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凝庵(玉佛寺)

虛 凝 玉 佛 寺

一、前言
昆明市虛凝玉佛寺(原名:虛凝庵)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位於昆明市五華區紅雲辦事處轄區內;座落於長蟲山東麓半山腰上,海拔2032米;四周綠樹成林、鬱鬱蔥蔥,氣候涼爽、景色宜人;站在大雄寶殿(2000年建成)殿台上,可一覽昆明大半個城區的景觀;向南遠眺五百里滇池碧波蕩漾、銀光閃爍;向東望與綠樹叢中的金殿、世博園隔山呼應;往北瞧黑龍潭的蒼松翠竹、唐梅宋柏如似月宮梭羅、鳥語花香;西邊的長蟲山從滇入川巍峨聳立如白玉堆就;遠方的客人從東、南、北三個不同的方向進入昆明壩子時,即可看見虛凝玉佛寺大雄寶殿頂上金碧輝煌的琉璃瓦頂,透出佛光普照耀眼奪目;昆明文人李鴻翔曾寫過一幅對聯:“遊客此間來,喜千仞高峰,有人立馬;飛仙何處去,見一灣清水,容我觀魚”,這是對虛凝庵精練的描述。大雄寶殿距城市主幹道龍泉路1400米,由市內乘坐84、9、115、129、74、114路公車即可抵達。
據清朝光緒《雲南通志》記載:
“……虛凝庵在鐵峰庵的東北,位居山腰,庵分三台,幽靜而別致。庵建於何時,志書上沒有記載。現在庵內發現的《虛凝庵吳天通明殿碑記》提供了一些資料。遠在(明)萬曆三十二年前,虛凝庵已經存在。庵中現有所謂張真人遺蹟、拜斗台、楊升庵的讀書處(有人說楊在此講過學),這只是一些早年的陳跡。”(然而,這座百年古剎毀於十年文革之中)
虛凝庵最值得紀念的一件事,是1927年中國共產黨雲南省委書記王德三同志,曾在庵後山林中秘密召開了有昆明各縣的地下黨員幹部八十多人參加的會議;會上傳達了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分析了全省的形勢,提出了鬥爭方向,開展起全省的農民運動及各項工作。是我省一處革命歷史遺蹟的保護單位。
後附從清朝光緒《雲南通志》書中摘印的記載:
(四)蛇山上的鐵峰庵、虛凝庵。
蛇山,俗名長蟲山,這座丹崖翠巍,蜿蜒起伏的蛇山從市郊看,頭在鐵峰庵,頸在虛凝庵,這兩個庵不僅有史跡,而且也有很好的風景。據舊志書載,鐵峰庵初建於元,後傾圮。
鐵峰庵附近有清初建的“三烈祠”,塑著沐天波之母及妻妾之象。
光緒《雲南通志》記載:
在蛇山,上有朝陽庵,——謹案明崇禎末,沙定州叛,沐天波母陳氏,避難與此,鏇自焚,庵亦毀。
鐵峰庵的名勝,在於它居高臨下。登上第四層的廟宇前,可以將滇池、西山一覽無餘,從第一層起曲折而上,兩旁石壁上,都刻有許多題詠。
虛凝庵在鐵峰庵的東北,位居山腰,庵分三層,幽靜而別致。庵建於何時,志書上沒有記載。現在庵內發現的《虛凝庵昊天通明殿碑記》提供了一些資料。遠在萬曆三十二年前,虛凝庵已經存在。庵中現有所謂張真人的遺像、拜斗台,楊升庵的讀書處(有人說楊在此還講過學),也只是一些早年的陳跡。
虛凝庵最值得紀念的一件事,是1927年,中國共產黨雲南省委員會,曾在這廟後山林中,秘密召開過一次幹部會議,它是由省委書記王德三同志主持的。這次會議參加者,有在昆明的以及從各縣來的地下黨員幹部八十多人,會上傳達了中央的“八七會議”精神,分析了全國全省的形勢,提出了鬥爭方向,開展起全省的農運及各項工作。現已列為我市文物保護單位。

