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工業學院

蘭州工業學院

蘭州工業學院是甘肅省省屬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套用技術型大學試點轉型院校、“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成員。學校前身是由紐西蘭路易.艾黎於1942年建立的培黎工藝學校,1958年改建為舉辦中等專業教育的甘肅省機械製造學校;1962年與煤炭、電力、輕工、重工和郵電5所中專合併組建了甘肅省工業學校;1974年更名為蘭州工業學校;1989年改建為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2012年,升格為蘭州工業學院。截至2016年4月12日,學校占地面積1692.29畝,校舍建築面積29.8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5.56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9310萬元,館藏圖書78.16萬冊;共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10127人,各類成人本、專科學生3000餘人;共有教職工646人,專任教師529人;開設11個二級學院,本科專業19個、專科專業25個。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蘭州工業學院蘭州工業學院
1940年,學院前身陝西鳳縣“雙石鋪培黎工藝學校”開始籌建。

1942年,陝西鳳縣“雙石鋪培黎工藝學校”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隸屬於原中國工業合作協會西北辦事處領導。

1944年,學院西遷至甘肅省山丹縣,改名為“山丹培黎工藝學校”。

蘭州工業學院蘭州工業學院

1951年,改名為“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業學校”,劃歸西北石油管理局領導,屬中專性質。

蘭州工業學院蘭州工業學院

1953年,劃歸西北石油鑽探局領導,學院遷址蘭州安寧區十里店邱家灣,改名為“培黎石油技工學校”。

1956年,石油部決定,將學院交由蘭州煉油廠籌建處直接領導,學院更名為“蘭州石油技工學校”。

1957年,石油部決定,廣州石油機械安裝技工學校併入學校。

1958年,改為中等專業性質的甘肅省機械製造學校。

1960年,甘肅省機械局決定,將中專教育與中技教育分離,並遷往蘭州市七里河區民樂路66號蘭州電機廠內繼續辦學。經省有關部門和省機械局協調和批准,學院在蘭州市七里河區崔家大灘施工建校,由於正值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到1960年下半年全部停工,所建項目均未竣工,土地移交蘭州市園林局。

1961年,甘肅省機械製造學校首屆畢業生順利畢業。

1962年,將原機械、煤炭、電力、輕工、重工、和郵電局管理的郵電學校合併為甘肅省工業學校。

1964年,經甘肅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同意,甘肅省工業學校辦學主體正式遷往甘肅工業大學(蘭州市七里河區蘭工坪287號)辦學。

1965年,經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和蘭州市人民委員會同意,學院在蘭州市七里河區龔家灣地區徵用土地,作為學院建設用地。

1966年底至1967年初,學院陸續搬遷到新校址辦學,開始了學院發展的新階段。

蘭州工業學院蘭州工業學院

1969年,學院撤校辦廠,更名為蘭州第一工具機廠。

1974年,學院在經歷了四年多的“撤校辦廠”後恢復辦校,更名為蘭州工業學校。

1985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復函同意蘭州工業學校改建為蘭州工業專科學校並呈報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審批。

1989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改建為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同年招收2個專業80名專科生。

1992年,學院被省教委確定為綜合改革試點院校之一,在1993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又被列為重點發展院校之一。

1993年,學院被確定為甘肅省招生並軌試點院校。

1994年開始,學校實行“並軌招生”,當年招生600人,在校學生人數達1300多人,比1989年增長了16倍。

從2003年開始,學院負責實施“甘肅省國家雙邊協定項目”。2003年,學院通過了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評估結論為良好,在全國26所參評院校中名列第10位。也是全國首批接受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院校之一。

2004年、2008年甘肅省高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專家組先後兩次對學校升本工作進行了考察評估。

2010年,學校擴建項目被省發改委核准,南校區建設和征地工作進入到實質性操作階段。

2011年12月,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專家組對學校升本工作進行考察評估。

2012年1月,在瀋陽召開的第六屆全國高校設定評議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與會專家表決同意在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基礎上設定蘭州工業學院。

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升格為蘭州工業學院。5月,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組建蘭州工業學院的通知》。

2012年6月28日,學校舉行揭牌暨70周年校慶慶典日活動。

2015年7月,被甘肅省教育廳列為甘肅省首批向套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展試點院校。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6年4月12日,開設11個二級學院,本科專業19個、專科專業25個。

學院
本科專業
專科專業

機電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 -------

電氣工程學院

自動化、自動化(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氣自動化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供用電技術、風能與動力技術、檢測技術及套用、電子產品質量檢測技術

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方向)、土木工程(道路橋樑工程方向)、工程造價、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建築設備工程技術、市政工程技術

軟體工程學院

網路工程、軟體工程 軟體技術、圖形圖像製作、動漫設計與製作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通信技術、套用電子技術

材料工程學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 焊接質量檢測技術

汽車工程學院

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

經濟管理學院

物流管理、財務管理、經濟與金融 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會計、金融與證券

藝術設計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 --------

人文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文秘、社區管理與服務

外國語學院

--------

商務英語、套用日語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4月12日,學校共有教職工646人,專任教師529人,高級職稱教師264人,其中教授66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356人,其中博士68人。有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家教學團隊1支,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級教學團隊3支,省領軍人才1名,省“園丁獎”11名,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省級優秀專家1名,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23名,省師德標兵3名,省“技術能手”2名。

