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源自於1958年創辦的無線電物理專業。1980年成立無線電物理計算機科學系,1986年成立電子與信息科學系和計算機科學系。2000年由電子與信息科學系、計算機科學系和計算中心合併成立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本信息

學院介紹

學院現有在校全日制學生1570人,其中本科生1133人,研究生437人。在職教職員工135人,有專職教師86人,其中教授正高職10人,教授副高職28人,博士生導師9人,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計畫入選者4人,甘肅省高層次領軍人物1人,甘肅省教學名師2人。

學院設有電子與信息科學系,通信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信息安全系;有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研究所、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所、計算機系統結構研究所、現代通信技術研究所、信息與通信工程研究所、電路與系統研究所、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有開源軟體與實時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國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統安全保密測評中心繫統測評(甘肅省)分中心、甘肅省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無線電物理二級學科博士點;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無線電物理、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生物醫學工程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3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有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電子商務等5個本科專業。學院有甘肅省信息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1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甘肅省重點學科1個。自建院以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信息技術人才,畢業生就業率始終在全校名列前茅。

近年來,學院的科研實力顯著增強,先後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50餘項,發表SCI/EI 等高水平文章200餘篇。在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胡斌院長帶領下,學院確立了普適情感計算、化學與生物信息計算、開源可信軟體、視神經計算與智慧型生物信息處理、物聯網中的關鍵技術、非侵入式智慧型光學感測等6個重點研究方向,力爭使學院的科研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和突破。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已經先後與國內外十幾所知名院校建立了長期的校際交流合作關係,每年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學院講學,舉辦學術會議,同時有計畫地選派優秀教師出國開展學術交流、聯合培養等各種交流活動,促進了學院教學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學科建設的整體發展。

繼往開來,學院將以建設具有工科特色的綜合性大學研究型學院為目標,秉承“篤理博學、日新日高”的院訓,堅持“明確定位,凝練方向,科學發展,特色強院”的指導思想,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西部地區一流的信息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

機構設定

電子與信息科學系

計算機科學系

通信工程系

教學部

計算機公共課教學部

實驗中心

基礎電子學實驗中心

研究所

現代通信技術研究所

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所

計算機軟體研究所

信息與通信工程研究所

電路與系統研究所

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所

生物醫學信息研究所

教學科研平台

教育部開源軟體與實時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

985西部地區科學計算與信息技術科技創新平台

國家保密局信息系統安全保密測評中心(甘肅省)分中心

甘肅省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甘肅省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甘肅省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省重點學科

專業劃分

★信息科學與技術基地班(甘肅省信息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質,系統掌握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較強的套用、開發、設計、管理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研究型和套用型相結合的高級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有:C語言、C++語言、數據結構、離散數學、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電路、電磁場理論、非線性電子線路、微機原理與套用、通信原理、微波原理與技術、數位訊號處理、計算機網路、光纖通信、移動通信及相關實驗等。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具有堅實數理基礎,掌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嚴格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訓練的高級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有:線性與非線性電子線路、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C語言與程式設計、單片機原理與系統開發、電磁場理論、信號與系統、計算機網路及相關實驗等。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具有堅實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套用開發基本技能和方法,受到科學研究和實際套用訓練,能從事各類系統軟體和套用軟體研製開發及測試維護的高級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有:線性代數、離散數學、電子線路、彙編語言、計算機組成原理、高級程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作業系統、面向對象技術、軟體工程、接口與通訊、計算機網路及相關實驗等。

★通信工程專業:培養具有堅實數理基礎,掌握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課程有:電路分析、模擬電子線路、高頻電子線路、C語言與程式設計、微機原理與套用、信息信號與系統、移動通信及相關實驗等。

★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掌握電子商務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及先進的電子商務理念,能利用計算機技術從事電子商務系統設計、開發、管理和服務的複合型、實用型人才。主要課程有:離散數學、資料庫技術、作業系統、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計算機網路技術、網站設計與管理、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解決方案、電子商務安全技術、電子銀行等

★信息安全專業:培養從事計算機、通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等領域的信息安全人才。主要課程有:機率論與數理統計、資訊理論、編碼理論、c語言、c++語言、密碼學等。

學院領導

歷任主要領導

姓名 職 稱 任職時間
院長 趙書城 教 授 2000.5—2003.9
李 廉 教 授 2003.10—2008.11
書記 孫朝暉 研究員 2000.5—2008.11

學院現任黨政領導及分工

姓 名 職 務 工作分工
劉亞軍 黨委書記 全面主持學院黨委工作,分管黨委辦公室
胡 斌 院 長 全面主持學院工作
馬志新 副院長 分管本科生教學(含基地建設)和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工作
梅中磊 副院長 分管科學研究工作、研究生培養和工程碩士教學工作
劉頌陽 副院長 分管行政、財務與後勤,主管學院辦公室、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校區實驗室建設工作
王敏 副書記 分管研究生、校本部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及就業工作
朱傑 副書記 分管榆中校區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及校區行政工作

院 長 簡 介

胡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伯明罕城市大學普適感知計算中心主任,教授(Reader);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客座教授;現任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曾在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就讀,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普適計算、協同工作技術、語義網。

