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籽燒冬筍

蝦籽燒冬筍

蝦籽燒冬筍西安傳統名菜,是選用冬筍同蝦籽,加其它佐料烹製而成的菜餚。

蝦籽燒冬筍蝦籽燒冬筍
蝦籽燒冬筍

蝦籽燒冬筍這個傳統西安名菜,是選用冬筍同蝦籽,加其它佐料烹製而成的。此菜裹汁露油,筍質爽嫩,味道特別鮮美利口。

竹筍即竹子剛冒出土的芽、嫩莖,《本草綱目》引陸佃說: “旬內為筍,旬外為竹,故筍字從竹”,形容其生長之快速。筍的種類很多,大致分為冬筍、春筍和鞭筍。我國南北各地都產,以南方居多。古時秦地亦不少。 《史記》記載“渭川千畝竹”, 《漢書》稱秦嶺腳下竹林為“陸海”。

竹筍在我國食用比較早, 《周禮》中曾記載了用醋醃製的“筍菹”。古往今來,竹筍曾以它的清香鮮美博得詩人們的讚賞。杜甫的“青青竹筍迎船出, 白白江魚入饌來”,詩情畫意躍然紙上。白居易《食筍》詩也寫道: “置之炊甑中, 與飯同時蒸。紫籜拆故錦,素肌劈新玉。每日逐加餐,經時不思肉。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認為每天只要有竹筍可食,不吃肉都可以。蘇東坡儘管愛吃豬肉出了名,但他也唱出了“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的詩句,後演義為“若要不俗又不瘦,最好餐餐筍燒肉。”

竹筍含有蛋白質胺基酸脂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Bl、B2、C等多種成分,是營養素相當豐富的食品,同時由於它“味甘,微寒,無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力。”也是一味中藥。竹筍受到人們喜愛,還因為它有另外兩種功能:一是它本身能發出清香醇味,二是能吸收其它食料的鮮味,如果同別的物料相輔相成,則可構成更鮮美的滋味。西安的廚師正是掌握了它這兩個特點,才把味鮮的蝦籽與清香的竹筍一起烹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蝦籽燒冬筍的製法是:將六兩水冬筍片成一寸半長、八分寬的斜刀片,勺中加肉湯一斤,調入食鹽三分,紹酒一錢燒開,將冬筍片煨三至五分鐘撈出瀝乾。另起炒勺加熟豬油一兩二錢,燒六成熟,先下蔥花、姜米,繼下冬筍片,煸炒幾下,再放入清水漂淨的蝦籽,攪炒均勻,加食鹽、紹酒、味素,並添肉湯三兩,燒至湯汁將乾時,用濕澱粉勾芡,淋入熟豬油二錢,即可裝盤上桌食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