二、恢復重建
一九九八年八月,嚴玉芝居士為了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為善,帶領二十九名佛教弟子上山重建虛凝庵。吃住在山上,歷盡千辛萬苦,四方化緣籌措資金;在成千上萬名善男信女的支持下,一九九八年十月動工興建大雄寶殿,至二零零零年七月一座占地865平方米,高15.11米雄偉壯觀的大雄寶殿拔地而起;當時一位來昆參加政協會議的高僧站在殿前對嚴居士說:“這座大殿後有大龜朝拜,前有萬家燈火,是一所萬法歸宗的好寺廟,你的誠心一定有好報。”(這位高僧所指的大龜是大殿後西邊的尖堡山,大殿前的萬家燈火,已經是現在北市區一片又一片高樓林立的小區,道路縱橫交錯車水馬龍;晚上一片萬家燈火。)
嚴玉芝居士一心向佛、弘揚佛法的艱苦奮鬥精神,感動了千萬虔誠的佛教弟子,也同時感化了緬甸南傳佛教的一位大佛爺,他捐贈一尊長2.26米、重兩噸多的漢白玉臥佛給虛凝庵,並親自送到邊境上,先供奉在臥佛殿內;另一位大佛爺贈送了大大小小九十九尊漢白玉雕塑的佛像,現供奉在大雄寶殿等六座殿堂上;“虛凝玉佛寺”也因此而得。
在恢復重建虛凝玉佛寺的十一年來,得到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官渡區人民政府2000年10月27日官政(2000)343號檔案,批覆組建虛凝庵管理委員會,由嚴玉芝當任主任;2007年3月19日官渡區民族宗教事務科批准,虛凝庵為開放寺院,分別頒發給“開放許可證”和宗教活動場所法人登記證書;土地管理部門頒發了“土地使用證”;2001年、2002年、2003年連續三年被昆明市佛教協會評為:“五好寺院”頒發給獎狀及獎金。
2004年昆明市區劃以後,虛凝玉佛寺由劃歸五華區管轄;2004年8月8日寺上遇上百年洪災,造致山體坍塌;得到五華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關心和幫助,連續五年來給予經濟上的幫助2.2萬元用於搶險救災;昆明市宗教事務局2006年17號批准寺上建蓋海會塔;五華區民族宗教局2007年14號批准寺上建蓋海會塔;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在政策上、經濟上給恢復重建工作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在一座百年古剎——虛凝庵的廢墟上,建起了一座嶄新的虛凝玉佛寺,已經建好各類殿堂十一座,總建築面積6700餘平方米,投資達1700餘萬元;每月初一、十五各種節日,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香客絡繹不絕上山進寺朝拜,祈求延壽平安。
三、初具規模
十方來 十方去 十方共成十方事
萬人施 萬人舍 萬人同結萬人緣
這兩段話深刻地表述了虛凝玉佛寺,歷經十一年恢復重建的艱難歷程;也體現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更加長久的旺盛生命力。
虛凝玉佛寺總占地面積200餘畝,座落於巍峨的長蟲山半山腰,海拔2032米;由市內乘坐9.84.115.129.74.114路公車至沙壩營或昆煙二部站下車,沿著上山的公路步行1000餘米,就可抵達虛凝玉佛寺山門。
山門於2002年6月建成,建築面積335平方米,是一幢單層歇山式琉璃瓦屋頂的古典建築,是寺院的第一進建築群,左右兩側供奉“哼”、“哈”二將尊神;殿堂內淨高5.11米;由山門上青石台階進入放生池。
放生池於2002年11月建成,占地面積571平方米,設長14.6米寬7.1米深4.1米放生池一座;池中間架石拱橋一座,池四周用青石雕花攔板圍護;長年池水清澈,池中有放生的魚、龜自由暢遊;池西設有37.6米長的茶室,裝有木格雕花門窗,供遊人在此休閒品茶。
由放生池拾二十八級台階而上就到了天王殿,占地面積427.1平方米;天王殿堂建築面積180平方米,於2002年12月建成;是寺院的第一殿,殿堂內供奉六尊佛像,左右各有“廣目天王”、“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四大金剛),正中座上是彌勒佛,彌勒佛背面是韋陀菩薩;拜過天王后,再上三十六級台階,進入寺院第三建築群,即東西廂房院落。
東西廂房占地面積2720平方米,建築面積4761平方米,2004年8月8日遇上百年不遇的洪水沖刷,造致東廂房及廁所浴室1227平方米的房屋坍塌下滑80米;現尚存西廂房院落完好無損;內設有念佛堂168平方米;可供200餘人用餐的“齋堂”廚房886平方米,接待來寺進香、遊玩的客人,此建築群是寺院第三進建築群。屋頂屬於雙層卷頂琉璃瓦屋面,分上下兩層有外走廊。從廂房院落順青石板階梯而上三十六級,到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殿堂建築面積1672平方米;是寺院第四進建築群,建有五幢歇山式琉璃瓦屋面;中間大雄寶殿於2000年7月建成,建築面積865平方米,高15.11米,外三層內單層,四坡歇山式琉璃瓦屋面,內部佛像按正規叢林模式布置:中間三尊大佛:中間“釋迦牟尼”佛、東邊是東方琉璃光世界藥師佛、西邊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東西兩廂是十八羅漢;東西兩側後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尊大佛背後是觀世音菩薩及53參弟子,所供奉佛像均為漢白玉雕成;大殿肅穆、莊嚴、雄偉、壯觀,體現出:大覺有情、大化有情、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自己已入佛道,但為度化眾生而留駐世間的意境。
大殿東北配殿是藥師殿,供奉藥師佛及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兩位侍協;於2004年6月建成,2004年8月8日山體滑坡,此殿已全部坍塌。
東配殿還有伽藍殿,供奉伽藍菩薩,殿堂於2004年7月完成主體,尚差屋頂部分,受山體滑坡影響尚待建設中。
西配殿有地藏殿,供奉地藏王菩薩;還有祖師殿,供奉達摩祖師;殿堂於2004年3月建成,建築面積423平方米;殿堂內設定充分體現了地藏王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誓言的意境。菩薩懷著大慈大悲之心,伸出憐憫之手,將眾生從苦難中接引到永恆樂土。
出大雄寶殿向北100餘米,是2002年12月建成的萬佛殿,它座落在寺院最北端,也是全寺的最高點,建築面積926平方米,是一座尚待裝修完善的殿堂。

