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坪絨毛雞

蘭坪絨毛雞為集肉用型、藥用型、觀賞型為一體的地方特色品種。 蘭坪絨毛雞喙短粗,微彎,不帶鉤,呈黑色或淺灰色。 蘭坪絨毛雞以全身羽毛呈絲狀,有烏骨絨毛雞和非烏骨絨毛雞兩個品系。

蘭坪絨毛雞,原名絨毛雞、絲毛雞。蘭坪絨毛雞的名稱啟用時間為2006年8月,在蘭坪縣遺傳資源摸底調查階段,根據該品種全身羽毛為絨毛以及產區定名為蘭坪絨毛雞,並於2009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蘭坪絨毛雞的具體飼養歷史無從考證,但根據當地老百姓講述,蘭坪絨毛雞在蘭坪飼養的歷史悠久,飼養普遍,是在產區交通不便,長期以來無外血引入的情況下。通過產區民眾在傳統飼養條件下經過長期的自然選育而形成的地方優良品種。
蘭坪絨毛雞為集肉用型、藥用型、觀賞型為一體的地方特色品種。產於蘭坪縣,中心產區為河西鄉的白龍村、共興村、新發村、玉獅村仁興村;原產地為蘭坪縣河西鄉白龍村委會。同時在蘭坪縣境內啦井鎮、兔峨鄉、營盤鎮均有不同程度分布。

品種特徵:
蘭坪絨毛雞體格中等,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腿高粗壯,肌肉發育良好。蘭坪絨毛雞喙短粗,微彎,不帶鉤,呈黑色或淺灰色。單冠居多,少數復冠,冠、肉髯多呈紅色,少數黑色。母雞大部分為倒冠。虹彩呈橘黃色,耳葉大多為紅色,少數為綠色。皮膚多為白色,少數為黑色,脛多為黑色,少數為黃色帶黑斑。蘭坪絨毛雞全身羽毛呈絲絨狀,似松針或山羊毛,較柔軟。但主、副翼羽和主尾羽有部分不完整片羽。毛色以麻青色和麻黃色為主,少數為白色和黑色。麻黃色公雞頸羽、主翼羽、主尾羽末端羽毛為黑色,其他部位為麻黃色,母雞全身羽毛為麻黃色。麻青色公母雞全身羽毛為青灰色。雛雞羽色有灰色和黃色兩種。羽毛生長速度慢,育雛期間頭、頸、鞍羽開始發育,育成期間背羽、腹羽逐步形成,成年期尾羽、主羽形成。
繁殖性能:
蘭坪絨毛雞雄雞性成熟平均日齡為150—160天,適配期160日齡,公母配種比例1:8,公雞利用年限為2年,雌雞開產日齡平均為170—180天,年產蛋80—100枚,最高可達130—150枚。開產蛋重51克,種蛋受精率85%,受精蛋孵化率90%,孵化期19天,雌雞就巢性強,在自然條件下,每產10—12枚蛋就巢一次,每次就巢持續15—30天,種蛋孵化期為21天。在飼料條件較好的情況下,生長發育良好的個體,年就巢次數減少,且持續期也縮短。
生物學特性:
蘭坪絨毛雞以全身羽毛呈絲狀,有烏骨絨毛雞和非烏骨絨毛雞兩個品系。蘭坪絨毛雞適應性較強,在海拔1000-3000米的地區能正常生長繁殖患病較少,但幼雛體小,體質弱,抗逆性差,耐熱性強。蘭坪絨毛雞膽小,一有異常動靜即會造成雞群受驚,影響生長發育和產蛋。一般的玉米、稻穀、大小麥、糠麩、青綠飼料均能餵飼。群居性強、善走喜動、就巢性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