截至2017年5月10日,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646人,其中專任教師545人。有教授、副教授264人,其中教授66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424,其中博士68人。
國家教學名師:劉燕
省級教學名師:嚴慧萍、王明旭、鄭增銘、朱玉紅

教學團隊級別
教學團隊名稱
負責人
類別
國家教學團隊 機械設計工藝及夾具設計課程教學團隊 王華棟 高職(高專)
省級教學團隊 電力系統及自動化技專業教學團隊 李雙科 高職(高專)
通信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趙又新 高職(高專)
旅遊管理類教學團隊 曹愛明 高職(高專)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新校區圖書館蘭州工業學院
截至2016年4月12日,學校《高等工程專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與2005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廳級教學成果獎37項;建有國家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29門;甘肅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特色專業2個。
省級特色專業(高職高專):機械製造與自動化、電氣自動化技術
國家精品課程(高職高專):機械設計基礎、發電廠電氣部分
省級精品課程(高職高專):檢測與控制技術、機械製造工藝及夾具設計、java語言程式設計、液壓傳動、數控編程技術、高等數學、機械製造工程訓練、市場行銷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塑膠成型及模具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機械製圖、建築力學及結構、工具機電器及PLC、裝飾材料與工藝、發電廠電氣部分、過程控制工程、圖像處理技術、EDA技術及套用、配送管理實務、電力電子技術、汽車構造、資料庫原理及套用、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印前設計與製作、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氣控制與PLC
甘肅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本科):機械製造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實驗中心

學生成績

截至2016年4月12日,學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挑戰杯”學術論文和科技製作競賽、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各類學科技能競賽活動中,先後獲國家級獎勵67項,其中,國家一等獎8項、二等獎29項、三等獎30項,省級獎勵789項,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合作交流

國際交流

截至2016年4月12日,學校先後與英國、德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斯洛維尼亞、瑞士、古巴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簽訂合作辦學協定;開展在校本科生出國(境)交流、學習,開展骨幹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赴國外研修項目,有近百名外籍專家學者應邀來校交流講學;開展與瑞士西北套用科技大學的交流合作;發起成立並加入“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

2017年5月10日,學校積極開展在校本、專科生出國(境)交流、學習,先後派出多名學生到美國、德國、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烏克蘭等國留學。學校被省上列為試點轉型的六所高校之一,積極開展骨幹教師、教學管理人員赴瑞士西北套用科學與藝術大學等國外大學開展了師資培訓等活動,有近百名外籍專家學者應邀來校交流講學,開展了與國內一些重點大學和企業之間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產學合作,支持學校的轉型發展。發起成立並加入"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校企合作

截至2016年4月12日,學校與蘭石集團有限公司、許繼電氣、中國電信甘肅分公司、八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天水星火工具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三元雙日食品物流有限公司等企業協定共建96個校企合作基地。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4月12日,學校建有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工程實驗室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培育基地1個、6個校級研究所。
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甘肅機械裝備先進制造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工程實驗室:甘肅省資源環境信息化工程實驗室
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綠色切削加工技術及其套用實驗室、電子商務運營實驗室
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培育基地:甘肅新型城鎮化中工業反哺農業發展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所:甘肅少數民族文化數位化研究中心、車輛電驅動和電控技術研究所、計算機信息與套用研究所、土木工程研究所、智慧型電子研究所、機電研究所

科研成就

截至2016年4月12日,學校獲各類課題立項27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科技項目立項51項。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省高校科技進步獎,省高校社會科學成果獎等獎勵87項,其中,甘肅省科技進步獎7項。取得專利45項。學校教師先後發表學術論文32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231篇。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新校區圖書館新校區圖書館
據2016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78萬冊,購置了“超星電子圖書”、清華同方“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資料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的“中國學位論文資料庫”等全文資料庫,不定期開放免費試用資料庫。是NSTLCALISCASHL的成員館,提供全文傳遞服務。

學術期刊

《蘭州工業學院學報》是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蘭州工業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學報期刊,創刊於1993年,自2009年改為雙月刊,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9-2269,國內統一刊號CN62-1209/Z。主要刊登基礎理論、套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等方面的論文和有價值的社科類學術論文。主要欄目有:科技開發與套用、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企業管理研究、社科論壇、圖書館建設等。
《蘭州工業學院學報》獲教育部科學技術司頒發的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特色期刊及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優秀學報等14個獎項,每年被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單位訂購收藏,同時作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收錄,由《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等信息機構全文收錄並上網。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校徽以“蘭”的藝術圖案為標誌,形似展翅飛翔。1942是建校時間。
校徽整體是紅色為主色調,象徵充滿希望、熱烈奔放的大學氣息。
校徽外環是蘭州工業學院的繁體字和其英文名稱。

校訓

開物成務、啟智求真
開物成務出自《·繫辭上》:“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開:開通,了解;務:事務。通曉萬物之理,得以辦好各種事情。
開物:通曉萬物的道理,與“啟智”相對;成務:辦成各種事情,與“求真”相對;整體意義跟“實事求是”接近。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高永新

黨委副書記、院長

王華棟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俞子泓
副院長 馮彪、魏軍、馬鐵信、李貴山、鄭小平
紀委書記 廉志端
黨委委員、總會計師 王多興

歷任領導

黨委書記 校長
馬怡良 1993.6-1998.4 馬怡良 1991.10-1998.4
何開源 1998.10-2011.6 何開源 1998.4-2009.8

陳彪

2011.6-2012.11

陳彪 2009.8-2015.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