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理工學院

蘇州理工學院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前身為江蘇科技大學南徐學院,南徐學院成立於2002年,2005年經教育部批准以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二級獨立學院。2012年,在江蘇科技大學南徐學院辦學十周年之際,經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為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遷址張家港市。學院設定了22個本科專業(方向)。學校為江蘇除南大金陵學院、東南成賢學院後第三所可招收本二批次的獨立學院。學院占地約856畝,建設總投資10餘億元,總建築面積約27萬平方米。目前蘇理工共有學生4255人。蘇理工充分依託江蘇科技大學的整體辦學優勢,結合江蘇科技大學特色和社會需求開展學科建設與學術研究,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不斷得到提升。目前,校區面向地方支柱產業與新興戰略性產業,形成了冶金、材料、機電、能源、軟體、電子、信息、船舶、土木、物流、經濟和工商管理等張家港及周邊地區急需的相關專業(群)。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是江蘇科技大學與張家港市政府合力主辦的一所大學,前身是江蘇科技大學南徐學院,學院坐落在風景優美的全國衛生文明城市----張家港市。學校地處張家港市區,交通方便、環境幽雅、設施齊全,占地856畝,校舍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一個“生態型、數位化、園林式”的現代化校園為學子們的求知深造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012年,江蘇科技大學南徐學院辦學十周年之際。由於南徐學院主要的辦學場所南校區占地只有250多畝,與教育部26號令規定的校園面積有較大出入,成為南徐學院辦學十年遭遇到的最大發展難題。為了突破這一制約發展的“瓶頸”,順利通過教育部2013年的驗收,同時也是順應當前民辦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和要求,學校領導層本著獲取更好辦學資源和長遠發展的原則,積極開拓辦學思路,尋求新的辦學合作力量。幾經磋商後,學校與張家港市政府達成合作協定,雙方決定合資主辦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

學院堅持以特色求生存,以改革保質量,根據“寬口徑、厚基礎、重套用、求創新、強能力”的辦學理念,以高起點、高質量、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為指導思想,積極探索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還確立國際化辦學的教育理念,力求培養國際化人才,目前已與美國澳大利亞的機構和高校開展多方面的國際合作,如IBI項目和IOE項目等。

蘇州理工學院充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資訊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為目標,特別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創新精神的培育,全方位為學生就業、擇業、創業提供知識支撐、人生導航、成才通道和實踐平台,努力使學院成為經濟發展需要的套用型、複合型和創造型人才的搖籃。

培養目標

學院以“成人、成才、成功”為培育目標,努力營造“自尊、自信、自強”的文化氛圍,以人文氛圍陶冶學風,以創新實踐提高學風,強化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育人的理念。為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學院所設立的獎學金獎勵面達35%以上,特等獎學金每學年5000元。學生學業期滿,且成績合格,由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學生由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授予學士學位;畢業生享受普通高校統招畢業生同等待遇。

辦學理念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
學院堅持以特色求生存,以改革保質量,根據“寬口徑、厚基礎、重套用、求創新、強能力”的辦學理念,以高起點、高質量、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為指導思想,積極探索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依託江蘇科技大學的學科基礎,根據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定專業。現設有社會需求量大、就業前景廣闊、優勢特色明顯的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程管理、船舶與海洋工程、物流管理、英語、焊接工程與技術、社會體育等20多個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蘇州理工學院依託江蘇科技大學的一流師資,共享母體的教育教學資源,相對獨立地組織實施教育教學,實行學分制、導師制、主輔修制等嚴格而富於創新的教育管理辦法。為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由江蘇科技大學名師組成教學督導組、老專家聽課組全程監控課程教學;運用市場手段鼓勵江蘇科技大學優秀骨幹教師在院授課,任課教師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在60%以上。學院確立國際化辦學的教育理念,力求培養國際化人才,目前已與美國、澳大利亞的相關機構和高校開展多方面的國際合作,如IBI項目和IOE項目等。

辦學特色

學院綜述

蘇州理工學院充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資訊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為目標,特別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創新精神的培育,全方位為學生就業、擇業、創業提供知識支撐、人生導航、成才通道和實踐平台,努力使學院成為經濟發展需要的套用型、複合型和創造型人才的搖籃。

