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情報系統

蘇聯情報系統(Soviet information systems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建立至60年代蘇聯形成了國家科技情報系統(ГСНТИ)。1960年11月29日蘇聯部長會議決議將國家科技情報系統分為4級科技情治單位即1級為11個全蘇情治單位;2級為90箇中央部門的情治單位;3級為14個加盟共和國和113個跨部門、跨地區的情治單位;4級為8800個企事業單位的情報處室,還有1.52萬個科技圖書館。1976~1980開始建立情報聯合體,已有6個專業聯合體和3個地區聯合體。蘇聯目標是建成國家自動化科技情報系統。

蘇聯情報系統

正文

蘇聯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建立至60年代形成的國家科技情報系統(ГСНТИ)。1960年11月29日蘇聯部長會議通過決議,確定國家科技情報系統由4級科技情治單位組成。第1級為11個全蘇情治單位,第2級為90箇中央部門的情治單位,第3級為14個加盟共和國和113個跨部門、跨地區的情治單位,第 4級為8800個企事業單位的情報處、室,還有1.52萬個科技圖書館。從第10個五年計畫(1976~1980)開始建立情報聯合體,已有6個專業聯合體和3個地區聯合體。各級情治單位有約定的分工,通過有組織的情報流動相互聯結成一個整體化的系統,集中加工世界科技文獻產生的情報,從上向下流動,本國的科研成果、先進生產經驗等情報,從下向上流動。總的目標是建成國家自動化科技情報系統。
國家自動化科技情報系統 (ГΑСНТИ)是通過數據通信網由全蘇、中央各部門、加盟共和國和跨部門、跨地區自動化情報中心聯結而成是自動化情報系統。這些中心按專業建立分散式資料庫,定出服務規則,以磁帶和縮微品等形式交換情報,共享情報資源。
蘇聯建設國家自動化科技情報系統的步驟是:在第7 個五年計畫期間(1961~1965)實現將情報輸入計算機並通過照像排版編印情報刊物; 第 8 個五年計畫期間(1966~1970)建立3個部門自動化情報系統;第9個五年計畫期間(1971~1975)建12個自動化情報系統並投入運行。鑒於當時還只有第 2代計算機,所建系統不能兼容;第10個五年計畫期間(1976~1980)便在第 3代計算機的基礎上建成了78個全蘇、聯合體、部門和加盟共和國的自動化情報系統,並開發了網路情報技術,按專業領域和文獻類型建立和發行磁帶文檔,建立了第1批包括22個全國主要科技情治單位在內的自動化情報中心網;第11個五年計畫期間(1981~1985)建立了分散式自動化資料庫,用戶可在終端通過通信線路檢索遠地資料庫。
1985年後,全蘇、中央部門、加盟共和國和跨部門、跨地區科技情報中心已有 100多個自動化科技情報系統投入運行。有24個機構生產文獻磁帶,每年約300萬條記錄;有22箇中心按不同專業和文獻類型用磁碟建立了追溯資料庫,總容量已達1200萬條記錄。在不同城市的許多科技情治單位、企業和單位建立了大約200 個遠程在線上檢索終 端。綜合性 追溯資料庫設在全蘇科技情報所。部門科技情報中心利用全蘇科技情報所提供的部分文檔建立各部門的專業性追溯資料庫;加盟共和國和地區中心按照本國和地區的需要利用全蘇和部門情報中心提供的特定專業和類型的資料庫產品,提供情報檢索服務。該系統預計到第12個五年計畫(1986~1990)末完成。以後的任務是擴大用戶範圍,提高經濟效益。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