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元

蘇子元

蘇子元(1904—1994),遼寧省遼中縣人,1919年考入遼中師範講習所,畢業後在瀋陽貧兒學校任教,1922年到瀋陽市奉天基督教青年會工作。1924年蘇子元開始參加革命工作。1925年蘇子元加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冬,受黨組織委派,蘇子元到哈爾濱開展工作。任中共哈爾濱地方委員會宣傳幹事,以基督教青年會幹事的名義做掩護開展革命活動。其間還積極開展了平民教育工作。1926年4月,中共北滿地委成立後,蘇子元負責在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曾擔任綏芬河光華學校校長,創建中共綏芬河特支。1927年6月,受黨組織委派,去蘇聯學習。回國後擔任共產國際軍事情報員,並在東北地區發展建立了國際情報組織。多次為黨提供重要情報信息,為我黨在東北地區的發展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1929年冬,蘇子元進入莫斯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之後留在蘇聯工作。1956年回國,在廣播電影電視部工作。1994年在北京逝世。

基本信息

人物簡歷

蘇子元(1904—1994),遼寧省遼中縣人。青年時代在瀋陽基督教青年會工作。1924年春結識中共黨員韓樂然,受其影響參加革命工作。1925年在哈爾濱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以哈爾濱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做掩護開展革命活動。結識了進步青年閻寶航、郭綱、高子升等人。其間參加了平民教育。1926年4月,中共北滿地委成立後,負責在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曾被調到綏芬河一所中學任校長,創建綏芬河特支。1927年6月,受黨組織委派,他與高慶有等五人去蘇聯學習。10月被派回哈爾濱專做國際情報工作,並在東北地區發展建立了國際情報組織。後留在蘇聯工作,1956年回國,被安排在廣播電視事業局工作。1994年在北京逝世。

情報生涯

蘇子元,1904年出生在遼寧省遼中縣遼河東岸養土堡子村的一個貧苦家庭。1911年為本村富農放豬。後來受到本地學堂張雨堂先生的鐘愛,免費到學堂讀書;1915年以優異成績念完國小。1916年春節,在新教員富文衡先生的愛護下,免費接受高小二年教育。1918年春,在本縣冷子堡手工業織染廠學徒,晚上為一小店清賬。1919年春到瀋陽縣岔路口高等國小堂做堂役(勤雜工),冬季回到家鄉。1920年讀中學,1922年夏畢業。1923年春,蘇子元在瀋陽市奉天督教青年會事務所(傳達室)作文書(抄寫)工作期間,接受了該會會計幹事郭綱贈給的《共產黨宣言》、《列寧傳》等馬列主義著作,開始受到了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教育。1924年10月前後,他又受到了韓樂然和吳白石同志的影響,以及由中共北方局領導人李大釗派到瀋陽建黨的任國楨同志的熱心幫助,於192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年冬,蘇子元同志到哈爾濱工作。1926年任中共哈爾濱特支改建委員會宣傳幹事。同年夏,經哈爾濱地委書記吳麗石批准,他到了綏芬河光華黨校任校長。並很快成立了綏寧特支,王純一(光華校)任書記,黨員共13名,其中有:王寶天(光華校)、高慶有(郵局、密山交通員)、鐵路工人8名、穆稜縣1人(傅天鈞)、石頭河子醫生楊允中。同時,光華校成為哈地委至海參崴的地下交通站。並在1926年冬,在蘇子元等同志的掩護下,工人王光祿(密山交通員)、賴永清化裝成私商,闖過了邊防軍盤查,順利到海參崴學習。
1926年深冬,蘇子元同志回到了哈爾濱。1927年春,根據吳麗石書記的指示,他在東安省特別區教育雜誌社,以編輯的合法地位,在哈爾濱知識分子黨員中作交通聯絡工作。1927年5月末,蘇子元、高慶有、白希清等5人,由哈地委派遣從綏芬河秘密入蘇聯至海參崴,接受偵察蒐集傳遞軍事情報任務的三個月訓練,由高慶有當俄語翻譯。從此,蘇子元同志走上了國際情報員工作的征途。訓練結束後,他接收的第一個任務是從蘇境到依蘭(三姓)、密山(在密山建立國際交通站)偵察李杜旅的軍事情報,完成任務後到哈爾濱與高慶有進行了聯繫。這年冬,接受的第二個任務,是偵察奉天督軍的機構和東邊道鎮守使於芷山旅的軍備、當地土匪和海龍大刀會情報。他到瀋陽後,見到了滿洲省委組織部長吳麗石同志。根據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和組織決定,為健全省委地下交通站點,從遼中縣家鄉將其母蘇南氏、妹蘇亦媛(密山交通員)接到瀋陽,以家庭形式作為組織部工作機構,作為東邊道偵察的具體準備。1928年春節後,蘇子元同李大畏從瀋陽到山城鎮(於芷山司令部設在此)、後到柳河,進行了三個多月的偵察聯絡工作。回到瀋陽後,將偵察到的材料交給了國際情報交通員高慶有同志。然後,他倆到了哈爾濱,會見了蘇聯同志蘇木斯基,完成了第二次情報偵察任務。

