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鱔

蛇鱔

蛇鱔(Echidna nocturna) ,又稱蝮鯙,形似黃鱔,劇毒。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太平洋區,從加利福尼亞灣至秘魯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米,體長可達71厘米,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螃蟹、龍蝦、魚類、貝類等為食。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蛇鱔蛇鱔

體呈圓柱狀,尾部側扁。頭長。身披厚皮,且分泌有粘液,皮膚上的色素細胞多且密集。體表無鱗。口大;齒十分銳利,排列形式獨特;無舌。後鼻孔為圓孔狀、管狀或短管狀。鰓裂孔狀;第四對鰓弓變粗特化,與位於食道上、下方的咽頭齒板相連,形成一輔助咽食的骨質構造。無胸鰭及腹鰭;背鰭基地起始於鰓孔前方;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體色及斑點變化大,有單色、細點、圓點、不規則花紋及條紋等,是本科魚類分類時的重要依據。

生活習性

屬夜行性魚類,大部分種類白天躲在珊瑚礁穴或岩塊下,僅頭部露出洞口,尾部蜷縮在洞內,張口呼吸時即顯露出其銳利牙齒,少部分種類如管鼻鯙則生活在沙地海域。它們屬於捕食者,多半夜間外出掠食其他魚類,利用其如刀片般有時又內彎的牙齒,配合本身軀體似蛇般有力的扭曲力,獵物一旦被咬著則難以脫身;有的種類則以底棲動物或甲殼類等為食。由於皮膚厚且有粘液保護,使得它們能在珊瑚礁縫及岩縫中穿梭而不受傷。有些鯙類具有性別兩色現象,且伴隨有性轉變發生;有的種類先雌後雄(protogynus),有的先雄後雌(protandry)。例如黑身管鼻鯙幼魚為黑色,隨成長而變為艷藍色且帶有黃色鰭的雄魚,待完全變為黃色時,則已性轉變為雌魚。

種群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南非、紅海、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塞席爾群島、留尼旺、斯里蘭卡、聖誕島、印度、緬甸、泰國、越南、中國、台灣、日本、印尼、紐幾內亞、菲律賓、澳洲、馬里亞納群島、庫克群島、夏威夷群島、帛琉、關島、萬那杜、馬紹爾群島、新喀里多尼亞、薩摩亞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巴拿馬、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等海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