專業設定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
學院依託江蘇科技大學雄厚的學科實力,以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導向設定專業,現有船舶與土木工程系、機械與材料工程系、電子與信息工程系、經濟管理系4個系,設定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焊接工程與技術、機械電子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通信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物流管理、旅遊管理、社會體育等20多個專業,逐步形成了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結構合理、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學科專業體系。

師資隊伍

蘇州理工學院學院舉辦方是江蘇科技大學與張家港市人民政府,辦學成果豐碩,辦學經驗豐富。學院依託江蘇科技大學的一流師資,共享母體的教育教學資源,相對獨立地組織實施教育教學。任課教師主要由江蘇科技大學選派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的優秀教師擔任,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和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60%以上。

教育質量

學院實行學分制、導師制、主輔修制等嚴格而富於創新的教學管理辦法和充滿生機活力的運行機制。由江蘇科技大學名師組成老專家組、教學督導組全程監控課程教學。學院堅持執行早、晚自習制度、床卡制度和寢室檢查制度;嚴格課堂紀律,實行學生考勤制度。同時學院努力營造“自尊、自信、自強”的氛圍,以人文氛圍陶冶學風,以創新實踐提高學風,強化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育人的理念。

學生素養

學院要求學生學好自己的“一個專業”;掌握外語、計算機“兩門工具”;練就口頭表達、書面表達和

人際溝通“三項技能”;培養自強、誠信、務實和創新“四種品德”。學院還將國際化的辦學教育理念融入專業培養中。學院十分注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將心理素質教育課列為各專業必修課。通過開展各類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素質拓展等系列素質教育,寓教育於文化活動之中,促進學生全方位素質的健康發展。學生完成規定學分,成績合格者,將頒發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普通全日制本科畢業證書,符合條件者由蘇州理工學院學院授予學士學位。另外為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學院所設立的獎學金獎勵面達35%以上,特等獎學金每學年5000元。

就業前景

蘇州理工學院地處蘇南製造業基地和江蘇沿江開發帶,根據其地理優勢,確定了面向製造和服務行業,培養基礎知識面寬、實踐動手能力強,與人才市場“零距離”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的辦學思路。學院選擇市場緊缺專業招生,強調對學生實踐、套用能力與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就業率一直在90%以上。學院以嚴謹的作風,嚴格的管理和良好的學風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普遍讚譽。

辦學目標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
目前,學院正進一步明確辦學定位,完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並將一如既往地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求進步,力爭將蘇州理工學院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教學型獨立學院。秉張家港市之靈秀,承江蘇科大人文之精神。蘇州理工學院充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資訊時代對人才的培養要求,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工為主,經、管、文並蓄,多學科協調發展,在嚴格規範管理的同時,特別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創新精神的培育,全方位為學生就業、擇業、創業提供知識支撐、人生導航、成才通道和實踐平台,努力使學院成為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套用型、複合型和創造型人才的搖籃。

科研水平

2014年
1.完成各類縱向基金項目申報、立項工作。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立項5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3項;省產學研前瞻項目立項2項;省社會科學基金立項1項;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立項3項;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立項2項;蘇州市社會科學套用研究課題立項4項;省體育局課題立項2項;張家港市科技計畫項目立項3項;張家港社會科學套用研究課題立項2項。
2.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10餘項,實現契約金額300餘萬元,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0餘項。年內申請專利12項,授權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軟體著作權3項。教師在各類期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190篇,國外期刊發表論文48篇,三大檢索SCI、EI、ISTP等收錄論文15篇,出版專著3部。
3.開展2014年校區青年科研基金申報立項工作。6項申報項目獲得資助並立項,資助經費4萬元。
4.開展學術論壇及學術交流活動。第21屆青年教師學術論壇共徵收各類學術論文稿件49篇;年內共舉辦19場學術專場講座。
參加“張家港市自然科學優秀科技論文”評選活動,9位教師分獲一、二、三等獎。

圖書館建設

2014年圖書館入藏中文新書28100冊,期刊合訂本596冊,總計28696冊。截止年底,館藏文獻總量為228071冊。提供522種期刊,52種報紙供讀者閱覽。電子文獻實現與校本部相同的IP認證模式

