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屏K歌

螢屏K歌

回顧去年各大衛視的娛樂節目,幾乎無一例外地在各種歌唱比賽和選秀中“血拚”,全國各衛視共有上百個K歌節目。江蘇衛視宣布購買英國著作權的節目《誰敢來唱歌》正式停播,其原班人馬將打造一檔全新的婚戀交友類節目《非誠勿擾》。

簡介

嗎

隨著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對選秀類節目的叫停,曾經風靡中國的選秀熱潮漸漸退去,然而,不甘寂寞的中國螢屏又掀起了平民K歌潮。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螢屏K歌類節目占據了各地方電視台娛樂節目的半壁江山。浙江衛視的《我愛記歌詞》、廣東衛視的《今夜唱不停》、江蘇衛視的《誰敢來唱歌》、湖南衛視的《挑戰麥克風》等節目逐一登場,競爭漸漸白熱化。

儘管幾檔節目的定位、比賽規則各不相同,但本質上都是“平民螢屏K歌”。《挑戰麥克風》和《誰敢來唱歌》兩檔節目,以機器為裁判,比拼的是選手的音準;《大家來唱歌》比的是誰最先唱出聲而且唱對;《我愛記歌詞》、《先聲奪人》和《今夜唱不停》的門檻更低,選手只需記對歌詞就可晉級。細心的觀眾也早已看出了這幾檔節目的原形——《我愛記歌詞》模仿的是風靡美國的真人秀節目《合唱小蜜蜂》;《誰敢來唱歌》模仿的是英國的同名節目“Who Dare Sing”;其他幾檔節目如《挑戰麥克風》則是對這兩者的升級改造。

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濟不景氣的特殊時期,K歌類節目無疑為中國電視業注入了一股新鮮活力,並帶動中國電視娛樂節目進入了新一輪的狂歡。

走紅原因

“選秀”升級版,和“選秀”撇清關係  

湖南衛視《挑戰麥克風》湖南衛視《挑戰麥克風》

幾乎所有螢屏K歌類節目都急於和選秀劃清界限。業內人士分析,與選秀撇清關係,對平民K歌節目有幫助,這樣一來就不用受制於廣電總局對選秀類節目的種種禁令,比如完全就可以黃金檔播出了。

然而,選秀時代的不少經驗其實一直為平民K歌節目所借鑑,包括造星、全國各大城市海選等,這些已被檢驗有效的招法為節目走紅創造了便利。以《我愛記歌詞》為例,2008年開始的“麥霸”巡迴全國各大城市進行地面活動、城市對決,有意培養領唱、伴舞等的名人效應,選手造型明星化,2009年春節後,節目還開始以“女版許三多”、“三大明星臉”等名目來大力宣傳選手雙雙、小鬼。  

不尋“超女、快男”,門檻全面降低

為什麼在“選秀”逐漸式微的時代,脫胎於“選秀”的“K歌”類節目卻能走紅呢?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將原因歸納出三條:一是門檻低,選手不需要唱得好聽,只需要符合規則;二是評判標準低,真正做到了全民參與;三是比賽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出名,樂趣在於闖關和娛樂。“全民參與”被認為是K歌類節目成功的重要原因,卡拉OK普及的社會現實和門檻低的設定則是吸引全民參與的關鍵點。《我愛記歌詞》製作人陳偉就表示,節目撓中了“卡拉OK”這一風靡中國社會的大眾娛樂方式,卡拉OK本來就是中國老百姓非常喜愛的娛樂形式,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而且K歌類節目不要求參賽者有特殊才華,體現的是全民參與。另外,相比選秀類節目,K歌類節目的準入門檻、評判門檻都要低很多。

為了讓低門檻的參與性貫徹到底,各節目組也花了不少心思。為了使節目更貼近生活,節目選用的歌曲是有傾向性的,選擇的歌曲都是傳唱度高的,觀眾們愛唱的歌曲,以老歌、經典歌為主。選歌的途徑有兩個,一是上卡拉OK網站,選那些點唱率高的歌曲;二是向身邊的人和普通觀眾做調查,看大家都喜歡哪些歌曲,這樣選擇的面就廣了。  

互動效果讓中國電視正式進入“2.0”時代

K歌類節目努力營造的互動效果被認為是超越選秀節目的另一大亮點,也成為K歌類節目相互“克敵制勝”的法寶。 不少觀眾表示,K歌類節目不僅是場內觀眾與節目的互動,螢幕前觀眾的參與感也很強;而這些所謂的互動性,與選秀節目傳統意義上的發簡訊、現場鼓掌等都不一樣,而是跟隨著“全家老小一起唱歌”,比如螢幕上像完形填空一樣的滾動字幕,能讓人下意識萌發一同試唱的熱情,不自覺參與其中樂此不疲。這種互動也被一些網友總結為“電視2.0”升級版延伸。