大殿東側石棉瓦屋頂房內供奉著一尊由南傳佛教緬甸大佛爺捐給寺上的漢白玉臥佛,雖然殿堂簡陋。但仍是香火不斷。
觀音殿內,供奉著一尊高4.26米的漢白玉觀音佛像,殿堂裝修簡樸;但也是來寺的善男信女必拜的菩薩。
虛凝玉佛寺,歷經十一年的恢復重建至今已初具規模,已經建成殿堂十座,總建築面積6700餘平方米,投資1700餘萬元;從山門至萬佛殿五進建築群,在一條中軸線上;各類殿堂設定按漢傳佛教規格布置,大乘佛像中的三身佛(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橫三世佛(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婆娑世界的釋迦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在寺內供奉,是一座初具規模的漢傳佛教寺廟。
四、完善規劃
虛凝玉佛寺在現有基礎上,從2009年至2015年,用七年時間完善總體規劃,完成十五個建築項目。
1、新建海會塔一座,占地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
海會塔建在寺院東坡平台上,2002年已經完成人工挖孔樁30棵的塔基礎;模仿天壇祈年殿的外觀造型,塔高29.7米,外三層內六層,地下設定地宮;配合國家殯葬制度改革,回報多年來支持虛凝玉佛寺恢復重建的佛教弟子,以捐功德送塔位的方式,可存放數萬個骨灰盒。地面一層供奉地藏王菩薩一尊,供人們祭祀朝拜。塔西配殿供奉西方三聖佛像(即: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朝拜三聖后,進入地宮。全塔內部裝修做到防水、防火、防霉;並進行電子監控管理。
2、在現在西廂房東邊平台上,建一座“九龍浴太子”浴佛閣;占地面積35平方米。
浴佛閣供奉的是釋迦牟尼誕生時的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九條龍為他洗浴,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就是釋迦牟尼的誕生日,人來人往,盛世空前。

3、建觀音閣一座占地249平方米。
觀音閣建在大雄寶殿北面,造型為八角鑽尖頂琉璃瓦亭式古典建築,四周回欄環繞,金碧輝煌。殿內供奉觀世音菩薩,手持淨瓶、楊柳、以甘露滋潤苦痛眾生的觀音,使苦難眾生得到無限的安慰與清涼。
4、建藥師殿一座、占地220平方米。
藥師殿建在大雄寶殿東側,為大殿東配殿,造型為單層歇山式琉璃瓦頂的古點建築。殿內供奉藥師佛及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兩位侍協,合稱藥師三尊,又稱東方三聖,要教化世界諸苦眾生。以日光、月光代表了一切清淨的光明,一切法性的光明,一切救度的光明,顯示了藥師佛要使眾生達到成佛境界所現起的方便。
5、建好伽藍殿,占地220平方米。
在大雄寶殿東配殿的伽藍殿,已經完成50%的工程量,造型為單層歇山式琉璃瓦頂的古典建築。殿內供奉“關公”民間稱“關公”是萬能之神,相信關帝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巡察冥司、乃至招財進寶、庇護商賈等多種法力。
6、建一座臥佛殿占地220平方米
緊接著伽藍殿的北邊建臥佛殿,造型仍是單層歇山式琉璃瓦屋頂的古典建築。供奉一尊長2.26米,重兩噸多的漢白玉釋迦牟尼睡姿大佛;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創始人,公元前五百餘年出生於北印度迦毗羅衛城,是該城城主淨飯王的太子。成道後,被世人尊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賢哲”。
7、建一座財神殿占地115平方米
在大雄寶殿西配殿西邊一平台上建財神殿,殿堂座北朝南,採用單層歇山式琉璃瓦屋頂的古典建築;供奉文武二財神。據傳:文財神,他是春秋時期越國的范蠡.他一生三次發財,三次都把所得錢財分散給窮朋友和疏遠的親戚,他能發家致富又能散財;在人們心目中是位難得的偶像。
武財神,趙公明是天帝封他為“正一玄壇趙元帥”,故世人買賣求財者,“可以對神(趙公明)禱,無不如意”。
人們追求、嚮往美滿富裕的生活,崇奉財神,希冀財神保佑自己發財成為人們 心理。