領導介紹

第一任院長:黃國建

1942年11月生,教授、碩士生導師。籍貫:江蘇省常州市。196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80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1965-1978年在武昌造船廠任技術員、工程師;1981年起在江蘇科技大學(原名鎮江船舶學院、華東船舶工業學院)任教,先後任自動化系系主任、院教務長、副院長等職,1994年晉升為教授。1984年、1997年先後在義大利帕維亞(PAVIA)大學凱特(MARQUETTE)大學進修。現為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江蘇省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曾任鎮江市計算機學會、鎮江市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1994年被評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系統優秀教師,199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起與北京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美國威斯康星州馬凱特(MARQUETTE)大學進修。現為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江蘇省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曾任鎮江市計算機學會、鎮江市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1994年被評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系統優秀教師,199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起與北京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主要從事自動化領域中的計算機控制及人工神經網路技術套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後主持“九.五”國防預研重點項目、船舶工業國防科技基礎研究基金項目和企事業單位委託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項目多項,獲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江蘇省國防科技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二、三等獎各一項。主編船舶類規劃教材、論著多部,在國內外著名期刊、核心期刊和統計源期刊以及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發表各類學術論文數十篇。

第二任院長:顧平

1963年生,碩士生導師、教授。1980年7月畢業於華東船舶工業學院計算機與自動化專業,1993年在江蘇大學內燃機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0年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工程與科學博士研究生.先後主持並參加八五國防重點科研項目,江蘇科技廳科技項目,企業委託科研項目多項,獲江蘇省科技進步四等獎1項,鎮江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20多篇,獲華東船院管理骨幹,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第三任院長:葛世倫

葛世倫,男,1963年10月生,浙江天台人,漢族,管理學博士,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選,省“青藍工程”學科帶頭人,鎮江市勞動模範。曾任江蘇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院長,現已調任鹽城工學院任職黨委副書記,校長。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華東工程學院自動化本科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1984年9月至1987年4月在華東工學院軍事系統工程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1999年2月至2003年3月在南京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獲管理學博士學位。1995年6月至2002年2月任華東船舶工業學院管理工程系副主任,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任管理工程系主任、經濟管理學院院長。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任江蘇科技大學校長助理。2007年3月任現職至今。
主要從事管理信息系統,企業信息模型,製造業信息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國家、省部及企業委託科研項目20餘項;主持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金舟”CAPP/PDM/ERP管理軟體,通過科研成果轉化,建立了以“影子工廠”為核心特色的相對完備經管實驗教學體系;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1部,教材4部,先後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省一類優秀課程1項,省二類精品課程1項;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級及企業委託項目多項。現為省“十一五”重點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首席學科帶頭人,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敏捷造船集成管理研究團隊帶頭人,信息系統協會中國分會常務理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理事,省現場統計研究會常務理事,省系統工程學會理事。

學校常住領導

俞孟蕻,男,1962年7月生;工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校人事處處長;現擔任:江蘇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張家港校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蘇理工常務副院長俞孟蕻、中國造船學會高級會員、江蘇省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航空學會常務理事、船舶電工專委會理事、《中外船舶科技》編委等學術和社會職務。

開設專業介紹

土木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各類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在房屋建築、地下建築(含礦井建築)、道路、隧道、橋樑建築、水電站、港口及近海結構與設施、給水排水和地基處理等領域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是我校特色專業,培養掌握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岩土力學和市政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從事土木工程的項目規劃、設計、研究開發、施工及管理能力,能在房屋建築、地下建築、隧道、道路、橋樑、礦井等的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學科:力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岩士力學、地基與基礎、工程地質學、工程水文學、工程製圖、計算機套用、建築材料、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工程結構、給水排水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
隨著城市建設和公路建設的不斷升溫,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形勢近年持續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對大多數畢業生來講並非是難事,然而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與國家政策及經濟發展方向密切相關,其行業薪酬水平近年來更是呈現出管理高於技術的傾向,而從技術轉向管理,也成為諸多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職業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頸。如何在大學階段就為“錢”途做好準備,找到正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呢?