業內評價

雖然《誰敢來唱歌》和《挑戰麥克風》兩檔節目已經獲得了國家廣電總局的認可,認為它們是全民娛樂而非選秀,K歌類節目也急於和選秀劃清界限,但還是有很多觀眾質疑K歌類節目“報名+海選”的方式是變相選秀,並將這種K歌熱潮歸結為“後選秀”時代。

時評人浩歌在其部落格中寫道:“《挑戰麥克風》無法脫離‘快男’、‘超女’的影子。《挑戰麥克風》就是一檔‘快男’、‘超女’的濃縮變種版,其實質還是電視選秀。” 

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唐潔認為,2008年下半年之前的一兩年,幾乎所有電視台都在選秀,2008年下半年之後又都一窩蜂地K歌,這必然會引起觀眾的反感。K歌類節目又是一場娛樂風暴,來得快也去得快,注定無法逃脫“選秀”節目的命運。 

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模仿”和“跟風”問題一向遭人詬病。從早期的以《玫瑰之約》為代表的婚戀速配節目,到以《開心辭典》為代表的益智類節目,再到以《超級女聲》為代表的選秀節目,全都能在國外電視節目中找到“原型”;並且都是國內一家電視台模仿外國節目樣式後,其他電視台爭相效仿,最後出現嚴重“同質化”現象。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周小普表示,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模仿”和“跟風”問題和中國的文化生態環境有關,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中國的文化需求被壓抑了太久,一旦放開,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老百姓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娛樂節目;電視人也不知道用什麼來滿足觀眾,創新能力差。同時,這也和中國電視人急功近利的心態有關。觀眾“渴”了,電視人就跑到國外去舀水,也沒有考慮中國觀眾會不會“水土不服”。另外,周教授也認為,不應該對中國的電視人過分批判和譴責,不應該對他們的努力全盤否定。因為,浮躁和抄襲是中國電視發展的必經階段,相信隨著文化環境的逐步改善,隨著觀念、技術、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中國的電視娛樂節目會更加平衡、從容。

發展追蹤

進入2009年以後,K歌類節目的走勢也不盡相同。《我愛記歌詞》力求坐穩“K歌老大”的寶座;《誰敢來唱歌》得到了某品牌的冠名贊助後,可謂財大氣粗,製作方也一再表示會投入更多的資金;《挑戰麥克風》第一季落幕後,首期節目0.703點的節目收視,落後《我愛記歌詞》同時段的1.229點約0.52個點,雖遠銷泰國但因未能延續湖南衛視娛樂節目的“收視神話”而暫時退出黃金檔,但已於2009年3月16日重新啟動,和首季相比,新一季不僅有了全新的包裝形式,曲庫容量及MR.MIC的高科技含量都已全面升級。

K歌節目淡出螢屏

江蘇衛視的《誰敢來唱歌》在2008年底推出,母版是英國ITV的“WhoDaresSings”,該節目在英國的收視率位列周六晚間黃金檔同時段第一。但是很快江蘇衛視因著作權問題與另一衛視打起口水仗,與此同時國內各種唱歌節目競爭激烈且同質化相當嚴重。“過去的幾年,飆歌的這種綜藝形式的確是一個潮流,但是這個題材幾年裡已經被過度消耗掉了。”原《誰敢來唱歌》的製作人王剛昨天表示。
事實上,從2005年《超級女聲》紅透中國之後,一窩蜂上馬的選秀節目此起彼伏,在一些大城市,往往某衛視的海選剛過,另一衛視的海選就宣布啟動,由於同質化競爭的激烈,各種甚至讓人反感的炒作手段也層出不窮。同時,大量的同質化比賽也造就了大量“選秀專業戶”。有專家指出:“選秀是電視節目的一種非常好的形式,但因為缺少原創力,各家電視台同質化會傷害這種形式”。對此王剛認為,“觀眾需要換換口味。”
然而,“婚戀交友”也並非新鮮命題,不過王剛表示,新推出《非誠勿擾》的出發點在於“現在剩男剩女特別多,我們覺得是一個焦點,值得做。”他透露:“我們的節目是在男女人數極端不平衡的狀態下進行的,可能是一個男的面對二十幾個女的,那么這就會有一個戲劇衝突的效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