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枯葉蛾

蘋果枯葉蛾

蘋果枯葉蛾,所屬動物界,屬枯葉蛾科,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等地。

基本信息

蘋果枯葉蛾
【中文名】 蘋果枯葉蛾
【別名】 杏枯葉蛾、苹毛蟲
【學名】 Odonestis pruni Linnaeus
【 目 】 鱗翅目
【 科 】 枯葉蛾科
【寄主】 薔薇蘋果
【為害特點】 幼蟲為害嫩芽和葉片,食葉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將葉片吃光僅留葉

【特徵描述】

成蟲形態特徵: 雌成蟲體長25~30mm,翅展52~70mm;雄成蟲體長23~28mm,翅展45~56mm。全身赤褐色,複眼球形黑褐色,觸角雙櫛齒狀,雄櫛齒較長。前翅外緣略呈鋸齒狀,翅面有3條黑褐色橫線。內、外橫線呈弧形,兩線間有1明顯的白斑點,亞緣線呈細波紋狀。後翅色較淡,有兩條不太明顯的深褐色橫帶。 卵形態特徵: 橢圓形,直徑約1.5mm,初產時稍帶綠色,中間灰白色,並有雲狀花紋。 幼蟲形態特徵: 末齡幼蟲體長約50~60mm。青灰色或茶褐色,體扁平,兩側緣毛長,灰褐色。胴部青灰色或淡茶褐色,腹部第一節兩側各生1束黑色長毛,第二節背面有1黑藍色橫列毛叢,腹部第八節背面有1個瘤狀突起。 蛹形態特徵: 長約30mm,紫褐色,外被灰黃色紡錘形繭,繭外有幼蟲體毛。

【發生規律】

該蟲發生代數因地區而異。東北1年l代,陝西關中1年2代,河北昌黎1年3代。均以幼齡幼蟲緊貼於樹皮上或枯葉內越冬。蟲體顏色近似樹皮,不易被發現。在昌黎觀察,5月上、中旬越冬代幼蟲化蛹。化蛹前先在小樹枝上或樹皮縫內結繭。5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蟲羽化。成蟲晝伏夜出,具趨光性。羽化後6~8小時即可交尾,再經4~6小時即產卵。卵多散產在樹枝和樹葉上。1頭雌蟲平均產卵450粒。越冬代成蟲壽命4~5天。第一代卵在5月下旬孵化,孵化率約為70%。幼蟲主要取食葉肉,有時亦吃葉脈,最喜食幼芽。老熟幼蟲耐飢餓能力強,斷食4天多仍可成活。7月中旬幼蟲老熟並吐絲結繭。7月下旬出現成蟲並產卵。第二代卵在8月上旬孵化,9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吐絲結繭,10月中旬出現成蟲並產卵。第三代卵在10月下旬孵化,11月中旬以2~3齡幼蟲在樹皮縫隙或樹幹上越冬。

【防治方法】

1. 人工防治:冬季結合整形修剪,刮除樹皮,清理枯葉,殺滅越冬幼蟲;越冬幼蟲出蟄前用80%敵敵畏200倍液封閉剪鋸口、枝杈及其他越冬場所; 2. 誘殺:成蟲發生期用黑光燈或高壓汞燈誘殺,或用性誘劑誘殺,或用糖:酒:醋:水為1:1:4:16配製的糖醋液誘盆掛於樹冠內誘殺成蟲; 3. 生物防治:釋放赤眼蜂:發生期隔株或隔行放蜂,每代放蜂3~4次,間隔5天,每株放有效蜂1000~2000頭; 4. 藥劑防治:春季幼蟲為害初期施實藥劑防治,可選噴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青蟲菌6號500~1000倍液、5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殺滅菊酯)乳油等合成菊酯類農藥3000倍液。

【地理分布】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等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