工程管理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或船舶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化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領域或船舶製造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複合型高級人才。
本專業的主要課程:管理學、經濟學、套用統計學、運籌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工程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市場學、經濟法、土木工程或船舶工程、工程項目管理、工程估價、契約管理、工程項目融資、工程力學、工程結構。
就業前景:本專業涉及就業領域對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較普遍。從銀行證券到酒店賓館,從建築企業到房地產開發公司都急需補充大量的工程營造管理及相關專業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場上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前景比較樂觀。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寬廣的熱、機、電、管理論基礎及較強的工程實踐動手能力的熱能與動力工程方面的高級工程套用型技術人才。
本專業主要課程有計算機系列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機械製造技術基礎、電工電子技術、測試技術基礎、工程熱力學、動熱質傳遞基礎、自動控制基礎、熱能與動力機械及裝置方面的專業課程。
就業前景:專業主要方向就是熱電、動力,製冷!這得看各個學校了,不同的學校涉及的方向就不同!熱電主要就是熱電廠吧,動力就是內燃機方向了,畢業後主要去汽車廠,機車廠的發動機部門,也能去研究所的!製冷就是空調方向了!前景還是很好的!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知識面寬、既有較紮實的機械工程基礎知識,又掌握基於計算機信息處理和自動控制理論的機電系統集成技術,能從事現代機電系統研究開發、設計、套用及技術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套用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在掌握大學生所必備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理論以及外國語的基礎上,主要系統地學習機械設計製造、機電一體化方面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學一些設計軟體,CAD這最基礎的一定要熟練,然後學一個三維的,SolidWorks、Pro\E、UG精通一個、另外的最好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具有進行機電產品開發、設計、製造及機電設備控制和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的主要課程: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液壓與氣壓傳動、電工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套用、自動控制基礎、測試技術基礎、機械設備電氣控制、機電傳動與控制、數控技術等。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

本專業方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寬厚型、複合型、開放型和創新型的優秀人才,畢業後從事與車輛工程有關的研究、設計、製造、檢測、維修、行銷以及現代汽車企業設計及管理方面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套用型技術人才。
通過四年的系統學習和訓練,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紮實的自然學科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良好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數學、力學、計算機、機械學、汽車理論、電子技術、工業自動化、工程管理與現代市場經濟等基礎理論;具有本專業必需的製圖、試驗、計算、測試、文獻檢索等基本技能及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套用能力;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需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強的綜合素質;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敏銳的市場意識;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的基本能力。
專業主要課程:機械原理、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械設計、液壓與氣動、微機原理與套用、自動控制基礎、測試技術基礎、機械設備電氣控制、數控技術、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發動機原理、汽車實驗學、汽車製造工藝學等。
註:目前本專業自2012屆開始停招,已有的畢業生為08屆、10屆、11屆。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該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面向工程實際,具有基礎理論紮實,實踐能力、管理能力、適應能力較強和富有一定創新精神的,在數位化設計與製造方向、模具設計與製造方向,能將現代製造業的新技術向生產領域轉化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級套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通過四年的系統學習和訓練,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紮實的自然學科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良好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數學、力學、計算機、機械學、電子技術、工業自動化、工程管理與現代市場經濟等基礎理論;具有本專業必需的製圖、試驗、計算、測試、文獻檢索等基本技能及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套用能力;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需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強的綜合素質;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敏銳的市場意識;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的基本能力。
專業主要課程:工程圖學、機械原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械設計、液壓與氣動、微機原理與套用、自動控制基礎、測試技術基礎、機械設備電氣控制、數控技術等。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本專業為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培養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套用和開發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是一個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寬口徑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套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電路理論、信號與系統、電子電路、微機原理與接口、單片機及套用、電磁場理論、數位訊號處理、通信原理、電子測量與虛擬儀器、DSP原理及套用、數字圖像處理、嵌入式系統、可程式器件與硬體描述語言、積體電路系統及其套用、船舶電子導論、船舶導航原理等。學生畢業後,可以到IT行業、研究院所、各類高等院校或工業(船舶)企業從事研發、教學或管理工作。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嵌入式軟體人才)

