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冬蔚

蘇冬蔚

蘇冬蔚,男,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博導,廣東省高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基本信息

簡介

蘇冬蔚,男,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博導,廣東省高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StateUniversity)經濟學博士,專業為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

2002年7月起任暨南大學金融學教授和校特聘教授,

2004年1月起擔任博士生導師

2009年6月受聘為廣東省高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社會職務

中國留美金融協會理事和總編輯。

美國SandraAnnMorsilli亞太金融市場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微觀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廣東經濟學會中青年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審專家。

廣東省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專家。

《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和《世界經濟》等學術期刊匿名審稿專家。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訪問副教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訪問副教授、澳門科技大學訪問教授。

學術影響

蘇冬蔚是最早將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研究推向國際學術界的學者之一,如在1998年JournalofEconomicsandBusiness的一篇論文中運用GARCH模型分析信息結構、政策因素和交易制度對我國股市風險與收益的影響,首次用規範的研究方法論證我國股市為"政策市";

在1999年Pacific-Basin FinanceJournal的一篇論文中首次系統研究我國上市公司原始股折價的原因而獲得第五屆亞太金融學會年會國際優秀論文獎;

於2003年出版的《中國股票市場研究》(英文版,世界科學出版社)被美國經濟學會評為是"一部使用嚴謹的理論和實證方法研究中國證券市場的專著"(見SSCI期刊Journal ofEconomicLiterature2003,41,p.1200),

同時,被英國皇家經濟學會Steven Green教授稱為是"第一本運用規範的金融理論和實證方法系統分析中國股市的(英文)學術專著"(見SSCI期刊InternationalAffairs2003,79,p.683),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7月,學術成果和觀點被《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管理世界》和《世界經濟》等國內期刊引用達213次,同時,被Physica、Journal ofFinancialEconomics、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Journalof FinancialandQuantitativeAnalysis和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等國際主流期刊上137篇論文引用達163次,其中被SCI和SSCI期刊上43篇論文引用達52次,為提高我國金融學學者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根據著名經濟學網站RePEC(ResearchPapersinEconomics)於2009年11月公布的中國大陸經濟學者排名,蘇教授名列第15位(http://ideas.repec.org/top/top.china.html)。

學術研究

研究方向

證券投資、市場微觀結構和公司金融

所授課程博士研究生《金融計量理論與方法》

學術專著:《中國股票市場研究手冊》,世界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英國倫敦

承擔課題

(1)“巨觀經濟因素、信息不對稱與公司資本結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我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與內部資本市場效率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3)“中國股市預期收益與執行成本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4)“基於微觀數據的我國居民金融資產配置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5)“我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計量模型與經驗分析”,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

(6)“我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計量模型與經驗分析”,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基金

(7)“我國金融危機預警體系的計量模型與實證分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規劃項目

(8)“中國股市流動性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規劃項目

(9)“財務槓桿、股權結構與中國原始股折價”,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

(10)“巨觀經濟因素、信息不對稱與公司資本結構”,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11)“風格、套利與績效: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新模型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12)“廣東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計量模型與經驗分析”,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13)“中國期貨市場流動性管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14)“我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與內部資本市場效率研究”,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創新團隊項目

(15)“廣東省發展區域性科技資本市場研究”,廣東省軟科學基金

(16)“高校經濟類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新世紀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

主要論文

(一)代表性英文論文:

(1)"AdverseSelectionv.Signaling:EvidencefromthePricingof

ChineseIPOs",2004,JournalofEconomicsandBusiness56:1-19.

(2)"Leverage,InsiderOwnership,andtheUnderpricingofChinese

IPOs",2004,Journalof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Institutions

&Money14:37-54.

(3)"CorporateFinanceandStateEnterpriseReforminChina",2005,

ChinaEconomicReview16:118-148.(SSCIJournal)

(4)"IndustrialDiversification,PartialPrivatizationandFirm

Valuation:EvidencefromPubliclyListedFirmsinChina",2008,

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14:405-417(withChenLin)(SSCI

Journal).

(5)"CorporateGovernanceandFirmEfficiency:EvidencefromChina's

PubliclyListedFirms",2009,ManagerialandDecisionEconomics30:

193-209(withChenLinandYueMa).

(6)"DoesStateControlAffectManagerialIncentives?Evidencefrom

China'sPubliclyListedFirms",2009,JournalofBusinessEconomics

andManagement10:291-311(withChenLin)(SSCIJournal).

(7)"ExecutivePayatPubliclyListedFirmsinChina",2011,Economic

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59:271-292(withChenLinandWei

Shen)(SSCIJournal).

(8)"AnEmpiricalAnalysisofIndustryMomentuminChineseStock

markets",2011,EmergingMarketsFinanceandTrade,forthcoming(SSCI

Journal).