2001-2002主持完成弗朗霍夫協會資助項目“e-Qualification”,現主持英格蘭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項目“基於無縫情景的精神疾病健康系統”(2006-2008),英國疾病管理中心基金項目“基於資料庫挖掘技術的個性化神經反饋本體論研究” (2006-2008),以及歐盟科技框架計畫基金項目“普適健康”等多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

歐盟科技框架計畫普適健康課題組評審會委員;IEEE ICPCA,Semantic Web, IEEE U-Media, CSCWD, IEEE ICC 2007, UIC’08, IEEE DSSC’08 等國際會議的主席,組織/程式委員會主席或程式委員會委員;World Wide Web,Web &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s,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Computer Journal, Computer And Informatics, Cluster Computing Journal, The 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等SCI國際期刊的編輯或客座編輯。

在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SCI/EI論文60餘篇。

黨委書記簡介

張繼革,男,漢族。1967年8月出生,山東嘉祥人。1985年5月入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蘭州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清華大學社會科學系雙學位畢業,教育管理副研究員。現任蘭州大學信息學院黨委書記,中共蘭州大學第八屆委員。

1982年考入蘭州大學物理系, 1986年7月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金屬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在清華大學社會科學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

1986年7月至至1991年8月曆任物理系學生輔導員;團總支副書記、書記;學生黨支部書記;助教等職。1993年8月至1994年7月任物理系團總支書記、講師;蘭州大學團委宣傳部部長,調研室主任。

1994年7月至1997年7月任物理系副系主任兼辦公室主任;蘭州大學物華公司經理等職。

1997年7月至2002年10月任蘭州大學團委書記;蘭州大學黨委學工部部長、武裝部部長、學生處處長、畢業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

2002年11月至2008年12月任蘭州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校友總會秘書處秘書長。

曾獲得甘肅省 “優秀基層團委書記”、 “甘肅省高等學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稱號,兩次獲得“甘肅省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曾任共青團甘肅省九屆委員會委員,甘肅省青聯七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副秘書長,中國高教秘書學會理事等職。曾任中共蘭州大學第七屆委員。

本人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先後在國內知名刊物發表文章30餘篇。主編教材6部,承擔項目3項。

研究生教育

計算機套用技術

(Computer Applied Technology)

一、 學科概況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研究計算機的設計與製造;以及信息獲取、表示、存儲、處理、

傳輸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論、原則、方法和技術的學科。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二級學科,計算機套用技術著重研究計算機用於各個領域所涉及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幾十年來,本專業內容發展迅速,已從單純處理數據發展到處理數據、媒體和技術,從科學計算拓展到現代科學技術各個領域、現代社會各個部門和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

二、 學科研究範圍

人工智慧,計算機圖形學與CAD,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多媒體套用技

術,人機互動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基於網路的計算機套用技術;智慧型控制與機器人學,管理信息系統等。

三、 培養目標

研究生應具有堅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掌握系統的有關計算機軟體與理

論、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各種專門知識,熟悉現代計算機軟、硬體環境和工具,有嫻熟的計算機使用技能;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通過與其它學科交叉,能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多種研究與套用課題;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學風;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學位獲得者可在科研院所、工廠企業以及高等院校從事本專業或相鄰專業的科研、工程技術和教學工作。

四、 主要研究方向

1.網路與多媒體信息處理

2.人工智慧理論與套用

3.數字通信與智慧型網路

4.計算機網路

五、 導師隊伍

屈志毅教授、張瑞生教授、申永軍教授、劉禮副教授、馬義忠副教授、張景春副教授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ory)

一、學科概況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研究計算機的設計與製造,以及信息獲取、表示、存儲、處理、傳輸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論、原則、方法和技術的學科。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三級學科,計算機軟體與理論主要研究軟體開發(生產)、維護以及使用過程中所涉及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探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發展的理論基礎。幾十年來,本專業內容發展迅速,軟體上已從機器語言發展成高級語言,從手工性程式設計發展到軟體工程;理論上已從對單純的計算模型的研究深人到對計算機系統理論、軟體理論、計算複雜性理論和計算機套用技術理論的研究。

二、科學研究範圍

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系統理論,軟體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理論,計算複雜性理論,算法設計和分析,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等。

計算機軟體:系統軟體,軟體自動化,程式設計語言,資料庫系統,軟體工程與軟體工程環境,軟體復用與軟體構件技術,並行處理與高性能軟體,網路計算,信息安全,多媒體軟體技術等。

三、培養目標

研究生應掌握堅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掌握系統的計算機軟體或理論和有關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套用技術方面的專門知識;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學風;能勝任計算機科學軟體或理論的教學、科研、軟體系統開發等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計算機數學及其套用

2.軟體工程與技術

3.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4.資料庫量子信息

5.軟體復用技術

6.智慧型軟體

7.軟體自動化

8.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

五、導師隊伍

徐德啟教授、趙書城教授、李廉教授、李永禮教授、陳曉雲教授、王繼民教授、林和副教授、蒙應傑副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