8、建好萬佛殿
2002年12月完成主體工程的萬佛殿,建築面積926平方米,是全寺最北邊最高點的一座殿堂;準備按藏傳佛教規制裝修,供奉藏傳佛教的“唐卡”佛像及一萬尊佛龕,專供放置往生,誕生牌位而設。前廊設定“轉經桶”,供藏傳佛教信眾祈禱;屋頂上裝一大法輪,是藏傳佛教的標誌。
9、建好千佛塔
在萬佛殿東側平台上,設定千佛塔,塔高九層,金屬鑄造,全高九米,塔基高4.5米,正六邊形,四周鑲嵌建寺功德碑,站在千佛塔平台上可以俯視新北市區全貌。
(擬建千佛塔)
10、擬建一座佛教文化中心
佛教文化中心計畫占地800多平方米;設計造型為古典式四合院,建三層,內部裝修按星級賓館標準裝修;正面是漢傳佛教、左邊是南傳佛教,右邊是藏傳佛教;可容納200餘人的專業會議,它既是一座三教合一的佛教文化活動中心,又是一座佛教賓館,準備投資1000餘萬元。建成後可接待省一級的佛教文化活動會議。
11、建一座方丈室、一條《禪茶長廊》
方丈室型為單層歇山式琉璃瓦頂古典建築,計畫占地300平方米;主要供方丈、住持居住,設居室、會客室、功課室及書房等。
在方丈室東邊和伽藍殿東邊,依山勢建一條《禪茶長廊》,長廊為琉璃頂古典建築,座西向東,眺望昆明城,供僧俗信眾品茶休閒、下棋聊天。
12、建好一座居士院
按中國古典式四合院型式,建一座容納200人的居士院,按賓館標準裝修、設定;在院中心設人工水池,栽種荷花、睡蓮;住宿分男賓、女賓,素食堂及配套設施齊全,為來山朝拜的善男信女提供一個舒適的休息環境。
13、建一座櫻花林
在2004年滑坡面上,結合治理滑坡,分台固土護坡,栽種7000餘株櫻花,並適當地修建座椅、小亭,供遊客休息小憩;每逢櫻花開放的季節,呈現出一片萬山紅遍的壯麗景觀,成為寺院的一大亮點。
14、建好西邊塔林
寺廟西邊坡陡,依山勢分台栽種常青樹木。在台地上建成塔林,專供存放大德高僧骨灰及舍利子。在每一平台之間分別種植菩提樹、無憂樹、娑羅樹、七葉樹、龍華樹、龍樹等,造就一小座“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佛教植物世界。
15、整修道路
從山門至大雄寶殿1400米的上山公路,路程短,坡陡,現在是砂石路面;要根據地勢情況,整修鋪設瀝青或混凝土路面,以保障全天侯車行無阻,人行舒適的感覺。將寺內通往各殿堂、各建築群的道路全部整修成高等混凝土路面;隨道路完善排水系統、綠化行道樹,消防水道鋪設等配套設施。

五、佛光普照
到2015年虛凝玉佛寺,完成和實現了規劃大綱中全部建設項目。寺院將成為發展傳播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三教合一的佛教文化活動中心;可以接納和滿足省一級召開三教合一的各種交流會議;可以滿足三教進行相當規模的法事、道場等佛事活動;還可以由南傳佛教來主辦“禪學夏令營”,在學校暑假、寒假期間開班辦學,講佛學、武術、電腦、琴棋書畫;為培養和教化青少年做貢獻。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弘揚佛教教義中合理、積極的成分,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為建設雲南民族文化大省服務,也是虛凝玉佛寺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