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蛉子

螟蛉子是先秦時代出自《詩·小雅·小宛》的一篇古文。蜾贏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窩裡,產卵在它們身體裡,卵孵化後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誤認為蜾贏不產子,餵養螟蛉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義子。”蜾蠃捕捉螟蛉餵它的幼蟲,古人誤以為蜾蠃養螟蛉為子。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刵 )。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醜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個別量詞後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

基本內容

mínɡ línɡ zǐ

螟蛉子

1.養子;過繼兒子。 例:《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回目:“ 張員外義撫螟蛉子, 包龍圖智賺契約文。” 清楊懋建《京塵雜錄·辛壬癸甲錄》:“ 桂喜 ,居松秀堂 , 楊寶林螟蛉子也。”

2.比喻有承繼關係的事物。 例:《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文章指出曾今可寫的白話詩,實際上卻是舊體詩的螟蛉子。”參見“ 螟蛉 ”。

《詩經·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贏負之。”螟蛉是一種綠色小蟲,蜾贏是一種寄生蜂。蜾贏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窩裡,產卵在它們身體裡,卵孵化後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誤認為蜾贏不產子,餵養螟蛉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義子。

分開解釋

螟蛉: 稻螟蛉等的幼蟲。《詩·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蜾蠃捕捉螟蛉餵它的幼蟲,古人誤以為蜾蠃養螟蛉為子。因以“螟蛉”或“螟蛉子”作義子的代稱。

子: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後輩人,年輕人)。

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

動物的卵:魚子。蠶子。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刵 )。棋子兒。

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

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

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

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醜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

用於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後,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

個別量詞後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