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疫病

蠶豆疫病

蠶豆疫病又稱蠶豆細菌性莖枯病。初在蠶豆莖頂端生黑色短條斑或小斑塊,稍凹陷,高溫高濕條件下病斑迅速擴展向莖下方蔓延,長達15?20cm或達莖的2/3,病莖變黑,軟化呈粘性或收縮成線狀,後期葉片逐漸萎蔫,腐爛死亡。氣候乾燥或天旱,病情擴展緩慢,一直表現為不規則形至長圓形病斑。該病莖大部分變黑,上方葉片枯萎脫落,僅留下黑化的莖端。

主要症狀

蠶豆疫病主要症狀在葉片上,發病初在葉上形成暗紫色圓形病斑,或在葉緣上形成弧狀斑,病健部交界不明顯,病部軟化,晴天時乾枯。病菌主要在病殘體上或種子上越冬,條件適宜時借風雨傳播蔓延。

病原

蠶豆莖疫病蠶豆莖疫病

Pseudomonasfabae(Yu)Burkholder稱蠶豆莖疫病假單胞菌,屬細菌。菌體桿狀,大小1.1-2.8×0.8-1.1(um),單生或雙生,無芽孢,有莢膜,具極生鞭毛1一4根,革蘭氏染色陰性。生長適溫35℃,最高37?38℃,最低4℃,52?53℃經10分鐘致死。除為害蠶豆外,還為害菜豆、豌豆、大豆、羽扁豆等。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主要通過種子傳播,從氣孔或傷口侵入,經幾天潛育即見發病。

防治措施

蠶豆莖疫病蠶豆莖疫病

1、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從無病地留種。播種前用新高脂膜拌種驅避地下害蟲,隔離病毒感染,提高種子發芽率。及時清潔田園病殘體,集中燒毀,耕翻土地,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

2、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除草、澆水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蠶豆生長期適時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主梢旺長,促進花芽的分化;並在蠶豆開花前噴施菜果壯蒂靈可強花強蒂,增強授粉質量,提高循環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使蠶豆無空殼,無秕粒,豐產優質。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應根據植保要求噴施1:1:20倍式波爾多液或90%三乙磷酸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針對性藥劑,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