1928年5月,蘇子元被指派到了海參崴,接受了對延吉鎮、琿春、和龍地區的政治、軍事情報任務。然後,經蘇聯境內的雙城子、圖里洛格(興凱湖對面小鎮)入境到密山至哈爾濱,在瀋陽他向吳麗石同志報告了工作,並指定首先與延邊的劉建章同志聯繫,便於發展黨的組織。經過認真化裝後,他沿安奉路,經漢城、平壤、清津、會寧、圖門到了龍井村,在東滿特支和周東郊、劉建章的支持幫助下,依靠延邊、和龍等地社會愛國名流,偵察了日本領事館和其它設施及地形地貌。同年10月,蘇子元從延吉乘馬車到敦化,從吉林前往哈爾濱再轉瀋陽,先後見到了高慶有和他的夫人冷淑傑女士,同時又接受了新任務。

1929年9月初,蘇子元擔負了偵察哈爾濱至綏芬河間中東路沿線及東北軍戰備動態的情報。他從密山到哈爾濱,在吉林市與張執中同志會面,得到所需軍事情報,同時偵知駐熱河白鳳翔騎兵旅進駐密山的訊息。然後,又沿鐵路線(哈東)進行了核查,提前半月回到了密山,同王光祿一起冒傾盆大雨步行到國境一交通站,會見了蘇情報員,傳送了情報,後到了海參崴秘密辦公機關,並由王光祿的愛人艾莉子(日本母親德國父親混血兒)與他聯繫。不久,蘇子元到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又名孫中山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後轉至國際列寧學校,一直學到1931年初夏。這年的4月,蘇子元與朱紹華結婚。不久,又受命到伯力(烏蘇里江對面)遠東特別紅旗軍第四科,參加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預謀發動的反蘇反共的侵略鬥爭。

1931年夏,他們在伯力第四科接受了潛回東北,以齊齊哈爾為中心,在洮南、嫩江、博克圖、扎蘭諾爾一帶,建立發展交通情報網路;在瀋陽、長春、哈爾濱設立交通聯絡點。然後,他從伯力到密山至哈爾濱與在中共內作軍委工作的范傳甲取得了聯繫,並由范的夫人鄧毓珊(中共黨員)在馬家溝設一聯絡站。之後,蘇子元又到了瀋陽,由陳廣學在瀋陽大北關一胡同租了三間房,作為交通聯絡點。同年,“九·一八”事變的第三天,他回到哈爾濱與范傳甲同志研究了工作計畫,然後到伯力第四科請批計畫。1932年9月末,蘇子元從伯力到了赤塔,會見了學習無線電技術的朱紹華和教員周雲庭同志。然後,從滿洲里對面的蘇境車站轉到扎賚諾爾對面的蘇邊界交通站阿巴該圖秘密越境,回到了哈爾濱和齊齊哈爾。為了加緊蒐集日本帝國主義的軍事情報,他及時調整了工作部署。派董亦林(何鏜)和他夫人,以家庭形式到洮南建立交通點;張公濟(張古苓)同志到扎蘭諾爾建立交通站;由煤礦工人王久安介紹在額爾古納河畔一菜農家開闢對蘇境阿巴該圖的交通站。

齊齊哈爾的地下無線電台設在龍江醫院,並於1932年3月開始聯絡工作。至夏季,日本特務機關已進駐齊齊哈爾。為了安全,由縱樹奇同志利用社會關係,在回民區租一新四合院,作為新的秘密電台工作點。1934年秋冬,由於交通員李慶豐逃往北平,為防不測,在齊齊哈爾一帶的國際地下交通不得不暫停,各交通站點人員都作了相應隱蔽。蘇子元同志去伯力待命。1935年春,由縱樹奇代電報員到齊齊哈爾,利用種菜園之溫室作掩護,開設了電台進行交通聯絡工作。

1936年7月,蘇子元同志在伯力又接受新任務,以北平為中心在華北、內蒙、東北南部等地建立國際交通網,在上海創建對蘇聯的交通站,蒐集日軍及國民黨軍隊的活動情報。為此,他先後打扮成歸國華僑、東北難民等身份,依靠東北黨組織和地下交通員,進行了卓有成效的交通聯絡工作。1937年初夏後,由於蘇共黨內開始肅反,且擴大化日趨嚴重,國際交通聯絡逐漸削弱至停頓癱瘓。許多同志遭逮捕。曾在華北為“國際工作”的張克義,為1937年伯力情報科肅反首批犧牲者。1938年後,蘇子元和朱紹華同志以莫須有的罪名先後被關進了監獄,服多年苦役,直到1955年底,才撤銷原案恢復名譽。1956年3月中旬,蘇子元一家三口從莫斯科登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回到了祖國懷抱,參加了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蘇子元曾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蘇東部主任(副部級)。1994年7月2日,蘇子元在北京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