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行動電話

第一代(1G)移動通信系統是模擬式語音移動通信,其手機體積大如磚頭。 Division 3G移動通信系統是覆蓋全球的多媒體移動通信系統。

蜂窩行動電話,簡稱大哥大或手機,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行動電話。蜂窩行動電話的服務區域(如一個城市),被劃分成若干個相鄰的正六邊形小區。小區的邊長几百米至十幾公里,每個小區設有一個無線基站。基站負責將本小區內行動電話的呼叫傳送到行動電話業務交換中心(即行動電話局),並在行動電話局的控制下實現移動電話用戶間的通話轉接,以及行動電話用戶與市話用戶通話的轉接。由於多個六邊形小區組合起來的形狀酷似蜂窩(見圖3—3),因此將這種行動電話系統稱為蜂窩行動電話系統,所用的電話稱為蜂窩行動電話。
為了避免相鄰小區發生通信干擾,每個小區與相鄰小區之間載波頻率都不相同。蜂窩形設計使小區間的中心間隔最大,另外,無線基站的功率相對較小,這樣,相隔一定距離的小區,使用相同的頻率也不會相互干擾,即蜂窩行動電話有頻率復用的特點。例如,我國引進的泛歐GSM系統,基站發射900MHz頻段(935~960MHz),移動台發射800MHz頻段(890~915MHz),每個頻段寬25MHz。頻段中又按200kHz分成若干個頻道,又稱信道,這樣就可分成124對頻道。一對頻道允許一對用戶通話,124對頻道允許124對用戶同時通話。要解決眾多用戶的需求,假如我們的服務區劃分成49個小區,我們將124對頻道分成7份,每份可有15~20個頻道不等(見圖3—4)。
我們可將這7份頻道,安排7次,只要相同的頻道相隔一定距離,相互就不會干擾。這樣,整個服務區內最多允許868對用戶同時通話,從而大大增加了通信的容量。
如果一位手機使用者乘汽車時通話,汽車從一個小區跨越另一個小區時,由於收到的原小區基站的信號變弱,基站則請求行動電話局進行切換。行動電話局就會將頻道切換到新的小區的頻道上,整個切換過程是自動完成的,所需時間不到1s,通話不會中斷,用戶也不會察覺。
第一代(1G)移動通信系統是模擬式語音移動通信,其手機體積大如磚頭。由於該系統易受外界電波干擾,語音品質欠佳等原因,便逐漸被第二代(2G)數字語音通信系統所取代。
2G數字語音通信系統具有不易被盜用的優點,語音品質令人滿意。目前絕大多數移動通信系統皆為2G或2.5G,以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俗稱“全球通”最為普遍。GSM是英文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的縮寫,它由歐洲16國研發。全球GSM用戶數約占全球行動電話用戶數的55%。碼分多址系統(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由美國研發,其數據傳輸速度比GSM快。2G系統除了可提供各類電話服務外,還可提供簡訊息等服務。
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在數據傳輸速度上遠低於一般計算機的速度。第三代(3G)移動通信系統是發展方向。2000年5月國際電信聯盟認可3個3G標準:日本和歐洲共同推出的W-CDMA系統;美國推出的Cdma2000系統;中國推出的TD—SCDMA(時分雙工同步碼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ize CDMA)系統。3G移動通信系統是覆蓋全球的多媒體移動通信系統。
我國的行動電話用戶數增長很快。1987年11月在廣州開通了第一個行動電話系統,1997年用戶數達1000萬,2000年用戶數達6000萬,2002年2月用戶數達1.56億,成為世界上行動電話用戶最多的國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