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滑稽劇團

成立於1950年9月。幾十年來,劇團創演了大量觀眾喜聞樂見的劇目

簡介

成立於1950年9月。幾十年來,劇團創演了大量觀眾喜聞樂見的劇目,如50年代的《蘇州二公差》等;60至80年代的電影《小小得月樓》等;90年代以來的大型滑稽現代戲《快活的黃帽子》等。

演出

劇團常年堅持外出演出8至10個月,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在目前戲曲界不景氣的狀況下,自負盈虧,開創了自己的生存、發展之路。

歷史

在劇團發展史上,人才輩出,滑稽表演藝術家張幻爾,人稱滑稽泰斗,創造了獨樹一幟的冷麵滑稽表演流派;滑稽演員方笑笑、葉霞珍、陸辰生等老一輩藝術家,久負盛名。近年來,以顧薌等為代表的中青年藝術骨幹隊伍,形成了“重情節結構、人物塑造冷雋幽默,爽甜潤口,滑而有稽”的獨特風格,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曾因《滿意不滿意》、《小小得月樓》等作品被搬上銀幕而聞名全國的蘇州市滑稽劇團,近日又推出校園喜劇《青春跑道》,大受中學生們的歡迎。

榮譽

該團近年來佳作不斷,《快活的黃帽子》、《一二三,起步走》分別獲得全國性獎項,尤其是後者,囊括了中國戲劇所有的最高獎項,演出超過兩千場。去年他們推出老戲新演的《錢笤笤求雨》首輪創下10場票房超20萬的票房新高,使該團以精品贏得市場的“蘇滑”品牌名揚全國。

演職人員及創作

蘇州市滑稽劇團成立於1950年,目前僅有40多名演職人員。在戲劇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一個市級劇團能夠每年演出400多場,演出收入200多萬元,關鍵在於從市場需要出發,以精品贏得市場。在演出中他們意識到,作為地方劇團和區域性劇種,要走向全國,除了保留蘇式滑稽的傳統藝術風格外,還要突破以蘇州方言為基本語言的局限,大膽採用各地方言和帶方言的國語。1994年他們創作演出的兒童劇《小城故事多》即在如此嘗試下走出了太湖流域,在全國演出1750場,受到文化部嘉獎。隨後的兒童劇《一二三,起步走》又上了一個新台階,人物鮮明,情節生動,趣味性強,獲文華大獎後又對劇本大改了2次,硬是把該劇磨成公認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精品力作。目前全國已有10多個劇種97個劇團移植該劇,去年文化部購買了該劇本5年使用權,無償提供給縣級劇團移植演出。
復排的滑稽戲《錢笤笤求雨》,是蘇州滑稽劇團50年前的一個保留劇目,是據蘇州的一個民間傳說創作的。如今重新演繹此劇,蘇州滑稽劇團首先從策劃上拿出新創意,針對新老觀眾需求分別推出元老版、明星版、青春版三個版本。元老版以老年觀眾為對象,原汁原味保留原作張幻爾先生演出本,由老一代演員主演;明星版由梅花獎、文華獎得主顧薌和張克勤主演,適當增添了現代滑稽語言,以中青年觀眾為對象;青春版在原演出本的基本框架下作了較大修改,以滿足青少年觀眾的需求,並由青年演員主演。結果每個版本都大受歡迎。在蘇州喜劇場裡演出兩輪10場,場場爆滿,票房超過20萬元。
2002年3月,蘇州市滑稽劇團推出了大型滑稽校園喜劇《青春跑道》。該劇圍繞十六歲花季學生如何對待學業和社會,其家長如何面對孩子的成長等問題作了探討,尤其是顧薌塑造的看似另類卻能走進學生心靈的教師形象,得到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這齣戲16次易稿,8次大改,目前還在加工打磨,蘇州滑稽劇團力爭將此劇加工成又一出精品,以贏得更廣闊的市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