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鳥直升機

蜂鳥直升機

1940年7月,弗萊特研製的新型艦載直升機蜂鳥直升機原型機下線。 到1943年夏大約有20餘架蜂鳥直升機下線。 1944年,德國陸軍專門組建出了一個炮兵校射小隊,裝備3架蜂鳥直升機和3架Fi-223飛機。

簡介

Flettner FL 282 Kolibri(humming-Bird) 蜂鳥直升機
蜂鳥直升機的性能與現在的直升機當然不可相比,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生產了32架。
1940年7月,弗萊特研製的新型艦載直升機蜂鳥直升機原型機下線。1941年初該機開始進行試飛,表現優良。德軍喜出望外,立即訂購了15架預生產型和30架正式生產型,主要在約翰內斯特和巴特托爾茲的新工廠內組裝。為了能讓該機上艦,弗萊特組織飛行員駕駛蜂鳥直升機在德國海軍巡洋艦上劃出的4米X4米著陸區進行起降試驗,蜂鳥直升機完全能夠在這么小的區域內起降,即使在夜間也可以。

套用

最早出廠的2架蜂鳥直升機採用全封閉式座艙,接下去的生產型採用的是半封閉式座艙。
到1943年夏大約有20餘架蜂鳥直升機下線。這些飛機交付海軍後,跟隨艦隊戰鬥在地中海、愛琴海以及波羅的海等海域上空,不僅作為反潛飛機用於觀測艦隊周圍的盟軍潛艇,而且還作為運輸直升機,為艦隻提供垂直補給。弗萊特還準備在此基礎上研製性能更好、起飛重量更大的供德國陸軍使用的改進型,但此時已到二戰末期,德軍對此沒有多少興趣,所以沒有了後繼發展。由於蜂鳥直升機只能搭載1名駕駛員,所以無法滿足炮兵觀測等任務的需要,後來弗萊特臨時在其發動機艙後面加裝了一把椅子,使其能夠容納一名觀察員,這樣就能很好地完成炮兵校射任務了。

退役

1944年,德國陸軍專門組建出了一個炮兵校射小隊,裝備3架蜂鳥直升機和3架Fi-223飛機。1945年2月,有幾架蜂鳥直升機參加了波美拉尼亞的戰役,但是,此時窮途末路的納粹軍隊哪是蘇聯紅軍的對手,蜂鳥直升機的參戰並沒有能起到多大作用。留下的幾架在柏林防衛戰中發揮了點作用,但最後還是全部犧牲在了蘇聯紅軍的防空火炮下。
在二戰結束前,德軍銷毀了大部分蜂鳥直升機,只有3架原型機被美國和蘇聯俘獲了。

民國的蜂鳥直升機

中國在抗戰時由中央航空研究院開展過有限的直升機理論研究。1944年,清華航空研究所曾在大後方的昆明從事過直升機的研究,並有論文發表。更令人震驚的是,幾乎於美國的R-4同時,中國開始設計製造直升機。1944年,中國飛機製造業的先驅朱家仁先生設計了中國第一架直升機。1945年秋,“蜂鳥式甲型單座直升機”研製成功,一架居然有共軸雙鏇翼直升機誕生了!這是中國自己研製的第一架直升機,朱家仁也被稱為“中國的直升機之父”。1948年7月“蜂鳥”乙型直升機研製成功,這架直升機發動機功率91.7千瓦,鏇翼直徑7.62米,機高2.63米,總重725.5千克,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136千米,航程219千米。採用封閉式坐艙,甚至超過了國際上同類直升機。但由於內戰,蜂鳥直升機下落不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