本專業的特色是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與NIIT學模式相結合。NIIT目前已經成為印度第一、全球第二大軟體教育培訓機構,擁有近8000人規模的服務外包軟體開發團隊與近500人規模的軟體課程體系研發團隊,其課程體系直接面向國際國內大型的IT企業,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本專業在引進NIIT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還保留了我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特色內容,即嵌入式系統課程體系。本專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軟體工程與軟體開發方面基本知識與技能,還可以學習嵌入式系統及其開發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從計算機硬體、軟體、網路及其套用等各方面接受全面訓練。通過本專業的培養,使學生成為具有軟體開發工程理念及嵌入式系統開發能力的實用複合型軟體工程技術人才和軟體工程管理人才,使其能勝任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等部門有關軟體開發、計算機套用、教育、管理和維護等方面的工作。本專業還與NIIT無錫培訓中心簽署協定,學生可以有選擇地在該培訓中心完成面向企業課題的畢業設計工作,接受就業指導和培訓。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程式設計、作業系統、離散數學、軟體工程、資料庫系統、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網路、軟體項目管理、嵌入式系統原理、嵌入式作業系統、嵌入式軟體開發、OOPSusingC++,DataStructures&Algorithms,ObjectOrientedAnalysis&DesignusingUML.
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套用系統軟體的開發工作,包括資料庫管理系統、通信及網路應用程式、嵌入式系統等,其就業領域包括世界知名的軟體大企業、軟體開發公司、企事業單位等。
本專業的就業前景比較樂觀。近年來,IT業的核心技術已經集中在積體電路晶片和作業系統這兩個部分,而嵌入式作業系統則是驅動硬體系統的靈魂。因此,通過嵌入式軟體增加產品的附加值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世界各國和各知名廠商都在為嵌入式軟體的發展而努力。但是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當前制約嵌入式系統發展的瓶頸。初入門的開發人員平均月薪一般都能達到5000元,有三年以上經驗的人員年薪都在10萬元以上,有10年工作經驗的高級嵌入式軟體工程師年薪在30萬元左右。儘管待遇可觀,可是相關企業還是很難招到合適的員工。嵌入式系統開發工程師工作兩到三年,年薪就有10萬到40萬,這個也有地域的限制的,一般在沿海地區,學的比較好的學生出去一個月3000—8000不等的,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本專業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培養具備計算機科學技術基礎理論,能從事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套用開發研究能力和維護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是軟硬體結合、面向系統、側重套用、適應面廣的寬口徑專業。
本專業學生通過四年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使其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具備計算機軟、硬體系統(如網路資料庫、人工智慧套用、自動測控等)的設計、開發的能力。
主要課程:電子技術、離散數學、數據結構、程式設計語言、作業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接口、計算方法、軟體工程、資料庫基礎、計算機網路、嵌入式系統原理、網路工程系統集成等。學生畢業後,可以到公司、研究院所、各類院校或工廠從事計算機套用方面的研發、教學或管理維護工作。
本專業就業前景比較樂觀,畢業生可從事計算機軟硬體和網路系統的設計開發、套用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在教育部門、企事業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通信網路、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集成、套用開發方面的工作。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本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製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套用等領域工作的寬口徑“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主要學習電工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控制、計算機技術等方面較寬廣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
本專業的主要特點是強弱電結合、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軟體與硬體相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本專業學生需要受到電工電子、信息控制及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解決電氣工程技術分析與控制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電路理論、電子技術基礎、電力電子技術、電力拖動與控制、計算機技術(語言、軟體基礎、硬體基礎、單片機等)、控制理論、電氣與PLC技術、船舶電站、船舶機艙自動化等。學生畢業後主要面向工業企業、船舶行業生產第一線從事電氣技術及自動化設備、裝置及系統的設計、研究、開發、調試及維修等工作。

財務管理專業

本專業以製造業為基本面向,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一定自然科學基礎和工程科學技術知識背景、掌握管理和經濟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在工商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的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面向製造業的工程技術基礎知識;掌握企業管理的先進工具和方法;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工作問題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國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國際化經營的慣例與規則;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主要課程:管理學、現代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學、市場行銷學、生產運作管理、企業經營戰略等。
本專業的優勢在於經濟和管理的一脈相承,你可以比別人做的更加專業,現代財務制度的建立迫切需要同時兼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財務工作中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個越老越值錢的專業。就業前景相當不錯。

