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漂白

蘑菇漂白

蘑菇漂白,一些不法商販延長保質期,採用螢光增白劑對鮮蘑菇進行加工處理,它被人體吸收後,會影響神經系統,大大削弱人體免疫力,加重肝臟負擔,過量接觸,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概述

蘑菇漂白蘑菇漂白
蘑菇漂白,一些不法商販為了賣相好看、延長保質期,使用螢光增白劑來浸泡食用菌的行為,螢光增白劑對鮮蘑菇進行加工處理,螢光增白劑是一類精細化工產品,嚴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它被人體吸收後,會影響神經系統,大大削弱人體免疫力,加重肝臟負擔,同時還可導致細胞畸變。過量接觸,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市場調查

1、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級學生張皓,對市場上的鮮蘑菇調查發現,市場上的鮮蘑菇超九成都被螢光增白劑污染。北京市工商局相關人士稱,張皓的實驗及調查結果“不具科學性”。
2、張皓是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科學探究班”的學員,“鮮蘑菇是否被螢光增白劑污染”的實驗,是在中國農業大學的微生物實驗室做的,並由校外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微生物實驗室高瑞芳博士指導,實驗使用的方法是“暗室中紫外線條件照射觀察螢光”。
3、張皓從不同的零售和批發市場,選擇了不同產地的十六種消費者常吃的食用菌樣品,其中包括口蘑、金針菇、白靈菇、平菇、香菇、草菇、花菇、雙孢菇、木耳等,樣品中還有兩份標註“有機”的,以及兩份乾蘑菇。

調查結果

蘑菇漂白蘑菇漂白
1、經過調查後出具了一份調查研究報告,該報告稱,暗室實驗檢測結果表明,除一份“有機金針菇”樣品和兩份乾蘑菇沒有檢出螢光增白劑外,其他所有樣品都檢出含有螢光增白劑,螢光增白劑主要殘留在菌傘邊緣和菌柄根部。
2、報告證明93%的鮮蘑菇都被螢光增白劑污染了,而乾蘑菇樣品中沒有水分,保質期長,不需要用螢光增白劑保鮮,所以,螢光增白劑殘留量幾乎為零。

各方觀點

1、北京市工商局相關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張皓的實驗及調查結果“不具科學性”。
2、中國農業大學微生物實驗室高瑞芳博士表示,該調查可信度100%,高瑞芳博士稱不光是蘑菇,他們還對木耳進行了調查,發現木耳也使用增白劑浸泡過。
3、螢光增白劑是一類精細化工產品,嚴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它被人體吸收後,會影響神經系統,大大削弱人體免疫力,加重肝臟負擔,同時還可導致細胞畸變。過量接觸,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建議措施

蘑菇漂白蘑菇漂白

1、買蘑菇要“看、摸、聞”,購買時首先看顏色:含螢光增白劑的食用菌,表面白亮,有水洗的感覺,在陽光下可產生紫色螢光,損傷部位顏色變化不明顯,不含螢光增白劑的,菇面白色或稍微帶黃,損傷處顏色深黃。
2、摸蘑菇表面:含有螢光增白劑的,表面滑爽、手感好,有濕潤感;不含螢光增白劑的菇面發澀,表面沾有泥巴,摸上去比較粗糙、乾燥。聞氣味:購買時要選擇沒有發酸發臭的蘑菇。

信息公開

1,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就“鮮蘑被漂白事件”,向北京市工商局申請公開政府信息。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兵表示,已經將申請快遞到市工商局辦公室,“希望市工商局能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給予回復。”
2,申請人認為,鮮蘑菇是否被漂白,涉及北京市兩千萬人的食品安全,屬於應當告知社會的重要政府信息。北京市工商局應依法公開相應政府信息,解除社會對於該食品安全的憂慮。何兵認為,食物是市民最為關心的事情,這在百姓看來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北京市工商局在得知此事後,即沒主動找該學生進行核實調查,也沒有在市場上封存樣品進行調查,“這種行動和態度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
3,據何兵介紹,該中心此前也對幾家部委單位發過“信息公開”函,但對北京市政府部門,這還是第一次,“現在很多政府部門信息不公開,我們希望自己的行動能推動政府部門做個‘透明政府’。”

法學教授叫板工商局

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主任何兵教授發博文稱,針對“蘑菇漂白”事件,他組織學生在北京市(含郊區縣)採集22組蘑菇樣品,通過自購的紫外分析儀檢測,發現3組樣品存在明顯的螢光斑點。何兵表示,準備起訴一家民營檢測機構及北京市工商局。對此,有學者認為,蘑菇普遍存在一定螢光物質,理論上僅紫外線照射不足以判定是否遭螢光增白劑漂白,但不排除確曾被漂白。也有食用菌學者認為,禁止水洗口蘑進入市場,不失為好辦法。

教授自購儀器測螢光

據何兵稱,他曾將在市場上採集的蘑菇樣品送往多個檢測機構,但均遭到拒絕或以某種理由推脫。一家檢測機構原本已接受其檢測樣本,但最終告知其,限於某種原因,檢測不能進行。2010年12月17日,分別從市區及郊區縣多個超市採集的22組蘑菇被放置於紫外燈下檢測,其中包括口蘑、平菇等7種蘑菇。何兵說,他們從相關部門拿到於2006年農業部頒發的《食用菌中螢光物質的檢測》標準。“國家不檢測,我們自己動手。”據一名參與檢測的研一學生說,按照上述檢測標準的具體步驟,在避光條件下,其中3組蘑菇在紫外燈下顯現出藍紫色光斑。“北京市兩千多萬市民的食品安全,根本沒有保障。”何兵在部落格中稱,作為事件的後續,他已經讓學生草擬好訴狀,準備狀告北京市工商局和一家檢測機構。“一個是行政訴訟,一個是民事訴訟。”何兵博文中稱,北京市場兩千萬市民的食品安全,不能僅僅靠工商局自己檢測。必須設立制度,動員社會和廣大人民民眾參與。政府應當在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設立檢測機構,免費讓消費者送檢。此外,要鼓勵社會資金設立檢測機構,用市場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修訂規則,加大對不安全食品的賠償和處罰力度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