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起義

蘭溪起義

蘭溪位於浙江省中西部,屬金(華)衢(州)盆地北緣。1923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確定蘭溪為全省6處暴動中心區域之一。

蘭溪簡介

溪市位於浙江省中西部,地處錢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緣,地理坐標為北緯2 9°1'20"—2 9°27'30",東經119°13'30"—119°53'50",東西長67.5公里,南北寬38.5公里,總面積1313平方公里,距金華市區20.5公里,杭州132公里,市內水系屬錢塘江水系,主要有三江(衢江、金華江、蘭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馬達溪)組成。

起義領導

1928年8月13日至19日,中共浙西特委書記卓蘭芳、嚴汝清等人,在蘭溪西南鄉組織發動了農民秋收起義。

起義計畫

4月中旬,省委特派員卓蘭芳到蘭溪後,即主持召開會議,傳達省委指示。會議決定加強甘溪、壽南等山區黨的組織發展工作,對後陸村惡霸地主陸森林實行鎮壓等。同月22日,卓蘭芳又主持召開浙西各縣代表會議,並成立中共浙西特委,卓蘭芳任書記,加強了對以蘭溪為中心的浙西地區農民運動的領導。5月下旬,卓蘭芳回杭就任省委書記。6月上旬,浙西特委代理書記嚴汝清,按照省委的指示精神,積極進行起義的各項準備工作,並親赴永昌、游埠等區巡視,同時指派特委和蘭溪縣委領導成員分頭前往諸葛、水亭、從善、柱陽、甘溪等區,建立農軍游擊隊,開展經濟鬥爭和游擊戰。經過廣泛深入的發動和組織工作,特委和縣委擬訂了蘭溪起義計畫。7月8日,中共浙江省委再次致信浙西特委,對當時蘭溪的鬥爭計畫提出了批評與糾正意見。省委在信中指出:“決不能幻想全縣定期同時暴動”,同時對鬥爭中黨的領導,民眾的發動,農軍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法,以及鬥爭的口號都作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7月中下旬,特委書記嚴汝清主持召開了浙西特委和蘭溪縣委聯席會議,研究部署了蘭溪的秋收起義問題。在此前後,全縣各級黨組織動員黨員和民眾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8月上旬,蘭溪農民秋收起義,在西鄉永昌鎮爆發。

起義經過

永昌鎮離縣城6公里,系蘭溪西鄉之重鎮。國民黨政府在這裡設有警察分駐所,駐有警察20餘人和省防軍40人。為了奪取警察所和省防軍的武器,特委和縣委組織西鄉農軍攻打永昌鎮。8月13日晚上,壽南、甘溪兩區農軍率先行動。徐柏清、李汝賓、邵根桂等率壽南區的100多名農軍,在蘭(溪)壽(昌)交界處的方染店、麻車崗一帶燒毀地主的房屋及地契、帳冊等。與此同時,姚鶴庭、黃佐華等率領甘溪區的農軍100多名,在殿口村搜殺惡霸地主方如皋未成,收繳了他家的土槍,焚毀了田契憑據等。是日深夜,壽南、甘溪、柱陽、永昌等地農軍,以及長樂石灰山、上方紙槽工人等1000餘人齊集在紅岩坪開會。縣委委員徐玉衡、姚鶴庭和永昌區委書記徐柏清等號召大家勇敢地攻打永昌鎮,爭取多繳獲國民黨警察和省防軍的槍枝。8月14日下午,起義總指揮裘古懷等決定在當晚攻打永昌鎮。入夜,壽南、甘溪、柱陽、諸葛、永昌等區的農軍,和長樂石灰山、上方紙槽工人,總計800餘人先後到達集結地點。裘古懷當即宣布起義隊伍編為1個大隊,下設3箇中隊,由姚鶴庭、徐柏清、李汝賓分任正副大隊長,黃佐華、徐森有等任中隊長。隨後隊伍經八石橋、橋下河向永昌鎮挺進。為配合攻打永昌鎮,14日晚上,嚴汝清坐鎮蘭溪城,指揮隊伍策應西鄉起義。西鄉農軍得知駐永昌之敵,已撤往一華里外的紅店頭村附近的小山頭上,立刻向小山頭逼進。接火後,由於農軍的鳥槍硝受濕,武器不能全部發揮威力,敵人死守陣地一時攻不下來。時近拂曉,農軍點燃了2個稻草堆,想以此擾亂敵人軍心。但是不僅沒有起到焚火擾敵的作用,反被敵人在火光中窺察了農軍虛實,於是敵人就用機槍、步槍向農軍猛烈掃射。經一夜奔襲的農軍已很疲勞,隊伍開始支持不住,裘古懷下令撤出陣地,分散隱蔽。8月16日,中共蘭溪縣從善區委獲悉西鄉農軍攻打永昌鎮,即按特委和縣委的部署,組織發動南鄉農民起來回響。下午,江邊村黨支部書記聶新權獲悉馬達鎮警察分駐所一股警察往殿下嚴村一帶“巡查”,迅即向從善區委負責人鄭根土報告,鄭根土當即決定組織力量,進行打警奪槍。當該股警察進入殿下嚴村蓮花殿時,鄭根土、聶新權指揮由黨員和農會骨幹組成的一支30餘人的隊伍,對警察實行分割圍攻,當場打傷警察3名,繳獲步槍4支、子彈30餘發。之後,鄭根土、聶新權等趁勢在殿下扳召集農軍手持大刀、鱉叉、竹葉槍等武器,先後到下傅、路塘、唐家、前吳、中吳、下包等村鎮壓惡霸地主,焚燒田契。在攻打永昌鎮後,甘溪區130多名農軍在區委書記朱樹庭和黃佐華的帶領下,紮營於朱家村的幡山廟。8月18日,嚴汝清親臨幡山廟農軍駐地指揮。下午2時許,一股省防軍20餘人,途經朱家村的小嶺。嚴汝清獲悉後,決定伏擊殲敵。農軍抄小路迅速進入了鼓角蹄山制高處進行埋伏。當敵軍進至楊嶺橋頭時,嚴汝清一聲令下,農軍居高臨下,以火藥炮向敵猛烈射擊,敵人見農軍人多勢眾,慌了手腳,急忙沿溪坑向建德縣大洋方向逃竄。農軍追擊二三公里,斃傷敵各1名,繳槍1支。

蘭溪農民起義,震憾了整個浙西地區。省反動當局急調省防軍兩個連到蘭溪,對農軍進行“圍剿”和鎮壓。省政府代主席、省防軍司令蔣伯誠還親自出馬趕到蘭溪坐鎮。在白色恐怖的險惡環境中,黨的領導人嚴汝清、邱福祥、陸確忠、陳子清等同志繼續堅持鬥爭。12月28日,嚴汝清不幸在蘭溪城廂豆腐橋頭被捕,翌年6月9日,被殺害於蘭溪金鐘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