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桃花塢年畫

蘇州桃花塢年畫

流行於江蘇蘇州一帶的民間木版畫,是我們民間藝術的瑰寶之一。

年畫題材

蘇州桃花塢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
江蘇省蘇州桃花塢一帶流行的民間木版畫。其題材有:武松打虎、白蛇傳、西廂記、三美圖、百子圖、姑蘇萬年橋、蘇州閶門圖、花卉圖、耕織圖、大慶豐收年、拜月圖、戲雪圖、壽字圖等;印製用彩色套版兼用手工著色;色彩多在墨線上套印紅、黃、藍、綠、紫五色;主要製作和出售店鋪有張星聚張文聚魏鴻泰陸福順張友王季永吉墨香鳴雲閣王榮興吳錦增等。

桃花塢年畫是江南水鄉的特產,圖文並解,具有連環畫故事風格。

古代年畫

從傳世的文物來看,木刻書籍和木版畫差不多是同時產生的。起初,木版

蘇州桃花塢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
畫主要用作書籍的插圖,即繡象畫。木版畫單獨印行成為年畫,大約是到宋代才出現的。蘇州年畫在明末已有完整的獨特風格,當時被稱為“姑蘇版”年畫。最早的年畫傳說是唐伯虎作的《風流絕暢圖》。

雍正乾隆年間,蘇州年畫質量、銷量空前提高,當時有五十多家年畫鋪,分設在閶門外山塘街一帶,也有部分設在桃花塢報恩寺一帶,年產達百萬張以上,少時也有十幾萬張,行銷江、浙、魯等地,並遠達南洋一帶。於是蘇州桃花塢年畫的名聲傳遍大江南北,與天津“楊柳青”成了我國南北兩大民間年畫的中心。當時蘇州年畫鋪的名稱,現在還留存在畫面上的,前期有:“張星聚”、“張文聚”、“魏鴻泰”、“呂雲林”、“陸福順”、“墨香齋”、“春源”、“季祥吉”等;後期有:“王榮興”、“陳同盛”、“陳同盛”、“吳錦增”、“吳太元”、“鴻雲閣”等。畫師在畫面上署名的,前期有:桃塢主人桃溪主人墨浪子歸來軒主人寶繪軒人墨林居士杏濤子等;後期有:嵩山道吳友如周夢蕉金蟾香符艮心等。

年畫發展

蘇州桃花塢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
桃花塢年畫採用木版套印,長期以來一直運用比較簡單的手工方式從事生產,色彩上紅黃綠黑藍五種顏色。在無數雕板和印刷工人的精心製作下,蘇州年畫不僅色彩絢麗奪目,而且構圖精巧,形象突出,主次分明,富於裝飾性,形成一種優美清秀、嚴密工整的民族藝術的獨特風格。 桃花塢木刻品種很多,大致可分為門畫、農事畫、兒童、美女畫、裝飾圖案畫、歷史故事畫和神州傳說畫等,其中神仙佛像等迷信類畫片,內容有鬥神、灶神,以及所謂“辟邪人物”。含有致富獲利內容的畫片有《一團和氣》、《娃娃得利》、《劉海戲金錢》、《歲朝圖》等。有關農事的有《春牛圖》、《豐收圖》、《魚樵耕讀》、《大慶豐收》等。山水風景畫片有各地風景,如《姑蘇萬年橋》、《蘇州閶門圖》等。雍正後出現的故事戲文畫片,範圍很廣,有古有今,有單張有連續,如《武松打虎》、《花果山》、《定軍山》等。風俗畫有《玄妙觀廟會》、《蘇州城內外三百六十行圖》等。風土人情躍然紙上,今天成了寶貴的地方史料。有些年畫富有愛國主義色彩,如《法人求和》、《劉軍門大敗法軍圖》等,讚揚中法戰爭中愛國將領劉永福,可謂較早的政治宣傳畫。

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侵入我國,膠版銅版石印等印刷技術有了發展,所謂“月份牌”派的年畫傾銷城鄉,桃

蘇州桃花塢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
花塢年畫大受威脅,盛況開始衰落。加上太平天國革命軍兵臨蘇州城下,清朝地方政府倉皇逃走,在戰事中,蘇州遭受到燒殺搶劫,楓橋、山塘一帶毀於一炬,年畫鋪俱遭焚毀。雖有幾家遷入閶 門內和桃花塢一帶繼續營業,但已無法振興。光緒初年,一些畫師轉到上海舊校場工作,蘇州年畫鋪僅靠上代傳下來的老版片或翻刻上海舊校場畫來應市,甚至代銷石印洋畫,而鬥神、灶君之類年畫卻成了主要商品。蘇州桃花塢年畫當時已瀕於人亡藝絕的境地,直到新中國成立,才得以迅速恢復,迎來了新的春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