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螺

蛙螺

蛙螺,螺的一種,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地中海、西非、美國加州、日本。

基本信息

簡介

蛙螺蛙螺

蛙螺,蛙螺科(Bursidae)

貝類動物腹足綱(Gastropoda)、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

蛙螺的殼口後端有一個凹槽或者裂,螺體一般為大型或者中等。蛙螺的外形千姿百態,有些螺體矮胖,表面粗糙,有強肋、結節、疣,因此得名蛙螺。有些螺體高大,表面裝飾很少。有些種類側邊壓扁,有的有棘狀突起,大多數蛙螺有縱脹肌。口蓋呈角質,大部分棲息在沙底合珊瑚碎屑中。大白蛙螺的體層膨大,高度大約為18厘米左右,螺塔高度為中等。每一層上有兩道縱脹肋,其間有6到8枚堅實的鈍結節。體層上裝飾著許多小結節的螺肋及較細的次螺肋。殼口向外極度張開,並且有一條短而寬的前水管溝。殼口上緣的後水管溝短、深而且敞開。外唇末端

蛙螺蛙螺
變厚,無齒,整個螺軸上有許多小褶皺。殼表面呈乳白色,上面布滿了褐色斑點合條紋,殼口白色。大白蛙螺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中,數量不多,屬於保護動物。金口蛙螺的殼大而厚重,體層為卵形,縫合線淺而不平整。表面有粗糙的螺肋。後半個螺層周圍有一圈鈍結節。體層下分布約有5條強螺肋;縱脹肋突出,間隔寬大。沿外唇邊緣有強齒。殼表面為乳白色,有褐色斑紋;殼口內側為鮮橙色,外唇鮮紅色,齒端為白色。主要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地中海、西非、美國加州、日本。大部分棲息在近海水域的砂底和珊瑚碎屑中,有些在沿海岩石下。

形態特徵

蛙螺蛙螺
殼近菱形,高3.4cm,寬4.9cm,螺層7層。具有細的含珠狀螺肋,體螺層有兩列角狀突起,各層僅一列。兩側具腫脹肋,肋上有角狀突起。殼淡黃色,雜有褐色斑點和火焰狀條紋。殼口橄欖形,內黃白色。外唇內緣具齒,內唇具褶襞和粒狀突起。前溝半管狀,後溝內側有時具肋突。

與法螺的區別

蛙螺蛙螺
蛙螺與法螺的區別在於:蛙螺的殼口後端(上端)有凹槽(後水管溝)或裂。螺體大型或中。蛙螺外形千姿百態;有些螺體矮胖,表面粗糙,有強肋,結節、疣,因而得名。有些螺體高大,表面裝飾甚少。有些種類側邊壓扁,有的具棘;大多有縱脹肋。口蓋角質。

分布區域:印度太平洋區、地中海西非美國加州日本

棲息地:大部分棲息在近海水域的砂底和珊瑚碎屑中,有些在沿海岩石下。

品種

1、習見蛙螺 (Bursa rana)

2、大白蛙螺 (Tutufa bubo)

3、金口蛙螺 (Tutufa rub

蛙螺蛙螺
eta)

4、大山蛙螺 (Tutufa oyamai)

蛙螺蛙螺

5、果粒蛙螺 (Bursa granularis)

6、黑口蛙螺 (Bursa lamarckii)

7、血跡蛙螺 (Bursa cruentata)

8、加州蛙螺 (Crossata california)

9、地中海蛙螺 (Bursa scrobilator)

10、長棘蛙螺 (Bufonatia echinata)

11、赤蛙螺 (Bufonaria rana)

12、紅口土發螺 (Tutufa rubeta)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