(9)"StateOwnership,CorporateTournamentandExecutiveCompensation:

EvidencefromPubliclyListedFirmsinChina",2011,Singapore

EconomicReview,forthcoming(SSCIJournal).

(二)代表性中文論文:

(1)蘇冬蔚和林大龐,"股權激勵、盈餘管理與公司治理",《經濟研究》2010年第11期。

(2)蘇冬蔚和曾海艦,"巨觀經濟因素與公司資本結構變動",《經濟研究》2009年第12期。

(3)蘇冬蔚,"噪聲交易與市場質量",《經濟研究》2008年第9期。

(4)蘇冬蔚和吳仰儒,"我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計量模型與實證分析",《經濟研究》2005年第1期。

(5)蘇冬蔚和麥元勛,"流動性與資產定價:基於我國股市資產換手率與預期收益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2004年第2期。

(6)蘇冬蔚和曾海艦,"巨觀經濟因素、企業家信心和公司融資選擇",《金融研究》2011年第4期。

(7)曾海艦和蘇冬蔚,"信貸政策與公司資本結構",《世界經濟》2010年第8期。

(8)蘇冬蔚,"多元化經營與企業價值:我國上市公司多元化溢價的實證研究",《經濟學季刊》2005年總第18期。

(9)蘇冬蔚和林晨,"產權結構、公司治理與企業效率:來自我國製造業上市公司的新證據",《經濟學報》2011年總第5卷第1期。

(10)何眾志和蘇冬蔚,"市場操縱與價格慣性:來自我國證券市場行業收益率的經驗證據",《中國金融評論》第三卷第4期。

(11)蘇冬蔚,"執行成本與資產定價:基於我國股市交易數據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年第3期。

(12)蘇冬蔚,"中國股市流動性與執行成本研究",《經濟科學》2004年第2期。

個人榮譽

2003年11月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

2004年3月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基金

2004年6月入選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學科帶頭人

2004年9月獲暨南大學優秀教師獎勵

2005年3月獲廣東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5年6月獲廣東省金融學會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6年3月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屆高校青年教師獎(研究類)二等獎。

2006年6月獲第二屆“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年會巨觀類最佳論文獎提名。

2006年9月入選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授予的“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6年11月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07年5月獲廣東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08年9月獲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三批培養對象先進個人。

2009年2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09年11月被Elsevier出版社授予經濟類刊物2004至2008年間他引次數前50名的中國學者。

2009年11月獲全美華人金融協會(TheChineseFinanceAssociation,TCFA)投資學最佳論文獎。

人物軼事

被方舟子爆料是美國罪犯

方舟子微博截圖方舟子微博截圖

2011年4月3日“打假鬥士”方舟子在微博上稱,暨南大學金融學特聘教授蘇冬蔚多年前在美國讀書期間,因為“多次冒用別人身份申請信用卡揮霍”被判刑。後有媒體稱,通過電子郵件與身在美國的蘇冬蔚取得聯繫,後者否認了此事:“我重申:我從未冒用他人身份申請或盜用信用卡,微博上的有關指責不符合事實,我保留對發布不實信息的個人和媒體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暨南大學黨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暨大校方已經關注到此事,相關職能部門正在了解、核實情況。

方舟子舉證

4月3日微博發出當天,就有網友稱方舟子所言不屬實。方舟子立馬回帖:“敢說我發假訊息?蘇冬蔚的犯人號我都知道:53642-060,40歲,2002年3月27日釋放。你問問你們蘇老師是不是真的?”

4月5日晚,方舟子又發一條微博:“暨南大學金融系教授蘇冬蔚在簡歷里寫自己‘2001年8月至2002年5月美國摩根州立大學(MorganStateUniversity)金融系助理教授’,其實那段時間他由於盜用別人身份申請信用卡花掉11萬美元,正在美國聯邦監獄服刑(犯人號53642-060),當教授也只能教獄警、牢友。”

有媒體報導稱身在美國的蘇冬蔚通過電子郵件堅決否認此事並提出要告方舟子。方舟子又在微博中回應:“歡迎蘇冬蔚來告,到時候我讓美國聯邦監獄局出一張蘇冬蔚犯罪服刑證明,哼。”隨後,方舟子“窮追猛打”連發三條微博,拿出了美國媒體的報導等證據。方舟子稱,蘇冬蔚的前同事、Akron大學金融系教授寫的關於盜用別人身份的論文中,一開頭就把蘇冬蔚作為例子。

方舟子又談到,俄亥俄《烽火報》可以找到三篇關於暨大金融系教授蘇冬蔚當年在美國時冒充他人身份申請信用卡盜用11.5萬美元的三篇報導。方舟子稱,2001年判刑時蘇冬蔚30歲,與其出生年月(1970年12月)相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