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化石

蛙化石

在本文內所記述的材料系1955—195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野外隊在山西武鄉榆社一帶進行古脊椎動物化石調查發掘時採集的,在同層位中還有大量的魚化石,已由劉憲亭、蘇德造研究。這部分兩棲類化石保存得相當完整,經筆者觀察系屬於蛙屬(Rana)一新種,這不但代表蛙化石在山西省的初次發現,而在地史分布上也很有意義,故記述於此。

基本信息

美國科學家近來在非洲馬達加斯加發現了一種史前巨蛙的化石,據推斷,這種巨蛙比現存的最大蛙類還要大,它長著牙並可能身有“甲冑”,生活在遠古的恐龍之間,因此科學家將這種奇特的遠古巨蛙命名為“魔鬼蛙”。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科學家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報告說,這種巨蛙約有4.5公斤重,40.6厘米長,而現存的最大蛙類只有約3公斤重。化石還表明這種巨蛙有牙齒,其骨頭上的起伏則顯示它可能有某種骨質“甲冑”。“魔鬼蛙”的生存時代是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後期,也就是有恐龍生活的時代,研究人員說這樣的巨蛙甚至有可能吞食剛孵出的小恐龍

這種巨蛙引起科學家興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研究顯示它與非洲其它蛙類不相似,而可能是南美洲一種現存蛙類的“親戚”。而根據目前的地球板塊漂移學說,在“魔鬼蛙”生存的時代,馬達加斯加及非洲大陸已經與南美洲分離很久了。由於這種蛙類不能在海水中長期生存,有科學家推測“魔鬼蛙”及其“親戚”可能是通過當時一些斷斷續續的狹窄“陸橋”通道,以數千萬年前還比較溫暖的南極洲為跳板,實現了大範圍遷移。

我國青娃化石極為稀少

青蛙化石極其稀少,目前所知僅在國內遼西、冀北和內蒙東南部的白堊紀熱河動物群內發現距今1.25億年的“三燕麗蟾”青蛙化石。除此之外,還在山東、內蒙、山西、北京周口店發現過距今1600萬年曆史的名為“玄武蛙”的青蛙化石。昨日,記者在發現青蛙化石的張顯球家中看到,對比遼西的““三燕麗蟾”青蛙化石,佛山的青蛙化石距今僅有5000多萬年,還不足一半,而且佛山青蛙化石體長只有6厘米,不如遼西化石的9厘米。不過,兩者也有相似之處:均有鋸狀牙齒,而這也恰恰是兩者與“玄武蛙”體徵上的最大不同。目前,張顯球已將三水盆地青蛙化石的情況透露給了張江永研究員。昨日,記者電話採訪張江永研究員時,對方表達了上述看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