物流管理專業

物流管理專業是一門技術性強、複合性高的學科,本專業的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有從事物流專業工作所必須的調查、歸納、分析、表達、寫作、獲取信息、套用計算機管理和電子商務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工業工程意識;有對生產、商業流通、配送、交通運輸、貨代、倉儲企業和城市、社會物流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及解決實際物流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具有較好的文化素質、心理素質、溝通能力和一定的美學修養。
主要課程:物流管理、運輸與配送管理、客戶關係管理、生產運作管理、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等。
本專業的前景看好。物流總值的高速增長,表明中國經濟成長對物流的需求越來越大,經濟發展對物流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隨著電子務的普及,物流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相關的系統化管理人才、懂得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專業操作人才、電子商務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資金周轉以及成本核算等相關知識和操作方法的國際性物流高級人才將更吃香。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缺口達60餘萬。就業不成問題。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熱加工基礎知識與套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熱加工領域內的設計製造、試驗研究、運行管理和經行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主要學習材料科學及各類熱加工工藝的基礎理論與技術和有關設備的設計方法,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各類熱加工工藝及設備設計、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工程力學、機械原理及機械零件、電工與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套用、熱加工工藝基礎、熱加工工藝設備及設計、檢測技術及控制工程、CAD/CAM基礎。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非常好,就業領域寬,可在機械、電子、電器、汽車、儀器儀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行業內從事材料和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工藝設計、模具設計與製造、質量檢測、經行銷售及管理工作或在相關的研究部門和高校從事科技研究和教學。考研可報材料加工方向的研究生,如鍛壓,衝壓,模具設計與製造等;也可報考焊接方向的研究生.材料成型專業整體就業好,相比之下焊接專業還是比較好就業的.

冶金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和有色金屬冶金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冶金領域從事生產、設計、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主要學習黑色和有色金屬(包括重、輕、稀有和貴金屬)冶金的基本理論、生產工藝和設備、實驗研究、設計方法、環境保護及資源綜合利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冶煉工藝制定、工程設計、測試技能和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開發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及工業設計和生產組織、管理的能力。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金屬學、冶金傳輸原理、冶金原理、鋼鐵冶金學、冶金學、冶金專業英語、冶金耐火材料、金屬塑性加工。
畢業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環境保護及其相關行業的生產、科研和管理部門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程設計、技術開發、新型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製和開發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從事專業教學工作。目前,全國僅有20多所高校開設有此專業,每年培養的專業人才非常有限,而市場需求量又特別大。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市場對冶金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是實際該專業畢業生人數的10倍。如此大的市場需求也為該專業的學子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前景。

校訓

“篤學明德,經世致用”為學校校訓。
“篤學明德,經世致用”,體現的是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治學傳統,體現的是學校的人才培養標準和特色,體現的是學校倡導並遵循的價值追求和教育宗旨。
篤學:即專心致志地學習。其典故出自《三國志·吳志·孫瑜傳》:“濟陽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篤學”要求學生志於學,專於學,厚於學,在知識與技能上實現厚積厚載。
明德: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一開篇就提出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裡的“明”即是“使彰明”,這裡的“明德”,即是弘揚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闡明學習的目的第一條就是明曉道理、修養品行和道德,做人有堅定的信念,執著,有節操。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能以服務於民生為樂事,也就能做事認真,追求真善美。
“經世”最早出自《莊子》“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致用”出自《周易》“精義入神,以致用也”;“經世”即“經國濟世”,強調要有理想抱負,志存高遠,胸懷天下,求索治世之道;“致用”即“學用結合”,強調積極入世、致力社會民生的實踐精神和智慧。經世致用作為一種思潮和精神,發端於宋代,形成於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顧炎武為代表,後來的魏源、龔自珍、康有為、譚嗣同等也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倡導變法。經世致用之學,即“實學”,就是“實習、實講、實行、實用之學”,說實話、乾實事、務實際、求實效。這就是經世致用,匡世濟民。

校歌

江蘇科技大學校歌(石大慶等作詞,呂遠作曲)
(一)
你從黃浦江畔啟航,
托起實業報國的理想。
敬公奮朴,業精用宏,
精心培育崛起的棟樑。
啊,巍巍船魂,
鼓舞我們艱苦創業,
啊,巍巍船魂,
砥礪我們不息自強。
(二)
你從第一江山遠航,
肩負民族復興的希望。
篤學明德,經世致用,
熱血鑄就騰飛的華章。
啊,巍巍船魂,
引領我們繼往開來,
啊,巍巍船魂,
激勵我們再創榮光。
(副歌)
乘長風,破巨浪;
揚雲帆,跨海洋。
前進!前進!向著那無限的深藍;
前進!前進!向著那明天的輝煌。
向著那明天的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