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迨

蘇迨

蘇迨[dài](1070——1126年),蘇軾次子,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曾任宋承務郎、饒州太常博士、進士、朝漢大夫、參廣東省政、朝散郎、尚書駕部員外郎。蘇迨著有《正蒙序》、《洛陽論議》。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蘇迨 蘇迨

父親:蘇軾。

母親:王閏之。

個人作品

所著:《正蒙序》、《洛陽論議》。據蘇氏族譜記載,蘇迨1093年以蘇昺之名任饒州太常博士,1094年以蘇鼎之名考中哲宗紹聖元年甲戌連科捷進士,授朝漢大夫,後因諫元祐學術,貶參廣東省政,樂居番禺韋涌南邊坊。欽宗靖康元年卒,離年57歲。

和同鄉游師雄一起投奔張載門下求學,《關學編》稱他“師張載橫渠最久”。

人物故事

蘇迨和范育、蘭田三呂被稱為張載高足弟子。他和呂大臨聽從張載教誨,“不留連於科舉”,一生追求學術研究,以倡明關學為己任,呂大忠稱他“年四十,不求仕進,從故崇文校書橫渠學,為門人之秀。”後因品學兼優,以布衣召為常博士。宋哲宗元符年間,“入黨箱”而為朝廷官,統管繞州。他在上任途中過洛陽夜宿二程弟子彥明館所,程頤前來拜訪他,對在座的學者指出蘇季明從不以官職的升遷為意願。在座的尹火亨問蘇迨:“你上書為國家著想,為何不為身計想?”蘇迨對他說:“若為國家著想,自當赴繞州,若為自身進取計,我是看不上繞州這個統管職務的。”說明了他對名利的淡泊。張載去逝之後,他已到晚年,仍求學不已,而又拜程頤為師,時值彥明、尹火亨以狀元進士及第一二名。蘇迨對他們說:“你們科舉一二名被稱之學業最優秀者,但科舉之外也有出類拔萃的學者。”彥明聽後仍不思理解。有一次,他倆人閒時喝茶,又談論此事,蘇迨以盞燈示曰:“此豆不是學?”彥明方才大悟。

蘇迨跟隨張載最久,被秦之士大夫稱之為“門人之秀”。張載晚年將他的重要著作“正蒙”授於他說:“此書於歷年致思所得,而吾將有等於學者,正如老禾之株枝別故鄉,所少者潤澤華葉爾。”他不負重望,於元祐二年(1087),效仿論語、孟子體例,編為十七篇而傳後。張載二次在朝廷辭去太常禮院而西歸橫渠,過洛陽與二程人性、宇宙、倫理等進行了談論,由他記錄整理“為洛陽議論”。朱熹表彰《正蒙》此書“行與世”,當為蘇迨之功。

蘇迨一生遊學於張載、二程之間,史冊記載他著述甚少,我們無法全面瀏覽他的思想,只有《關學編》介紹較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