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龍丸

蟄龍丸

蟄龍丸是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組根據祖國醫學理論,結合肝癌及婦科腫瘤的特點組方,依託本院強大的科研實力,藉助在京的各大研究機構,經過反覆臨床觀察總結,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研製而成的抗腫瘤純中藥製劑。此藥具有抑瘤散結、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適用於肝癌、乳腺癌、宮頸癌等多種惡性腫瘤,能有效改善腫瘤患者納差乏力,形體消瘦、腹水、疼痛等症狀;能控制病情,減輕痛苦,增強免疫力,延長生命或帶瘤生存,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概述
蟄龍丸作用機制

1、抑瘤散結:蟄龍丸中的人工麝香、人工牛黃等芳香開竅通絡止痛,其中麝香對HELA細胞(癌細胞)及腹水癌細胞有殺滅作用,蟄蟲、莪術、牡蠣等藥對腫瘤細胞都有抑制作用,其中牡蠣對S180、克雷布斯―2有抑制作用,莪術中含有莪術醇成分,對瘤細胞株和動物腫瘤有細胞毒和抑制其生長的作用。以上複合藥物活性成分能顯著抑制腫瘤生長從而使患者帶瘤生存。
2、緩解癌症疼痛、減輕各種症狀:蟄龍丸以人工麝香、人工牛黃、莪術等配伍,諸藥具有較強的通絡、散結、化瘀、行氣等作用,能行走於十二經脈,是中醫“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治療大法的具體體現,具有較好的止痛作用且沒有依賴性。
3、祛邪、扶正並重:方中蟄蟲等藥可以增強紅細胞免疫系統,著名學者siegel提出的紅細胞免疫系統理論認為“紅細胞不僅可載輸氣體以維持呼吸,而且有免疫功能如識別和儲存抗原,消除免疫複合物,促進吞噬細胞吞噬,增加T細胞的活性等”。
蟄龍丸研製人簡介
楊金生博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學位委員會(針灸學科)副主任委員。
兼任中華醫學會醫史學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針灸學會砭石與刮痧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肝病防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保健協會中醫藥保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金龍康而福刮痧拔罐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光明中醫》編委會副主任委員和《健康中國》編委會委員等職,曾在聯邦德國、馬來西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進行學術交流和臨床醫療工作。
楊金生博士長期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從事中醫基礎和臨床研究工作,曾跟隨著名腦病、風濕病、腫瘤專家謝海洲,國醫大師、腎病專家陸廣莘,肝膽病、腫瘤康復、養生專家孔令詡、心腦血管病專家王家恩等教授臨床學習;拜師名老中醫癲癇病、神經科專家閆孝誠教授,婦科、心血管、腫瘤專家沈紹功教授學習;並在醫史文獻專家李經緯、國醫大師程莘農等導師指導下,攻讀醫學博士和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傳承老一輩們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結合現代醫學研究進展,較早的提出了與“抑扶平衡療法”相得益彰的“扶正化瘀通絡法”,專門用於腫瘤患者的康復,成功研製出了用於肝癌的新藥“蟄龍丸”和腫瘤廣譜用藥“扶正消症膠囊”,獲得了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正式批准,通過十多年在中國中醫科學院所屬門診部和針灸醫院的推廣套用和臨床驗證,“扶正化瘀通絡法”及新藥“蟄龍丸”、“扶正消症膠囊”不僅能減少腫瘤患者的痛苦,而且能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增強患者的體質機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深受廣大醫生和患者的歡迎。
主要成分
人工牛黃,人工麝香,土鱉蟲,莪術,龍骨,牡蠣等。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解毒散結。用於氣血淤滯,熱毒內結引起的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各種惡性腫瘤,如:肝癌、胃癌、食道癌、胰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腎癌等。症見協下痞塊、腕腹協助脹滿、食少噁心甚則嘔吐、納差乏力、形體消瘦、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緊。
適用範圍:肝癌等癌症,用於術後、放化療後的配合治療
包裝規格:10g/袋,30袋/盒
批准文號:Z20090002
服用方法:口服,早、中、晚各服一袋。
研製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