暈血。嚴重者見到血即使閉上眼睛頭腦中還會有癔想的存在,還會暈血。 會暈血和暈血強烈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帶來一些不便。可以先從認識入手,再少量短時接觸,達到不再懼怕,這在戰爭年代是常有的事。
血液總與受傷(自然的或戰爭的毆鬥的)、死亡(嚴重的失血)等事件聯繫在一起,此時的血液代表著恐怖的東西。 這裡的癔覺產生可以來自自身的體驗,比如受傷流血,產生疼痛,因而恐懼;可以來自目睹所見,看見他人(或動物)流了許多血,其人痛苦恐懼甚至是死亡;可以來自心理暗示,如某人說到流血事件,影視和文學作品的描述,講的非常恐怖,這樣在自己的大腦中也就產生癔覺,同樣也產生一種恐怖的心理。比如說有人說自然產生孩子很痛苦,有些女性就一定要求剖腹產甚至不敢要孩子,實際上她們都沒有經過自然產。 
有趣的是,暈血受傷型恐懼症在面對血液和受傷刺激時,只呈現它特有的生理反應形態,而在對其他物體的害怕上,卻呈現較多典型的“戰鬥與逃跑”生理反應特徵。 如果你得在一隻食肉動物面前裝死的話,這種生存機制是好的,於是我們人類就進化出了這種生存機制。而且,如果你正在流血,減緩的心率可防止出現失血過多的現象。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特別是在危急時刻,你知道你得保持清醒,見血昏倒可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暈血受傷恐懼症有很強的家庭因素,有三分之二的患者直系親屬也患有同樣的恐懼症。這一因素是否反映遺傳因素影響著相同家庭成員分享共同的環境經驗,結果尚不明確。但是從這個獨特的生理反應形態可能發展出的特定目的就是:由暈血昏倒的發作機制來抑制未來的發作或警戒。
一般說來與遺傳因素關係不大。暈血是後天產生的,是由於自己主觀遇到過,或通過他人經驗或書本學到的經驗。特別是再還未有完全判斷力的情況下取得的間接經驗。上面已經提到。比如出生的孩子就沒有什麼暈血現象,就是一個例證。看了恐怖片,遇有相類似的情況就會恐怖,也是這個道理。

治療

患暈血症者,輕者見血就感到恐怖、噁心;重者會失去知覺。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但暈血症並不是不治之症,治療此症主要從消除恐懼入手,而克服恐懼的方式主要是認知--行為治療。心理治療師通常讓患者直接面對所恐懼的物品或場所,用暴露法消除恐懼體驗,或者運用系統脫敏法(如在心理醫生指導下反覆、逐步地由弱變強地見血),逐步降低對所恐懼的事物或情境的敏感程度,使患者漸進地從容面對所恐懼的對象,克服恐懼。
越多地看見或想到鮮血,這種恐懼症就會越少,紐約威爾-科內爾醫學中心的精神病學家艾倫·馬尼威茲表示。這可以解釋為何久經考驗的外科大夫對鮮血應付自如。這種“系統性接觸”是醫治特定恐懼症的普遍辦法。而且,這能挽救生命:生病的人會克服這一恐懼症而願意接受醫治。
通過識別恐懼的根源,進行自信心訓練也可以起到客觀的效果。抗焦慮藥作為輔助性或應急性措施,可以有效地預防或阻止因恐懼產生的生理反映,如臉紅、心跳、出汗、發抖等,但應遵從醫囑,少用或者慎用,以免形成依賴.

急救處理

暈血者發病時的施救方法:
暈血症本身是一種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如因疼痛、緊張、恐懼、受驚及各種創傷等原因誘發的暈厥。因為這些因素是導致應激發生的常見原因。一般的暈血只不過是暫時的意識喪失,處在淺昏迷狀態,生理反射存在,生命體徵穩定,不必驚恐。
應將患者平臥,移至環境安全,溫度適宜的地方,解開頸部鈕扣,如果有假牙可取除,口內有異物或痰液及時清除,有條件小流量吸氧,並輕拍患者肩部,輕輕呼叫患者,一般幾分鐘就能自然甦醒。建議不給患者餵水,防止發生嗆咳,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休息10-15分鐘,一般可以恢復,必要時需給予藥物搶救治療。
常用藥物搶救方法:
1、保持呼吸道暢通,給氧;
2、在緊急情況下,建立靜脈通道,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
3、納洛酮0.4--0.8mg稀釋後靜注;
4、快速測定血糖,BS<4mmol/L,靜脈注射50%GS40--60ml;
5、顱內壓高者給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靜滴,靜脈推注利尿劑呋塞米;
6、嚴密觀察生命體徵,心電監護,神志不清者需住院觀察;
7、對症施治:血壓低、呼吸淺快不平穩者加多巴胺;呼吸衰竭、給予尼克剎米、洛貝林;心臟過速靜推利多卡因;如有驚厥,靜推葡萄糖酸鈣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