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刺繡博物館

蘇州刺繡博物館,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首的蘇繡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首的蘇繡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展出大廳面積約300平方米的蘇州刺繡博物館高度概括了這漫長的蘇繡藝術史,從展出的共200多件作品中,參觀者可以領略蘇繡藝術的演變過程。地 址:蘇州市景德路

內部布局

有谷堂內展出西漢到元代的部分繡品實樣,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從蘇州虎丘塔中獲得的蘇繡經袱。四面廳中展出的是明清時期的蘇繡繡品和近、現代繡品,其中不乏精品,如清乾隆皇帝高宗弘曆朝服等等。近代蘇繡作品展出了我國傑出的刺繡藝術家沈壽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展出的現代蘇繡藝術作品充分說明蘇繡藝術的輝煌前景,雙面異色繡、雙面異色異樣繡等體現了蘇繡藝術正在不斷創新開拓。
刺繡博物館內部還有古典園林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位於蘇州城中景德路262號,今蘇州刺繡博物館內。此園本是五代吳越錢氏金谷園舊址,明、清時期成為私家園林。現占地面積2179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754平方米。園景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建築不多。園雖小,卻極有氣勢。
該園園內湖石假山為中國之最,占地僅半畝,而峭壁、峰巒、洞壑、澗谷、平台、磴道等山中之物,應有盡有,極富變化。池東主山,池北次山,氣勢連綿,渾成一片,恰似山脈貫通,突然斷為懸崖。而於磴道與澗流相會處,仰望是一線青天,俯瞰有幾曲清流;壯哉美哉,恰如置身於萬山之中,全山處理細緻,貼近自然,一石一縫,交代妥貼,可遠觀亦可近賞,無怪有“別開生面、獨步江南”之譽。 
環秀山莊占地不大,但其內湖石假山為中國之最。據載,此山為清代疊山大師戈裕良,雖由人作,有如天開,盡得造化之妙,堪稱假山之珍。環秀山莊亦因此而馳名。此園本是五代吳越錢 氏“金谷園”舊址。其後屢有興廢。清代乾隆(1736-1795)以來,蔣(楫)、畢(沅)、孫(士毅)三家先後居於此處,掘地為池,疊石為山,造屋築亭於其間。道光29年(1847)成為汪氏宗祠“耕耘義莊”的一部分,更名“環秀山莊”,又稱“頤園”。
環秀山莊又名頤園,原為唐代金谷園故址,清乾隆年間為刑部員外郎蔣楫宅,蔣氏建有"求自樓",並於樓後疊石為山,掘地三尺,有清泉流溢匯為池,名泉為"飛雪"。其後相繼為尚書畢沅宅、大學士孫士毅宅。園中疊有一座假山,存留至今,系疊山大師戈裕良傑作。道光二十九年,汪為仁購建汪氏宗祠,立耕蔭義莊,並重修東北部花園,名為頤園,又稱環秀山莊。後經鹹豐同治年間戰事,園多毀損。光緒中重修。及至1949年,僅存一山、一池、一座"補秋舫"。1984年6月至1985年10月,由市園林局和刺繡研究所共同出資,進行較大規模的整修。蘇州園林設計室設計,蘇州古典園林建築公司施工,恢復了"環秀山莊"四面廳、有谷堂、問泉亭、邊樓等,建築面積754平方米,新砌、整修圍牆200餘米,輔砌地面246平方米,並加固假山,疏通"飛雪泉",清理水池,補栽樹木。
環秀山莊占地面積2179平方米。園景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建築不多。園雖小 ,卻極有氣勢。有詩云:“風景自清嘉,有畫舫補秋,奇峰環秀:園林占優勝,看寒泉飛雪,高閣涵雲”將園內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園內最佳當屬戈裕良所疊假山,堪稱一絕,占地不過半畝,然咫尺之間,千岩萬壑,環山而視,步移景易。主峰突兀於東南,次峰拱揖於西北,池水繚繞,綠樹掩映。山有危徑、洞穴幽谷、石崖、飛梁、絕壁,境界多變,一如天然。主峰高7.2米,澗谷長12米,山徑長60餘米,盤鏇上下,如高路入雲,氣象萬千。戈氏疊山運用"大斧劈法",簡練遒勁,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渾若天成,有“獨步江南”之譽。

旅遊指南

交通:游1線、3、46、701路可達。
景區門票:15元
景區榮譽: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開放時間:8:00——17: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